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社區守護者 教會宣教案例研討會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教會存在的意義是甚麼?「要成為社區的守護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陳信良表示,1200多間長老教會遍佈全台,有在部落、在鄉鎮、在都市,多數是中小型教會,透過教會宣教案例的研討,牧傳彼此分享、了解、學習哪種牧會方式更適合自己,「牧會無師傅。」陳信良說,牧者只有委身、謙卑服事,上帝必同在,讓牧者看到牧養的成果,「不必羨慕大型教會,就算是牧養小型教會,只要有心,都能成為神所喜悅的特色教會。」

(攝影/林宜瑩)

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傳道委員會、研究與發展中心、現代台灣教會牧養推動小組聯合舉辦,12月4、5日於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登場的「教會存在的意義——2022教會宣教案例研討會」,透過原鄉部落、鄉鎮型、都市社區型教會牧傳的分享,加上星中濟南教育牧師鄭仰恩以「疫情下再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觀」專講,讓大家一起省思教會為什麼存在,以及近3年受疫情影響,教會聚會型態改變、會友流失,教會要如何因應等議題。

(攝影/林宜瑩)

12月4日晚上的開會禮拜,總會副議長彭志鴻以「尋回疫情下迷失的羊」為題講道時指出,疫情後幾乎每間教會有3成的會友流失,就有新加坡牧長坦言,在解禁後就發動全教會的「尋羊行動」,把人重新找回來教會聚會、帶人到上帝面前。他期勉,教會牧長要學習亞伯拉罕,因他對基督信仰的堅持、以及對上帝的忠心,上帝就大大賜福給他、也使他成為萬族的祝福。彭志鴻不諱言,當選擇走「對信仰堅持、對上帝忠心」的路的時候,這絕對是一條充滿挑戰、充滿苦難的路。

普世教會協會(WCC)退任中央委員鄭仰恩,分享今年11屆WCC主題「基督的愛催迫世界走向和解與合一」,並用「疫情下再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觀/宣教觀」為題進行專講,讓大家思考教會存在的意義,盼望長老教會牧長能重視教牧團隊的人格特質,建立某種形式的「親密人際網絡」,在某種形式的「聖經研讀運動」,建立團隊服事的模式,並參與在不同形式的社會服務和社會行動的公共見證裡。

(攝影/林宜瑩)

這場宣教案例研討會,在部落教會的牧養宣教部分,邀請Pinuyumayan族群區會Ulivelivek(里福里福克)教會牧師Davede Ici(朱英碩)、Tayal(泰雅爾)中會Piyaway(比亞外)教會牧師Taya Hane(林聲)案例分享,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主持綜合討論。鄉鎮型教會部分,邀請新竹中會後龍教會牧師李怡涵、彰化中會永靖教會牧師黃主恩、嘉義中會林內教會牧師溫學恩分享,由Syat Nayuki(黃志堅)牧師主持綜合討論。

都市社區型教會部分,邀請七星中會暖暖教會牧師莊上恩、新竹中會富岡榮耀教會牧師林芳名、Tayal中會’Bu(慈光)教會牧師Silan Batu(洪以倫)分享,由游文傑牧師主持綜合討論;現場有多位牧會超過20年的牧者參與,透過彼此的問答,讓上台分享的8間教會新任牧師在當中獲益良多。

現場也表揚給牧師資格檢定工作報告評選為優秀報告的牧者,由陳信良頒獎;最後由第67屆總會議長戴碩欽主持閉會禮拜,他以「有感的宣教」期勉在場近120位牧長能理解基督那超越知識所能領悟的愛,在教會中得到耶穌基督的頌讚,世世代代,直到永遠;這場宣教案例研討會內容,本報也會在近期以專題報導方式呈現。

(攝影/林宜瑩)
(攝影/林宜瑩)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