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愛心也會不小心

(相片提供/Pixabay)

◉賴允亮

在醫學院學期的最後一節課,我總是會放上一張畫〈守護天使〉(Guardian Angel)。畫面中是一對姊弟互擁著走在一座破損的木橋上,橋下是湍急的溪水,姊弟的身後有一位張開雙臂的天使正在守護著。我用這張圖讓學生思考醫療人員是圖畫中的哪一個角色?會是守護天使嗎?有一天,一位已經開始實習的學生寫信告訴我說,他認為醫師不在這幅圖畫中,醫師已經從橋上破損的裂縫掉下去、被溪水沖走了!

這樣看似有創意的答案,我認為是醫學生踏入醫療第一線震撼的體悟!雖然經過長時間辛勤的學習,但是在疾病與死亡面前,仍是微不足道,當然做不到守護天使的角色,甚至面對苦難的病人與家屬,也不一定能像畫面中的姊姊一樣,能同苦同理、抱著害怕的弟弟。這也讓我想起了年輕時看診的一位病人:一位婦人帶著一位年約幼稚園的孩子步態不穩地走入診間,抑或是孩子扶著媽媽?我一看婦人的動作、並做了基本的理學檢查後,就確定腦部有問題,要立刻住院治療。我聯絡病房值班醫師、護理師也同時交代婦人該去辦哪些入院手續,在匆忙的言談之間,我們都覺得又幫助了一位病人而感到欣慰。

翌日例行查房前,我先看了那位婦人的檢查報告:腦部有轉移性腫瘤。除了對自己在門診中的當機立斷感到肯定,也決定趕緊去病房做病情告知及接下來的治療安排。一進病房,看到病人唯一的陪伴者是在旁邊塗鴉的幼稚園孩子,當下心頭一愣:我要跟誰做病情解釋呢?同意書見證者有其他家屬可以簽嗎?更令人揪心的是,昨天門診後,這孩子就跟著媽媽來病房住了一晚!

如今再回想起來,當時快刀斬亂麻的醫療指令,對於那對母子而言,不僅沒有達到陪伴、照顧的目標,或許還讓他們不知所措地在醫院內繞了好幾回,最後在病房過夜。就像圖畫中只剩下相互依偎的姊弟走在危橋上,引路人已經不在畫面中了……。

「……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13章2節b)有時候不是因為沒有愛,而是沒有包裝成讓人能體會的樣式,愛心變成了不小心。因此,這對母子的故事,每學期都會出現在我的課堂中。期許同學們不只是用熱忱、知識和技術面對未來的病人,而是在工作的每個細節中,多增添一點溫暖、一份關懷,當個不只有愛也有溫度的人。(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