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橄欖樹下吹過的風3-3:微小人物的生命力

阿巴斯修復影展

伊朗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執導的「伊朗三部曲」: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
《橄欖樹下的情人》(Through the Olive Trees)、
《生生長流》(Life, and Nothing More…),
質樸的人物、簡單的情節,訴說雋永的故事。

 《生生長流》(1992)Life, and Nothing More… 

◉Hope

阿巴斯的電影善於描繪小人物的日常。在《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上映三年後,1990年伊朗發生曼吉爾—魯德巴地震,阿巴斯心繫《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小演員與拍攝地科克的一切,於是以虛實交織的手法,於地震後半年重返科克,記錄努力在苦難中存活的生命。

《生生長流》一開始是一對導演父子驅車前往災區,他們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簡單交代了時空背景與前往科克的原因。一路的堵車,加上炎熱的天氣,讓此趟路程不那麼順利。過了許久,才總算向遙遠的科克靠近一些。

在路上,導演常拿著《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海報,詢問路人有沒有看到海報中的男孩。直到他們接近科克時,總算有人說他們認識,並為他們指路。導演父子一路開著車,看到許多人扛著鍋碗瓢盆、被褥家當、甚至瓦斯桶,走在蜿蜒的道路上。偶爾導演搖下車窗詢問他們需不需要搭便車,大多數人說不必,但也有扛著重物的人快要不支倒地,於是接受他們的幫助。

導演父子先是進到一個看起來只剩斷垣殘壁的村落,已經辨認不出馬路,車子只能停下來,父子倆步行進村子。導演的兒子從都市來,目睹震災慘況,反而覺得新奇,蹦蹦跳跳到斷瓦殘垣聚集處玩。一位年輕媽媽趁出太陽刷洗一家人的衣物,孩童在她身邊,那畫面也讓他佇足良久。導演則是在一個屋簷下稍作休息,很快地他聽見這間簡陃樓房樓上傳出聲響,一對穿著整齊的年輕男女下樓了。導演看著那位男性穿著一雙看起來沾了一些土的新皮鞋,問對方都還好嗎?年輕男子回答說不錯,他和太太前幾日結婚了。導演感到驚奇,不是才剛發生大地震嗎?年輕男子回道:「雖然有親人過世,但本來就準備開啟的新生活還是要過啊。」

導演父子趕在天黑之前繼續上路,路上導演遇到曾參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小演員和他的朋友,最後他們一起到一片空地,有一大群人在那裡搭了棚子,看起來是收容災民的暫時居所。這時有一大群人互相吆喝著,原來是有人搬來一台電視,大夥兒跑去高處準備架設天線,看能不能收到訊號,準備窩在一起收看足球賽。導演看兒子和這裡同齡的孩子玩在一起,便交代在旁洗碗盤的兩位少女幫他看好孩子,他離開一會兒就回來。於是,導演繼續開車上路,他還是想抵達科克,去親眼看看他熟悉的地方是否安好。

本片幽默地停在導演的車似乎撐不住,無法繼續爬坡,最後的鏡頭不斷拉遠,最後只看到整片山林和晚霞。沒人知道導演是否成功見到他想找的孩子,但這一路已讓觀眾看到,活著就有希望,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人們即便遭遇如此慘重的天災,仍盡力苦中作樂。

對基督徒而言,更有理由擁抱盼望過每一日。因為主已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與神重新聯合,我們有義務、有權利為祂而活。雖然不知明日將如何,卻仍知誰掌管一切,而且再無任何事物可以叫我們與祂隔絕。即便苦難來臨,仍有父神所賜永生的盼望。


本文相片取自《生生長流》劇照。

延伸閱讀

【藝文走廊】橄欖樹下吹過的風3-1:留心看那純真孩童

【藝文走廊】橄欖樹下吹過的風3-2:不自知的一廂情願

【藝文走廊】橄欖樹下吹過的風3-3:微小人物的生命力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