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是關懷愛滋主日,讓我們正視與反思從過去的愛滋病到近期的猴痘、肺炎疫情,引發的連串對疾病與患者的歧視。
◉呂宗學(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相較於非傳染病(心臟病或糖尿病),傳染病(譬如愛滋病或新冠病毒感染)容易引起情緒與價值判斷,對於感染者會產生不同的對待。
首先談到情緒,當一個新興傳染病爆發流行時,因為未知的高致死率與傳染途徑,會令民眾恐懼且害怕接近感染者。從1981年的愛滋病、2003年的SARS,到2020年的新冠病毒、2022年的猴痘,都有類似的情況。
至於價值判斷,以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為例,基督徒常會因為感染途徑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對待。如果是血友病患因為輸血被感染,或是醫護人員因為搶救病患而被感染,許多基督徒會覺得感染者十分無辜,並認為應該要關心他們。但是,如果感染者是因為男男性行為感染,基督徒就會有不同光譜的價值判斷與情緒反應。
引發價值判斷的不同光譜
例如右派保守觀點,就是指責這些罪人(HIV感染者)與罪行(男男性行為),認為他們的死是上帝的懲罰,罪有應得,並且排斥HIV感染者來到教會。往中間移動一點,則是接納罪人,但不接納罪行。可以接納這些感染者或同性戀者來到教會,但是希望他們為行為悔改認罪。
若將目光放在光譜的左邊,則是接納同性戀傾向的人與男男性行為,不認為這是罪行。除了安慰他們心理的需要,給予社會支持外,還會積極鼓勵他們,使用保險套或是服用預防性藥物避免感染。對於已經感染者,也會關懷他們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病毒量,大多數醫療人員都是採取這樣的觀點。作為一位醫療人員,即使是殺人犯或是敵人,如果有疾病需要治療或急救,大多數醫療人員都會一視同仁地給予醫治。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馬太福音25章35~36節)HIV感染者或愛滋病發病者就是病人,我們必須看顧他們。他們常常面對歧視和汙名、排斥或霸凌,也好像「赤身露體」,我們應該要給他們衣服穿,讓他們的身體與心靈都感到溫暖。
另有一群人抱持的是左派前進觀點,他們不是被動等患者來到教會或醫院求助,而是願意無條件地接納與提供照護。這一派是主動走出教會與醫院,與高機率感染的群體接觸,洽談篩檢與預防感染的做法。有時候這樣的主動關懷,還會熱臉貼冷屁股,遭到高危險群患者們排斥。
這個類型是多數公衛人的觀點,做法與臨床醫療人員不同。臨床醫療人員是採取一對一的教育諮詢,公衛人則會透過圈內人的社會網路系統,有組織地推動使用保險套與預防性藥物、篩檢等措施,並對已感染者建立關懷追蹤系統,給予感染者十足的安適感。
公衛人員的禱告
更前進的公衛上游思維,還想要進一步解決更基本的貧窮困境,減少童年逆境經歷,以及基礎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如此一來,青少年很可能就不會輟學,成年人就不會吸毒。如同馬太福音6章10節:「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公衛人的禱告是,期盼建立一個不虞匱乏、安全、健康與公平的社會,很多高機率感染行為可能就不會發生,傳染病也能完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