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養成 讓青年在參與中學習思考與負責

(相片提供/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青年共學團)

【邱國榮整理報導】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成立的青年共學團,近日蒐集500多份問卷調查,發現約有75%的受訪者同意「18歲公民權」,然在「台灣兒童的權益被社會普遍大眾重視的程度」裡,卻有近半成受訪者認為不重視,而且35%民眾表示沒有特別的看法。在11月22日上午於立法院群賢樓前舉辦的記者會中,醫師李宛怡特別指出,腦神經細胞在青春期前會大量增生,青春期開始進行類似淘汰機制、留下常用的,這呼應現在教育提倡「做中學」,因為實際參與經驗更能幫助學習;因此,在鼓勵學生關心時事、要有世界觀的同時,應該提供他們實際參與的機會,而不是紙上談兵。

而臨床心理師宋鈺宸表示,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蹴可及,而是從不斷練習與討論而成,但高壓威權的環境底下並不會養成獨立思考的孩子。宋鈺宸也談到,一個凡事控制、卻沒有信任與合作的環境,不會養成能夠為自己做決定並負責的孩子,而且責任感與權利感是相對的,「不能要人學會負責,卻不給予權利。」

(相片提供/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青年共學團)

社工師林戴安指出,45%的台灣青少年在校外補習,平均每週補習時數8.3小時,全國補習班數量超過1萬7000間,比1萬2000間超商還多,顯然台灣許多孩子在發展自我認同、獨立思考、社會連結的階段被關在補習班裡;並且政府在青少年的福利服務、室內外活動空間,都規劃得相當稀少,甚至有近80%青少年不清楚參與地方政府公共事務決策與討論的管道。但青少年比成人更具彈性、有創造力、想像力、願意相信改變的力量。

健行科大助理教授李宥緹則說明,青少年學習社會政治議題,是對整個社會國家會有長久的影響;而新世代是社群媒體的世代,資訊速度是過去世代的數十倍,因此公民教育應該相對開放,盡早讓青少年理解自身在社會中的權利義務,有助於自我認知的完整性。

該問卷中,民眾勾選「政治、公民參與」相關描述前3名為「公民教育要從小開始」「女性在職場的平權要被重視」和「人權意識要從小紮根」,顯示受訪者對於兒童教育中有公民素質培養與人權概念的期待。從資料可見,兒童時期到青年時期(18歲)的社會成長空間、權利,仍有很大進步空間、需要大眾重視。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