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聽不見 新竹馬偕醫師提醒留意中耳炎

(相片提供/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註:本文為報導、並非醫療評估或治療指導,若有身心健康疑問,請仍需與專業人士討論。

【林宜瑩整理報導】隨著疫情解封,罹患感冒的人開始增多,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提醒,若家中孩童感冒發燒、流鼻涕治療後症狀舒緩,卻發現聽力變差,可能要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診斷是否為中耳積水。

在一次門診檢查中,耳鼻喉科醫師李翊豪發現,女童雙側耳朵有中耳積液現象,安排聽力檢查時發現她有傳導性聽力障礙;經過3個月密集治療及追蹤,該孩童中耳積液仍無法緩解,與家長溝通後,建議小患者接受「雙耳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術後女童的聽力大幅改善。

李翊豪表示,中耳炎是小朋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是感冒引起的併發症。他表示,小兒常見有急性中耳炎、積液中耳炎二種;由於兒童耳咽管結構尚未成熟,相較成人來說較短、且走向較水平,一旦孩子感冒或長期過敏,在鼻子裡的病原體及黏液(如鼻竇炎),更容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導致中耳腔發炎。因此,家長若發現小朋友感冒時合併哭鬧、抓耳朵、聽力變差等行為,務必提高警覺。

李翊豪說,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有急性發炎狀態,通常與感冒相關,感冒後喉嚨或鼻竇裡的細菌同時也讓耳咽管發炎、功能受損,進而引起中耳腔發膿、耳朵疼痛、耳朵悶塞、聽不清楚、發燒、全身倦怠等症狀,急性期時醫師會依病患的年紀及臨床症狀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只要經過妥善治療該急症大約可在7至10天緩解。

所謂的積液性中耳炎,簡單來說就是中耳腔內積水,多半發生於急性中耳炎感染之後。李翊豪解釋,通常因中耳積水並不會疼痛或發燒,但常常會有聽力變差或是學習專注力降低的情形,故必須從日常生活作息去留意觀察,若經醫師診斷有積液性中耳炎,建議密切追蹤積液是否緩解,以免影響兒童學習以及語言發展的進度。

李翊豪表示,若持續積水超過3個月,或出現聽損現象、語言發展遲緩,為保護孩子聽力不受損,他建議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甚至在特定情況下(例如常常反覆性鼻竇炎、長期鼻阻塞、4歲以上病患等),可能需要加做腺樣體切除手術。若病患時常反覆發作中耳炎達半年3次或是1年4次,亦可以考慮加做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以避免中耳炎的復發。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