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2011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這些反對「中國因素介入台灣」的社會運動,除了形塑台灣主體意識,也讓人看見中國「銳實力」如何攻擊台灣。台灣人權促進會及左岸文化出版社在11月11日晚間於台權會南辦舉辦新書座談會,邀請《銳實力製造機:中國在台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主編暨作者吳介民擔任主講人,分析「九二共識」起源與影響。

吳介民首先說明,「銳實力」在學術上可以被理解為「影響力操作/影響力作戰」,這個詞最早在2017年被提出。銳實力操作就是要利用目標國的社會、政治分歧,使得它更加極化,例如2018年的關西機場事件,2021年的疫苗之亂。

《銳實力製造機》成書原是希望將港台處境透過文字傳遞給世界知曉,早在2015年開始規劃邀稿,但隨著美國與中國關係急轉直下,他們觀察到更廣泛的中國影響,因此納入印太區域的案例,終於在2021年發行《銳實力製造機》英文版,今年9月發行翻譯版。

吳介民表示,在2012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中,中國成功操作九二共識,讓一部分「經濟選民」投票支持馬英九,可見九二共識確實說服、吸引經濟選民。但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這個操作卻因為2014年爆發的「太陽花運動」而失敗。「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要討論九二共識?」

吳介民點出,九二共識是第三次國共合作,並列出與其相關的時間點:1992年台灣海基會和中國海協會舉行「香港論壇」,雙方討論「一個中國」定義卻沒有共識;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2000年政黨輪替;2005年連戰與胡錦濤會談九二共識;2014年太陽花運動;2015年馬英九會面習近平,重申九二共識;2019年習近平發表「習五條」,強調九二共識的「只有一個中國」,而非國民黨長期以來宣稱的「一中各表」。

吳介民解析,在1999年以前,並沒有「九二共識」這個詞,且不應是前陸委委會主委蘇起提出。因為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時任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在7月12日,對此評論時表示:把兩岸說成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粗暴的破壞,也是對「1992年兩會共識」的粗暴破壞。而「1992年兩會共識」即後來的「九二共識」。

(攝影/林婉婷)

長久以來被認為提出「九二共識」的蘇起,或是前新黨立委馮滬祥在2000年的發言,只是配合中國統戰的角色;吳介民提出具體證據:2000年3月18日,民進黨奪下總統寶座,在台灣政治人物與親中媒體協助下,北京馬上展開宣傳戰。時任新黨立法委員馮滬祥在台北、北京與華盛頓來回,並在3月28日於北京表示:「目前中共官方已統一口徑……如果陳水扁在演講中宣布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回到兩岸兩會的1992年共識,兩岸將順暢交流。」4月28日,蘇起建議陳水扁:「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出要兩岸回到『1992年共識』,就可能打破目前的兩岸僵局。」

可見馮滬祥、蘇起等人只是配合中國統戰,藉「一九九二年共識」的話術,強加「一個中國」於台灣。吳介民又補充,蘇起的回憶錄中,針對1999年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期竟沒有任何有關唐樹備提出「1992年兩會共識」的相關紀錄。

吳介民也調查「九二共識」出現在台灣的聯合報系媒體頻率,幾次高峰在2001年、2005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18年。2008年、2012年、2016年是配合台灣選舉時間,而2018年則是「資訊戰」在台灣大肆影響的開始。但在中國的人民日報,出現頻率卻沒有類似規律,可見「九二共識」是針對台統戰的操作。

吳介民強調,「九二共識」只是中國發明、無中生有的政治謊言,要影響台灣走向「一個中國」,卻讓台灣人誤以為是台灣內部發起;結果是是連反對九二共識者也「相信」這個謊言。吳介民以此提醒與會者們要學習識別統戰手段。

《銳實力製造機》由15位在台灣、香港、日本、澳洲等國家,投身社會、政治及國際關係相關領域的專家或學者共同著作,並由吳介民與中國人權理事會共同主席黎安友(Andrew J. Nathan)主編、鄭傑憶翻譯。文中依序談中國現況、台灣與香港處境,及東南亞、印度、中亞、紐澳地區的中國勢力議題。更多書籍相關資訊可查詢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