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長青40年 張德麟:大專學生的宣教工作是穩賺不賠的

12月3日在台北中會華江教會,台北大專學生中心所屬輔仁大學長青團契舉辦40週年感恩禮拜。(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新北市報導】12月3日在台北中會華江教會,台北大專學生中心所屬輔仁大學長青團契舉辦40週年感恩禮拜,由退休牧師張德麟以「我們聚集是為了分散」為題證道。他證道時表示,大專學生的宣教工作是穩賺不賠的,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地方教會總是認為不划算,實在令人感嘆。

張德麟證道時講述長老教會學生工作的起源與歷史,他指出,長老教會南部與北部教會在1951年合一,成立長老教會總會,與1948年台灣各地長老教會青年聚集在淡江中學有關。當時聚會在淡江中學的青年人數超過千人,活動內容、主題及邀請講員都由青年自訂、邀請,而提出對長老教會的建言。這段歷史對長老教會來說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因為發出長老教會南北合一的呼聲。

張德麟表示,美南差會(American Southern Presbyterian Mission)1969年離開台灣前,在台宣教期間設立的「Friendship Corner」,主要是做大專學生工作。差會離台前將擁有的不少資產留給長老教會,除了幾筆土地以外,也捐出美金4萬元給長老教會,這在當時算是非常龐大的資金。北部教會分配到2萬元,中南部各拿到1萬元,由此開始發展北、中、南的學生工作。

張德麟表示,1978年到1980年間,大專團契成長迅速。在新竹中會為例,從一個中央大學的學生團契,成長到五個大專院校的學生團契,北部則從起初的三個成長到超過十個,中部也從五個成長到了超過十個。輔大長青團契在1982年設立,當時的輔導就是張德麟。

張德麟用一則小故事說明學生工作的重要性。已退休牧師謝禧明曾經投入北區大專學生工作,期間關心一位連續三年沒考上醫學系的青年,因為父親感到失望,他最後不得已去讀防治病蟲害相關學系,以致在學期間總是鬱鬱寡歡。有一次,謝禧明讀到一篇關於防治蟲害可挽救人類糧食危機的論文,立即分享給這位青年,開啟了他放眼世界的眼光,生命從低潮轉為活耀,之後留美拿到防治病蟲害領域的博士學位,進入聯合國工作,幫助第三世界國家處理植物病蟲害,成為全球的幫助者。張德麟表示,教導大專學生信仰的宣教工作,根本是穩賺不賠的,但是地方教會總是認為不划算。

輔大長青團契現任輔導廖恩諭傳道師介紹輔大長青及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的現況。他表示,現行的牧養策略有四大方向:門徒教育、心靈關顧、實務裝備、宣教實踐。2023年計畫繼續推動的事工則有:開拓各校團契、強化與網路社群的活動,週五小雲日則是邀請學生到學生中心吃飯並聽講座,以及籌備2024年台北大專70週年活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