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罹患失智症後,長輩和擔任照顧者的家屬生命,將會經歷哪些轉變、又如何繼續向前邁進?致力於失智症醫療與議題宣導的神經內科醫師陳乃菁與其診所團隊,繼《媽媽說紅茶是鹹的》《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和《好好照顧家己》等作品後,在今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咱欸後來》,於10月22日假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首映,帶領觀眾暸解過去紀錄片所拍攝的對象們,在照顧後期的選擇與生命故事。

延伸閱讀:好好照顧家己 失智家庭照顧紀錄片發表

(攝影/林婉婷)

當日配合台灣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承辦之「高雄市失智友善公共識能巡迴列車」計畫,陳乃菁在活動開始首先向與會者們解說失智症預防。她以實際案例,談失智症照顧過程的可能情形,包含患者的習慣改變、誤食物品、無法自理生活等。陳乃菁強調,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正常老化導致的忘東忘西、學習能力變差,多不至於影響到日常生活。

然而失智症的症狀,例如記憶力減退、語言理解與表達混亂、時空間和判斷力漸失、妄想幻覺、沒有規劃與解決問題能力等,卻都可能造成生活困擾。腦部受傷與疾病都可能導致失智,而何種類則需要尋求專業醫療診斷,以確定如何安排後續的照顧模式。

(攝影/林婉婷)

她也提醒,照護的第一步是理解患者心情,不要以關心名義反而造成對方挫折。接著介紹如何從適當運動、健康飲食、維持社交、不吸菸、減少酒精攝取、預防三高與憂鬱等來預防失智症。

《咱欸後來》完整片長53分鐘,導演為陳姜瑾;她在映後座談特別說明,紀錄片海報的羅馬字拼音中,「咱」(Lán)用「攬」(Lám)來表達,即「擁抱」的意思,呼應這部影片是記錄患者、照顧者們如何與失智症相處、共存的故事。

《咱欸後來》片中,林進民先生與母親「金枝阿嬤」是團隊首部紀錄片《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的紀錄對象;他照顧母親約15、16年時間,與家人協定照顧輪值表,細心記錄照顧守則、翻身檢查表、花費紀錄表,並製作照顧圖文流程、張貼在病床旁,希望全家人都能給予母親最好的照顧。林先生的母親在今年4月過世;在《咱欸後來》片中,林進民娓娓道來從發現母親的健康惡化、家人心理預備到真正送走母親的心情。

(攝影/林婉婷)

《好好照顧家己》的拍攝對象莊正和先生,其父親「莊爺爺」於2020年、在該片拍攝期間過世。後來,身為熟齡照顧者的他重新摸索生活平衡,也曾面臨重新進入職場的挑戰。因為本身是照顧者,為讓子女未來在照顧時更輕鬆、有更好的居住品質,全家人決定要出售現有房屋、搬入新家;新家有空間,莊正和投入農藝、享受退休生活,小小的耕地生機盎然。

莊正和談到,自己照顧父親超過12年,原本每天都有固定行程,但在父親過世後,步調打亂、無所適從。直到看到《好好照顧家己》首映才能夠落淚、放開情緒;他肯定「不斷訴說」,就能夠釋懷、放下那些送別親人的沉重。

《好好照顧家己》的另一位拍攝對象藍鄭秀絹女士,因曾經中風,在紀錄片拍攝時一度健康情況不佳;但後來逐漸好轉,甚至2022年5月,能夠站起來迎接醫師與團隊,後來還參與日照中心與持續復健。而《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的拍攝對象「金子阿嬤」已暫住進機構;她的孫子陳泰佑開立職能治療所、設立失智據點,阿嬤有段時間因著共同生活和據點課程,生活確實豐富許多。

為了能在家庭照顧和醫護工作取得平衡,陳乃菁離開醫院、開設診所,現任「陳乃菁診所」院長。影片最後,她點出失智症平均照顧可能是7、8年,也可能10多年,這段歷程是重新認識「老化」的過程,中間有許多健康、習慣、情感問題要面對;盼望觀眾透過影片,在觀看別人的生命故事時,也思想自己生命的可能與選擇。

更多系列紀錄片介紹、失智症照護故事、失智症宣導資訊等,歡迎關注「陳乃菁醫師失智與高齡照護團隊-陳乃菁診所+記條條照顧咖啡館」臉書粉絲專頁。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