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灣國內的選舉激情,在開票後就會落幕,然而國際局勢的現實考驗,卻不會因此而止息。位處地緣政治要衝,身處中美兩大強權交鋒的最前線,台灣人必須清楚自身處境,還要了解中國野心及美國戰略,更要懇求上帝的憐憫與幫助,才有機會在沙漠中開江河,在曠野中開道路。

——總編輯 陳逸凡


【邱國榮專題報導】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落幕後,為因應台海局勢的變化,八旗文化出版社、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11月12日合辦「台海風雲——長期博弈下,看中共二十大之後的台灣與國際局勢」座談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指出,明辨是非是基督教不可或缺精神,為真理奮鬥要竭盡所能,使扮演中國傳聲筒的媒體與民眾無法興風作浪,而且只要台灣最起碼有三分之一人口具有不投降意志,會使野心犯台的中國不敢輕舉妄動。

(攝影/邱國榮)

專制獨裁的中國不斷向世界擴張其霸權,但為其幫腔的聲音,不等於言論自由。宋承恩表示,在台灣已有某些媒體比中國的《人民日報》還更《人民日報》,很多台灣民眾比中國的「小粉紅」還更小粉紅,然而這些人替中國發聲,「那叫做宣傳,並不是言論。」民主台灣雖然有言論自由,親中的政黨、政治人物、民間團體與民眾等這些傳聲筒,卻假借言論自由,橫行無阻地大肆宣傳綏靖與投降之言論,而且到現在依舊壓制台灣人的轉型正義。

宋承恩經常受邀上政論節目,目的是跟中國的傳聲筒競逐聲量,這種事情令他十分無奈,但為了真理他必須奮力前往。他表示,政論節目與新聞媒體基於平衡報導與公共性,讓不實言論的綏靖主義與投降主義可以跟實證的台派觀點針鋒相對。但事實是,綏靖與投降並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否則不會有2014年太陽花運動發生。替中國宣傳的假冒言論,竟然可以利用媒體環境興風作浪,令他感到十分遺憾。

站在民間台派觀點監督中央政府,宋承恩對於當權的民進黨政府略顯不滿。他指出,中國武力壓境的可能性驟升,號稱本土派的民進黨政府,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等諸多事情,平時不做公權力的處理,把國防知識、民防訓練、防滲透的認知作戰、國安知識的學習等推給民間,可是當選舉來的時候,則大聲喊「要搶救台灣」。他說,台派都知道本土派的政府要繼續執政、永續執政岌岌可危,可是民進黨執政後,讓人看不到在國安的公權力上有大力的作為,「所以有時候對我們知識人來說,是處於兩難的情況。」

面對中國的傳聲筒在台灣橫行無阻,滲透無所不在,宋承恩提醒民眾,要會分辨宣傳與言論自由差異,首先一定要看根據,聽到或看到任何事情,民眾要去分辨事實的根據在哪裡。因為,有很多貌似勇敢、愛台的言論,不一定是真的愛台;很多台派悲觀性務實的言論,反而才是真正愛台。

二十大打破了國家主席兩任的慣例,有不少的智庫研判,中國對台灣動武的可能性遽升。宋承恩指出,要使中國不敢侵略台灣,一定要讓中國知道台灣至少有三分之一人口有不投降的堅定意志,但只怕在這之前,有宣稱代表台灣民意的政府去向中國投降,簽下了出賣台灣的和平協議。


【書介】

長期博弈

中國削弱美國、建立全球霸權的大戰略

 

◆ 出版|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31日

◆ 作者|杜如松(Rush Doshi)

◆ 譯者|李寧怡

◆ 內容|八旗文化出版社「中國觀察」系列書籍,其中英美系的智庫學者亦是系列叢書重要來源。《長期博弈》英文版出版於2021年,內容分析中國試圖取代美國霸權的過程。作者杜如松為印度裔美國人,是拜登政府中研擬中國政策的首要幕僚,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他研究歷屆中共領導人的講話、政策白皮書、政府公報、官方媒體的社論評論等重要文獻,挖掘中國祕而不宣的大戰略。

杜如松認為,中國外交戰略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9~2008年)始於六四天安門事變、蘇聯解體,以及波斯灣戰爭三個連續性重大歷史事件,中國自覺實力尚且虛弱,最高指導原則是鄧小平囑咐的「韜光養晦」。第二階段(2009~2016年)以華爾街金融風暴為起點,此時的中國經過近30年改革開放,已累積相當實力,而金融風暴則暴露西方國家的弱點。中國變得更有自信,最高指導原則是胡錦濤說的:「積極有所作為。」第三階段始於2017年,習近平看到國際政治板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嘗試「東升西降」取代美國。

杜如松建議,美國與其耗費鉅資與中國展開對抗,不如對中國展開「不對稱作戰」,借鏡中國的削弱和建立的經驗,以不對稱的方式遏阻中國擴張,同時強化美國自身實力,以因應中國挑戰美國霸權及其主導的自由開放世界秩序。

系列專題報導:【台海情勢

 


資料整理|編輯室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