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11月25日晚間在三餘書店,「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與高雄「三餘書店」聯合主辨新書分享會,邀請2015年開始接觸東南亞移工、移民議題的自由文字工作者江婉琦,介紹其最新著寫、木馬文化在今年10月出版的《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透過實際田野觀察與訪談,江婉琦記錄外籍移工們在台灣生活的多元樣貌,也在講座中暢談心得。
延伸閱讀: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台灣有超過71萬名外籍移工,以印尼籍和越南籍為大宗。當晚擔任主持人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宋世祥在引言點出,移工在台灣的角色與待遇,是近年來經常引起社會討論的議題;宋世祥拋出暖身討論題,邀請眾人在講座開始前彼此交流:是否有與移工互動的經驗?對他們生活有什麼理解?移工在高雄會去哪裡聚集、休閒?移工在台灣生活會碰到哪些挑戰?
今年25歲的江婉琦說明,自己是台南人,北上讀書期間因為孤單,接觸移工、移民不只是研究議題,更像是結交朋友、建立歸屬感。她不諱言,因著主流媒體報導和有限生活經驗,自己過去對移工的印象是「危險」;進入大學後研讀移工議題書籍,對移工的印象變為「可憐」;最後,經歷過田野,「危險」與「可憐」都是標籤,但其實「人」是多面向的。
江婉琦觀察,台灣書寫外籍移工故事,經常有兩種方向:勵志感人或刻苦可憐;這兩種故事都有其觀點,但是否有其他的敘事脈絡?江婉琦引用魏明毅著作、研究碼頭工人的《靜寂工人》論點:人們經常以人類學角度來看社會底層群體,認為他們被社會架構壓迫,但其實他們眼中的世界有其美麗。
那麼,移工直播的世界是什麼?2017年,江婉琦使用當時廣受印尼、越南移工喜愛的直播APP「Bigo Live」,發現有人直播自己工作的情形,或是玩電動、看電視劇的時候,還有不少移工直播自己睡覺的樣子;後來她更近一步暸解,移工們會組成「家族」,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關係親密,常常會透過直播聊天、到睡著也不下線。
為何移工們要直播?有人是希望讓遠方的家人知道自己過得很好,有人是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與更多人聊天,還有人是為了與同鄉分享在台灣工作相關資訊。江婉琦認為,在直播的世界裡,移工們獲得關心、也能夠使用母語,這些都是令他們開心的事。
近年來,因著移工文學獎、優良移工表揚,社會得以透過不同面向看見移工的生活,但這其中有多少是真實的生命歷程、又有多少是為符合某種期待而產生?江婉琦分享自己在田野過程感受到的「真實」,例如勞動現場雇主以紅包、零用錢彌補對移工的虧欠感等等。
江婉琦強調,有些移工不是為了經濟才來台灣,有時是為遠離家鄉的傷心事,有時是想要來台灣追尋夢想與愛情;他們可能會有親情的維繫、勞動的憂慮、自信心不足、不同族群相處、如何交到真心朋友等種種苦惱。她直言,這些移工常有的煩惱,其實也是自己常有的煩惱,「所謂議題,就是一群人的煩惱。」最後她分享,難民、移工、移民,這些移動、聚散和認同的追尋,都是「人類」普同的經驗;江婉琦推薦眾人帶著自己的煩惱閱讀《移工怎麼都在直播》,與移工的煩惱對話。
問答時間,江婉琦補充書裡介紹的移工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很開心,但有些人會擔心自己的故事讓台灣人更標籤移工;她也希望之後能將文章翻譯成移工的母國語言,讓他們親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