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老有所用的安可職涯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社會必須更快速地應對人口老化,迎接新的生活方式。談到高齡就業,2021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勞動力參與率僅為9.2%,遠低於美國、日本和南韓,這並不是幸福社會的標誌,實際上反映出台灣應對高齡化的腳步過慢,需要加速調整和轉型。這也是政府發表《高齡社會白皮書》的未來施政重點之一。

隨著高齡和長壽的世界潮流到來,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和生產力老化(Productive Aging)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提倡高齡者的社會參與和生產力活化。日本提出了「生涯現役」的概念,即人生不退休,年老時仍然可以持續工作,鼓勵持續聘用高齡者,讓他們自由選擇退休時機。

高齡就業未必是為了養家糊口而承擔經濟重擔,也不一定是勞工悲歌,更不是人人都會面對老年貧窮化危機。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後重新投入職場,有社會參與、經驗傳承、人力活用、再創高齡價值和追求人生意義等意涵。美國研究單位米爾肯(Milken)在2020年的報告指出,65歲以上的高齡者每延長一年的工作時間,死亡率就會降低11%。傳統對「退休」的看法正在改變,越來越多人正在思考「退而不休」或「老有所用」的積極意義。

各國正討論如何因應高齡長壽社會,延後退休年齡。這和過去退休族仰賴存款積蓄、退休年金和社會福利的時代已經不同了。但職場是否準備好了?除了打破年齡歧視外,還需要思考如何開創新的職種,重新設計職務和職場環境。是否提供彈性工作條件和漸進式退休設計?提供高齡者留任、回任或開啟更多參與職場機會,讓高齡工作不再成為另一種勞動壓迫,我們需要更多想像和社會設計,才能善用銀髮人力資源,打造多元共融的新職場環境。

汽車大廠BMW推動職場環境設計方案,通過微調70項人體工學設計和設備變更,以符合熟齡勞工的需求。包括新的木地板、特製的扶手椅,讓員工可以坐著工作以及裝設放大鏡。他們還請物理治療師設計職場的每日伸展操。最後,他們發現,在重新設計後,年長組的生產力並不輸給年輕組,缺勤率也低於全廠平均值。

米其林輪胎等企業設計了退休人員重雇制度。有些企業提供退休人員多元彈性的工作選擇,包括全職、兼職和按日計酬等。同時,他們善用資深員工的工作經驗,打造跨世代的團隊,設計跨代交流和傳承方案。
翻轉老後生活的想像,我們走向一個不同的新世界。變老不再是問題或包袱,而是需要全面改變的社會工程,帶來新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形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