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專題報導】由「沃草」(Watchout)策劃、編輯與出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贊助,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擔任專業顧問,在2021年12月發行、2022年4月二刷的《公民行動指南——保護自己、守護台灣:遇到危機與戰爭該怎麼辦?》,是台灣民間版本的全民國防手冊,內容包含認識台灣安全的潛在威脅、緊急應變計畫與物資預備、特殊情境應變守則、公民遇戰行動與日常演練等。該手冊透過深入淺出的說明文字和圖像,帶領讀者認識並落實民防。

在第一章「如何面對潛在風險」,手冊提供幾種能獲得可信資訊的管道:災防告警系統(PWS),要確認自己的手機「通知」設定有開啟警示通報,才不會成為「國家級邊緣人」。電視、廣播系統可以鎖定公共電視頻道和公營廣播電台;另也可以關注政府機關網站。但考量到重大災害可能影響網路,因此建議民眾仍要多方暸解資訊管道。

擬定「緊急應變計畫」有幾項步驟:1.事先暸解危機與災害,與同住者設想、討論。2.約定緊急避難集合地點,避免災害影響通訊而失聯;地點需明確、易達、至少3處、以有避難功能處優先,可配合公部門推出的各地區「疏散避難地圖」資訊來規劃,決定後也要安排演練、熟悉動線。
3.儲存必要物資;包含水、食物、藥品、通訊設備、保暖衣物、照明設備、生火工具與燃料、生理用品等等。4.預備每人一份的「緊急避難包」,並定期檢查物資使用期限與狀態,身分證明文件以影本處理即可。5.確認撤離過程應注意事項。

當戰事爆發時,人民首先要面對的是繼續遵守法律、維持社會秩序,並識別假資訊,避免被製造混亂的假消息矇騙、削弱防衛意志。如在住家附近發現敵方部隊或不明武裝人士,應保持距離、避免衝突並判斷是否撤離。
針對「支持我軍」,除了給予物質和心理的協助、支持,也避免將我軍資訊以文字、影像等方式傳播出去;而「阻擋敵軍」方面則相反,如有發現可疑人士與跡象,則應將消息通報軍警。另沒有接受專業軍事訓練的公民,也可以透過拒絕參與侵略者代理人發起之政治活動、以「公民不服從」的力量進行非武裝抵抗。

《公民行動指南》每本售價新台幣250元,附錄有台灣防衛地圖和「緊急應變計畫」執行練習表單;更多關於民防與手冊資訊,歡迎查詢「沃草」網站「台灣公民行動指南:當戰爭來臨」專題。
系列專題報導:【全民國防】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製圖|林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