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信仰反思 莊信德:門徒帶門徒是神學教育精髓

台神系統神學助理教授莊信德11月15日以「後疫情時代的信仰反思:從神學教育到教會」為題專講。(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一場疫情到底對教會造成多大的衝擊?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台神神學系舉辦神學週活動,邀請台神系統神學助理教授莊信德11月15日以「後疫情時代的信仰反思:從神學教育到教會」為題在七星中會雙連教會專講,他直言,神學教育的精髓就是門徒訓練,門徒帶門徒。

莊信德談及線上教育的挑戰與困境、突破與策略,直言疫情顛覆基督教教育的教育場所、設備形式、教學頻率、目的,也衝擊禮拜、聖餐、施洗、婚喪等儀式。他舉例說,有信徒主日早上開車去教會,在車上可以看著車上螢幕、聽著聲音一起敬拜讚美、聽講道,可是仍抵達教會,為了趕上參加團契,與大家一起交談、吃喝快樂,「因為禮拜可以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可是主內肢體間的互動與交流無可替代。」因此他認為,基督教教育除了傳遞信仰知識,更重要是門徒訓練式的關係,也就是說,神學教育不是滿足個人的求知慾,而是要門徒帶領門徒,接受神學教育後思考:接下來要去幫助誰?

台神系統神學助理教授莊信德11月15日以「後疫情時代的信仰反思:從神學教育到教會」為題專講。(攝影/林宜瑩)

莊信德說,基督教教育強調的不是課程,而是旅程,是門徒與門徒彼此分享自己學習信仰的心得,吸引還不知道、還未經歷的夥伴一起走這趟信仰旅程。正如聖經是上帝門徒訓練的紀錄一樣,上帝啟示百姓,摩西門訓以色列百姓,耶穌帶十二門徒,真正落實「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9~20節)

莊信德說,要是神學教育失去門徒帶門徒的位格,就只剩下知識傳遞導向,只想得到相關學位,而不是追隨基督信仰。因此他認為,能不能從學習者到教導者,建立門徒帶門徒的關係,是神學教育重要的關鍵績效指標(KPI)。神學教育最初的樣態就是耶穌帶十二門徒,一起吃喝快樂,一起為耶穌被背叛流淚、傷心、彼此扶持、安慰、勉勵,「簡單講,神學教育就是一群人認識耶穌基督的過程。」他直言,神學教育不是滿足個人的求知慾,而是讓人思想,接下來要去幫助誰更認識耶穌基督。

台神系統神學助理教授莊信德11月15日以「後疫情時代的信仰反思:從神學教育到教會」為題專講。(攝影/林宜瑩)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