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見證】敘利亞難民志工服務3-1:在世界某個地方,但總在上帝手中

文圖◉亞馳

透過國際組織BIRS(Bridge International Refugee Services)這個平台,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在2022年7至8月到土耳其邊境小鎮L市做志工服務。

我很高興能與這個來自台灣的志工團隊一起服事。上帝感動了他們,讓他們抽出兩個月時間,在條件艱困的環境裡服事他人。我們與一些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合作,進行婦女健康教學、口腔健康課程、兒童英語課程(分三個年齡層)、舞蹈和藝術課程,並與急缺人手的療養院合作,提供換繃帶和換藥等基本護理。

L市是一個人口20萬左右的邊境小鎮,其中一半是敘利亞人。從那裡遙望土耳其和敘利亞邊界的山,會看到用作屏障的人造牆,有土耳其軍隊巡邏。當地人告訴我們,有時會聽到巡邏隊鳴槍示警,阻止敘利亞人非法越境。

很快地,我們就知道「難民」(refugee)這個詞是日常談話中的禁忌。於是我們改變稱呼,改以「朋友」來結交土耳其人和敘利亞人。

「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哥林多前書9章22節)這句話在宣教工場有不同的實踐方式。為了尊重當地文化,雖然天氣很熱,我們都穿上保守的服裝──遮到手腕的長袖上衣及遮到腳踝的長褲。然而,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小鎮比土耳其其他地方更為傳統時,無論走到哪裡,只要在公共場合,一律戴頭巾。

有一個非政府組織邀請我們與當地孩子分享台灣的文化。儘管這不是我們事先準備好的課程,但團隊欣然迎接挑戰。我們最後給他們一個小禮物,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張彩色卡片,小朋友在一邊用阿拉伯語寫他們的名字,我們在另一邊用中文寫他們的名字。我們希望這次活動能留下希望的小種子,讓他們珍惜自己的名字,因為他們每個人對上帝都很重要。

從中東回來後,我內心感到既充實又沉重。我感到很充實,因為上帝賜予我們這個難民服務團隊好多奇妙的遭遇和恩典。在那個位於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的小鎮裡,當地婦女熱情參與我們提供的基本保健課程和健康檢查,孩子們也急切地學習英語、舞蹈及藝術。每天下午我們帶著孩子玩遊戲,營地總是充滿孩子的笑聲。我們還訪問療養院,陪伴沒有家人的傷病者。甚至敘利亞和土耳其鄰居也打開家門,邀請我們喝茶、吃飯、聊天。我們傾聽他們敘述如何失去家人、朋友和家園,我們也分享他們歡慶的時刻,譬如跳舞慶祝過節或參加婚禮。

我也感到特別沉重,因為難民志工服務的挑戰極為巨大。有些敘利亞朋友幸運地在聯合國難民署(UNHCR)登記,得到合法地位和保護,但有些人沒那麼幸運,即使是老弱婦孺,也住在不合法的難民營裡。非法難民營缺乏住所、食物、水、衣服,當然也沒有下水道,衛生環境堪憂。許多非法難民努力工作存錢,為了付錢給人蛇,將他們帶到附近希臘的島嶼,以便藉著歐盟難民計畫合法註冊。在一些城市,有難民集中一個區域定居,貝斯曼(Basmane)是伊茲密爾(Izmir)一個老社區,也是許多敘利亞人、庫德族人和非洲人的家。但無論環境如何,難民都容易受到疾病、剝削以及其他更糟糕的傷害。

當談到宣教工作時,我們經常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馬太福音9章37節)我最近思想的是前一節經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耶穌常常出於憐憫而愛、醫治和拯救,而如同神所有屬性一樣,祂的憐憫是無限和永恆的。

回國後,我沉澱了幾個星期,感覺基督的愛依然激勵著我,我開始迫切渴望能組織一個可以穩定服事的跨文化志工團隊,通過BIRS這個平台走進各地,服事遭遇苦難的人民。我也開始明白,神的憐憫不僅僅是關於敘利亞難民,在19億穆斯林朋友中,有70%從未有過基督徒朋友,也沒有聽說過神的好消息。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是祂最大憐憫的表現,是慈愛天父所賜的無價禮物,經過一番爭戰,我臣服在神的愛裡,終於可以肯定地說:「我願意去。」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