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高雄中會三多教會在10月30日上午,邀請台南神學院院長胡忠銘牧師在主日培靈證道,以「一起變好的過程」為主題、「從主觀的以為vs.客觀的修為看關係與服事」為副題,透過在牧養與教學現場的實際經驗談如何奠基在真理中判斷、共同禮拜的意義和服事的構成等。

(攝影/林婉婷)

胡忠銘曾牧養東部中會豐田教會、壽山中會德生教會,並曾在玉山神學院教授實踐神學及擔任院長。胡忠銘以自己青少年時丟失金錢、卻誤會同學偷竊的故事為開場,談到「偏見」,並切入主題經文撒母耳記上1章1至18節,說明人類會以已知去想像未知、主觀去看待客觀的「貼標籤」習慣。

他透過不同的錯視圖,挑戰會眾們思想:不同眼界與焦點,帶出各樣的「以為」,這些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與觀點,讓人心產生刻板印象,在評斷時分類成「好」與「壞」,萌生「月暈效應」,即以初步印象去判定整體。胡忠銘直言,人的有限,會有看法差異、導致關係緊張,因而以經驗與知識幫助自己判斷,但還是要藉由「真理」引導去解決問題。上半場信息分享的最後,他呼籲要經常自我省察,並以路加福音11章33至36節經文共勉。

(攝影/林婉婷)

下半場培靈證道,胡忠銘開宗明義點出「美好的關係」是幸福關鍵,而破壞關係的元兇,可以在創世記看見端倪。上帝創造一切都看為美好,但人類受到「罪」的誘惑,失去原有的純真、害怕與上帝相遇、互相推卸責任,與人、萬物、上帝的關係分裂。人類透過「禮拜」朝見上帝,修復與上帝、與他人的關係,「與上帝的關係好,與人的關係就好。」但胡忠銘強調,「關係」不是建立在名、利、權等「利害關係」中,「功利主義會使人失和。」

胡忠銘接著談「服事」,服事的內在需要團契、門訓來奠定,因此基督徒要分配時間參與;而服事的外在則是服事的行為和宣教的行動。他以主題經文約翰福音12章26節經文,及倚靠上帝修復關係、達到真正「合一」為提醒,最後引用詩篇133篇1至3節經文,作為下半場培靈的總結與對三多教會的祝福。

(攝影/林婉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