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中教會聯合記念宗教改革 重思上帝創造的秩序

彰化中會第52屆彰化區會宗教改革紀念聯合禮拜,10月28日晚上8點假鹿港教會舉辦。(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彰化報導】彰化中會第52屆彰化區會宗教改革紀念聯合禮拜,10月28日晚上8點假鹿港教會舉辦,邀請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歐力仁牧師主禮,有80餘位會友出席,透過禮拜記念500多年前的宗教改革,再思長老教會的信仰秩序與態度。

禮拜由鹿港教會牧師莊嘉靖司會,歐力仁證道時則引用創世記1章1~26節與歌羅西書1章15~17節,以「信仰的秩序」為題分享。歐力仁表示,希伯來文中,創世記所載「創造」的意思是專指上帝的作為,沒有用到其他材料,從無到有創造。而上帝創造了人的本質,也賦予人權利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歐力仁表示,創造的經文是主前6世紀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時成書。當時以色列人在巴比倫看見多神宗教及人們生活的混亂,違背以色列人對宗教信仰的觀點,面對無法活出上帝創造人的樣式,肉體痛苦,心靈沒有歸屬感,而陷於生活與信仰的危機,創世記作者用這段經文強調創造是上帝的主權,創造有順序,在時間與空間上都有妥善配置,以及最重要的,上帝看這一切都是好的。

(攝影/洪泰陽)

歐力仁表示,上帝有秩序地創造,是人心靈可以得到安寧的地方,也是人可以有秩序管理的創造,並且人可以用自我思考、自我管理的方式,讓上帝創造的世界得到進步。秩序的標準從何而來?歐力仁表示,根據歌羅西書記載,是從耶穌基督而來,唯有透過聖經才能認識耶穌。宗教改革當時,教會也類似巴比倫,教導錯誤的真理,例如贖罪卷,認為錢銀入奉獻箱中越大聲則表示離天堂越近,「我們可以說,當時改革的是信仰而非宗教。」

教會是否再被擄到巴比倫?教會是否需要重新建立信仰的秩序?歐力仁表示,中世紀時,西方人文主義影響基督教文化內涵,啟蒙運動帶來信仰道德化,僅認為信仰是對人道德的拘束。浪漫主義思潮盛行時強調感性,又讓教會的信仰感覺化,認為要讓人內心強烈感覺,才是信仰。到了18世紀時,英美兩地受到功利與實用主義影響,信仰物質化了,成功神學也應運而生,物質成就的高低成為衡量信仰的標準。另外,宗教世俗化也造成不能在公共場所談論宗教,人工作時的週一至週五是公共時間,不能傳講福音,只能在私人的週末時間。歐力仁強調,台灣社會與教會前一陣子面臨「信仰的復古」的狀況,以古早以色列人的生活要求來自我拘束,也試圖以換地名方式增加地區屬靈的程度,「如此選擇性使用舊約內容來約束,成為另一種對信仰的失序。」

歐力仁表示,近年來教會都會從聖經整理出特別的經驗,要求信徒學習,或驗證信徒是否為基督徒,例如講方言、聽到別人聽不見的聲音、趕鬼治病等,「這點是有疑義的。」聖經僅記載這些事的發生,並不是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換言之,聖經的描述性與道德性經文不可混淆,否則就會發生生病只要禱告不看醫生、不能吃米血糕等爭議。

歐力仁最後強調,從宗教改革到現今,教會發生問題或面對挑戰時,都要謹守「新的誡命」——疼愛上帝、疼愛眾人原則來應對,倚靠耶穌基督的標準來榮耀上帝、利益眾人。

禮拜末了時,彰化區區長黃寶娟牧師在報告中點名各參與教會,也預告下次區會活動的日期,期盼區會內兄姊多利用區會活動,聯繫情感、彼此交通,一同在屬靈的家庭中學習與成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