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脆弱社會的照妖鏡3-3:既是確診者,更是被愛的人

本週是關懷愛滋主日,讓我們正視與反思從過去的愛滋病到近期的猴痘、肺炎疫情,引發的連串對疾病與患者的歧視。

◉潘叡儀(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牧師)

新冠肺炎在台灣的疫情延燒至今,筆者撰文時已累計740萬的確診人次。與病毒共存逐漸成為台灣在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方式,在筆者的社交圈中,非醫療背景的群體早已恢復出遊、共餐的社交模式,但醫院的社交圈仍是小心翼翼。醫院員工確診會直接衝擊團隊人力,吃緊的人力不但會加重醫療人員身心負荷,也有損病人權益,醫院獨特的處境使得確診醫療人員背負極大的壓力。

這樣的壓力,在2022年4至5月疫情升溫初期更為明顯。在當時,確診者的足跡要一一查核,與確診足跡重疊者也要嚴加自我監控,會議中會確實檢討工作流程,以阻擋任何可能的防疫破口。確診者除了身體不適,還要面對有形的檢討、無形的責怪,承受巨大壓力而有以下心聲:

「他們說不舒服為何還來上班?難道我可以因為一點點不舒服就不照顧病人嗎?我怎麼知道我有確診?」

「我跟確診的同事一起開會,好怕自己也確診,好怕傳染給家人……」

「我已經有段時間沒跟朋友一起用餐了,這是一個我很重視的聚會,但我怎麼知道……」

「我不知道昨天跟確診者的足跡重疊,好後悔今天去探視病人……」

在2021年,「確診者」離大部分的人還很遙遠,像是一個沒有臉孔的數字,確診者的心聲也很少被聽見。各種為了方便溝通、傳遞資訊的防疫用詞,聽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是當確診者成為我們身邊一個活生生的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時,才發現若沒有恰當使用詞彙會使人受傷,譬如:

「我也不想當『防疫破口』……」

「當我隔離回來,聽到同事說確診者怎樣時,我聽了好刺耳……我就是確診者啊!」

「看到同事對確診者這麼害怕,他們當時一定很怕我……」

「有人用『不乾淨』形容確診者到過的地方,我覺得好像在罵我……」

即使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壓力還是沒有消失,他們認為:

「沒確診過的同事好像怕我太靠近……」

「有人問我,怎麼不再請幾天假?可是單位人力吃緊,要怎麼請假?是不是怕我身上還有病毒……?」

因為工作而確診的員工有著深深的自責:「我覺得我的工作害了家人……」

當我們只用「確診者」看人的時候,似乎忘了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生命脈絡,都是認真工作、生活的人,是需要社交網絡的人,也是得到愛並且付出愛的人。

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在關懷員工時,聽到員工確診時的心聲,聽見每一個生命獨一無二的故事,有好多的愛在人與人的聚集之中,所以製作〈給你〉祝福影片,傳遞信息:當人們因著愛相聚時,或許病毒會趁虛而入,但若留心感受這些時刻,會發現愛從來沒有離開。

期盼上帝的愛擁抱每一個確診的時刻,讓確診經歷留下的不是責怪與懊悔,也期盼不但是新冠肺炎的確診者,而且是每個疾病的患者,他們被看見、聽見的故事都不只是疾病,而是生命中蒙愛的故事。因為在愛的故事裡,他們既是確診者,更是值得被愛的。

註:為尊重當事者隱私,文中對話內容經過修改。

員工版影片

大眾版影片

〈給你〉Especially for you

因為愛
你服務病人、陪伴家屬
給予他們身心社靈的照顧

因為愛
你用心工作
參與會議、參與教育訓練、參與……

因為愛
你與朋友相聚
給予朋友力量
自己也獲得滋養

因為愛
你擁抱家人
彼此聆聽一天的故事
共享美食

因為愛
你經過便利商店
買了零食、咖啡
跟家人、同事
跟你愛的人分享

但當你收到確診通知
收到匡列通知
收到……
這一切
卻讓你好自責

愛沒有離開
回顧這些片段
留意那個你在意的時刻
你看到什麼?

因為愛
你與這些人在一起

因為愛
你不是孤單面對
他(們)也不是孤單面對

上帝就是愛
祂在那些時刻當中
祂與你一起面對
祂也與你所愛的人一起

病毒帶來的恐懼、愁煩
不會勝過愛

上帝就是愛
願此刻的你
在回到那些時刻時
被那些時刻人與人的愛充滿
被上帝的愛擁抱

上帝就是愛
停留在愛中
而非在恐懼帶來的刑罰中

留在愛中
「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脆弱社會的照妖鏡3-1:疫情如同一面鏡子

【特別企畫】脆弱社會的照妖鏡3-2:反思基督徒對傳染病的價值判斷

【特別企畫】脆弱社會的照妖鏡3-3:既是確診者,更是被愛的人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