【編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記念婦女事工百週年,推出極有意義的活動「尋找各教會首位女長老」,不僅有助於年輕世代發掘、認識自身教會歷史,也理解女性在教會發展過程中的傑出貢獻。事實上,女性角色絕非僅只於沉默貢獻心力,更有能力共同參與教會治理與決策。本期新聞專題限於篇幅僅能刊登部分首位女長老的身影,更多故事有賴眾教會繼續傳唱訴說。

——總編輯 陳逸凡


初代信徒 伴教會從無到有 ◆ Drevadreva Savaru

【林婉婷專題報導】擁有56年歷史的Ngudradrekai(魯凱)中會Kabalelradhane(神山)教會,正在進行教堂原地重建事工。從55年前完工並使用至今的禮拜堂,是當年由初代信徒們一磚一瓦、親手搭建而成,而該教會的名譽長老,也是教會首位女性長老Drevadreva Savaru(巴梅英)自然參與其中。

今年95歲的Drevadreva Savaru以族語娓娓道來,當時信徒們穿過山林、越過河流,前往德文部落搬運鋼筋、水泥等建材;每次聽到德文建材到貨,眾人就放下自己家裡和田裡的工作,先到教會幫忙。這種以教會和牧家為優先的精神,她也傳遞給後代們。

Drevadreva Savaru表示,最早期,神山部落的信徒是前往Vedai(霧台)教會聚會,而1966年Vedai教會通過「分設神山禮拜堂」決議,並在同年成立Kabalelradhane教會。隔年召開首次會員大會時,選出長老與執事,而她被選為執事並隨即開始接受長執訓練。

Drevadreva Savaru和女兒們。(攝影/林婉婷)

Drevadreva Savaru特別感謝的是,當時丈夫雖然尚未接受基督信仰,但不會阻擋她服事與奉獻。另外在教會裡,服事並不會受性別局限,其他長執、同工亦認同她的能力。Kabalelradhane教會在1969年成立女子宣道會(婦女會),Drevadreva Savaru擔任首任會長,服事時間為1969至1982年、1986至1987年。1974年她被選為長老,服事時間為1974至1998年,共計24年。除此之外,她也曾任教會出納,記憶猶新的是連到田裡工作都要帶著帳本和金錢,不斷計算與確認。

Drevadreva Savaru的女兒、Kabalelradhane教會長老Kalesekese Rusaliayne(巴惠蘭)談到,她的母親很高興後代們都進入教會,甚至外孫就讀神學院也是受她的鼓勵和奉獻。但她也坦言,當初被選為長老其實深感壓力,尤其母親是名譽長老、兒子是牧者;然而想到母親對她的期許,和實際的督促、建議與激勵,都是她在這條服事路上的引導。她笑著說,母親總是耳提面命,要他們這些後輩多多參與教會工作,「總要以教會為優先。」

Kabalelradhane教會牧師Cangale Madaralape(鍾詠獻)說明,今年教會男性長老有四位,女性有六位,而前屆則是五五分;目前執事也是女性較多。在Kabalelradhane教會,服事仍然是依照能力擺上,而不是依照性別區分,現在反而更多女性主動參與事奉。而為避免其他弟兄姊妹過度依賴牧者,教會也慢慢培訓長執,例如家庭禮拜由長老帶領,祈禱會是長老與執事配搭。

右至左:Drevadreva Savaru、女兒Kalesekese Rusaliayne、女婿和牧師Cangale Rusudramane。(攝影/林婉婷)

 


堅守真理 活出基督徒芬芳 ◆ 鄧周憫

【洪泰陽專題報導】箴言31章有云:「才德的婦人價值遠勝過珍珠……她張手賙濟困苦人,伸手幫補窮乏人。她開口就發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則……唯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這正是台中中會柳原教會於1898年設教以來,第一位女長老鄧周憫一生留給後人最美好的見證。

根據鄧周憫的長孫鄧仰光所提供的資料,鄧周憫出生於1912年,在信仰佛教的望族家庭長大。結婚之後,她在婆婆和丈夫的引領下受洗成為基督徒,自從信主以來從不停止聚會;然而,丈夫在她25歲時驟逝,她扶養獨子、侍奉婆婆,守寡到1992年1月11日蒙主恩召。鄧周憫71歲時接受乳癌手術治療,其獨子鄧基鴻因照料母親過度勞累而蒙主恩召。她一生中經歷許多試煉和苦難,都能依靠上帝,憑信心走過人生路。

鄧周憫。(相片提供/鄧仰光)

鄧周憫於1952年獲選為長老,並連任至1982年,曾任柳原教會主日學教師與校長等職,以聖經道理諄諄教誨學生無數。除忠心履行長老職務外,也曾擔任黎巴嫩山莊常務董事。此外,她將老家土地興建房舍供台灣省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今家扶基金會)使用,開辦育幼院作為教會牧師從事醫療服務、傳福音與照顧寡婦基地。日治時代鄧周憫也提供住處給就讀台中一中的學生,還親自料理午餐,幫助過的學生包含了牧師謝緯兄弟、牧師楊石林與辜偉甫等人,被曾受過幫助的學生黃克立稱為「聖仙女」。

鄧仰光回憶表示,祖母鄧周憫從未打過孫子,總是以上帝的話訓誨,引導孫輩走向虔誠信仰。此外,1950年時,她教導鄧基鴻遵守祖先許銀的遺言,把鄧家在台中市後壠子段一塊八分餘田地的收成全部奉獻:50%為柳原教會歷任傳教師津貼費用;另50%為教會清貧子弟學費補助費用。許銀幼時逃過死劫,信主之後領受豐盛的祝福,為表達對上帝的感恩,她確保教會有足夠的經費可供應主僕。許銀因小時候家境窮困,沒受過正式教育,她體恤教會清寒家庭難籌學費,所以提供補助,讓清寒家庭子弟能接受教育。

鄧仰光表示,祖父英年早逝,家族的信仰延續全由鄧周憫承擔。他們十分感謝上帝,揀選後壠子,在祂的祝福之下此土地成為台中市精華地段之一。完工後的後壠子禮拜堂也將成為柳原教會的第三座禮拜堂,繼續在如今成為鬧區的後壠子周遭為主發光。因為鄧周憫的見證,鄧仰光相信,唯有一生堅守上帝真理,才能活出基督徒的芳香,為上帝作美好的見證,鄧周憫是教會會友的福氣與信仰楷模。

系列專題報導:【婦女事工百週年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製圖|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