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綜觀人類社會進程,許多跨時代轉變,都有青年參與的身影。台灣史上首次修憲公投複決,同樣與年輕人息息相關。即便通過門檻極高,仍標誌著台灣社會對公民參與、世代正義、資源分配、修憲制憲等議題探討,逐步邁向成熟穩健。祈願民主時代的每位公民,樂於用選票表達看法。

——總編輯 陳逸凡


【邱國榮專題報導】「18歲公民權修憲案」即「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一條之一條文修正案」,是台灣史上第一個獲得國會政黨與立委一致同意通過的修憲案,交付公民複決,將是第一次由台灣人民公投修正自己的憲法。針對此即將到來的歷史時刻,永社在11月5日主辦一場「史上第一次台灣人公投修憲,18歲公民權入憲的歷史意義」座談會。永社理事長黃帝穎律師在會中指出,台灣有史第一次的修憲交付公民複決,也是向國際告知,台灣跟世界民主接軌,而且與獨裁帝制的中國有清楚的區隔。

18歲公民權的公民投票將於11月26日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但與一般公投案不同,須年滿20歲國民才可參與投票。公民團體倡議18歲公民權已逾20年,細數台灣各項法規,男子18歲即需服役、負完全刑事責任,2018年18歲「公投權」落實,2020年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並於2023年施行。如今,台灣人18歲公民權最後一里路就在眼前,但仍然需突破965萬張有效同意票的高門檻,因門檻規定,同意票須超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

(攝影/邱國榮)

此外,黃帝穎跟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指出到了2025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占總體人口的20%,步入「超高齡社會」,然而年輕世代背負整體國家扶養責任,他們的投票權卻較中高齡人來得少,易使公共政策資源分配不當傾斜,所以從「世代正義」角度落實完整的18歲公民權是當務之急。

黃帝穎表示,「18歲公民權修憲案」本身及「修憲複決公投」,在國際接軌、世代正義、民主深化、確立台灣主體性等種種面向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他坦言,當前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有淺碟現象,會以功利導向來估算選票,也就是針對政策性來進行估票。不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後,將會深化台灣的民主政治,而且18歲公民權的公投是修憲公投,這是台灣人可以透過投票決定國家根本大法的機會,18歲公民權除了接軌國際樣態以外,更是與中國的區隔,讓世界看見獨裁中國與民主台灣的不同。

黃帝穎表示,台灣的憲法難以改變,主因是需國會立委四分之三出席及出席立委四分之三決議,之後還需要公民複決965萬的有效同意票,可謂是一部超穩定憲法。但理論上憲法要能回應國民的需要與需求,至於國民黨這次在國會上同意這項修憲,可能是不想敵對年輕人,避免造成對國民黨選情的不利。

黃帝穎指出,大法官721號解釋,認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沒有牴觸憲法之疑義,原因是沒有侵奪民主共和原則;499號解釋,國民大會修憲延長國大代表任期,大法官宣告違憲,原因是延長任期違反了民主共和原則與民主契約。從這兩個釋憲案得知,修憲不能牴觸民主價值,反觀中國通過修憲去延長其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任期,藉由封閉式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投票而進入了帝制,但台灣的修憲必須交付公民複決。他說,台灣即將透過公投進行修憲,這是台灣向國際展現了民主台灣與獨裁中國的區隔。

系列專題報導:【深化民主促轉大人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