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面對不穩定的東北亞局勢,台灣應提高警覺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黃琬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

聯合國安理會於11月4日審議朝鮮半島局勢,聯合國負責中東、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政治事務的助理秘書長希亞里(Khaled Khiari)表示,北韓於11月2、3日發射了一系列飛彈,數量前所未有,令人擔心。普世教協(WCC)對迅速升級的緊張局勢亦表示關切,並表示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在4日的會議討論。不過,美國卻譴責聯合國安理會對制裁行動過於消極,沒有實質效果。

美國多年來嘗試將北韓帶回國際秩序,但北韓始終拒絕配合。在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時代,負責北韓事務的前官員魯吉洛(Anthony Ruggiero)曾表示,從歐巴馬政府的最後一年到川普政府的第二年初,皆曾大力推動對北韓制裁。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2018年3月8日會面談話時,世界各國皆注目這場會面,希望能有所進展,但希望最終還是落空。

為了遏止北韓的武力發展,經濟制裁是美國多年來的主要手段,卻未能停止北韓的核子和飛彈計畫,也無法將這個封閉的國家帶回談判桌。其實,能將北韓帶回談判桌的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但北韓是中國和俄羅斯的籌碼,中俄兩國不可能讓北韓上美國的談判桌。更何況,鄰近東北亞的台灣更是美中角力的要點,所以中國根本不需要刻意配合美國來處理朝鮮半島問題。

11月5日,美國派出兩架超音速轟炸機在韓國上空快速飛行,展示軍事實力。當天,北韓向海上發射了四枚彈道導彈,表示不滿。北韓警告美國,美國和南韓的軍事演習正在將朝鮮半島推向「不穩定對抗」。除了和南韓聯合軍事演習之外,美國計畫在朝鮮半島周邊部署更多可攜帶核武器的戰機,以求在北韓增加導彈發射、啟動核試驗時,能在軍事力量上維持基本的抗衡。當美國忙於朝鮮半島的問題之時,台灣應提高警覺,因為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堅持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習近平已穩固其統治權力,台灣不能再心存僥倖地認為中國不可能武力犯台。

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總統蔡英文日前宣稱已將軍事現代化作為首要任務,推動包括新型隱形軍艦和國產潛艇在內的國防項目,並支持「不對稱戰爭」:開發難以摧毀、可進行精確攻擊的高科技、高機動性武器。換言之,為因應中國軍事威脅升高,台灣將防衛策略轉向小型、機動、具殺傷力的武器系統發展,目的是在遭到攻擊時,可以嚇阻實力大於台灣的敵人。總之,不穩定的東北亞會瓜分美國對台灣的保護心力和軍力,所以,在東北亞日漸緊張的時刻,台灣應更加警醒。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