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救援 讓世界持續關心人權狀況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政治受難者的國際救援究竟有何重要性?曾遭中國關押的人權工作者、文山社區大學課程經理人李明哲指出,國際救援最主要的目的不在於提早出獄,而是展現人權價值,並讓政治犯有機會在釋放後繼續投身人權工作、訴說經歷。但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邱伊翎也坦言,聲援介入需要取得當事人或家屬同意,但多數家屬還是會希望低調處理、擔心高調聲援影響個案安全或刑期;李明哲認為台灣人至今不敢談論威權,這也顯示要繼續努力推動轉型正義。

延伸閱讀:

李明哲專講黑獄與自由 中國人權問題的不同面向

世界人權日 真光福音教會邀請李明哲演講

台權會南部辦公室12月16日晚間舉辦今年最終場「南方有人」講座,以「關不住的思想與365+封信:談李明哲案與國際救援行動」為題,邀請李明哲和邱伊翎主講。邱伊翎介紹鍾鼎邦、楊智淵、彼得・達林(Peter Jesper Dahlin)、馮崇義、桂民海等台灣或其他國家公民被失蹤的案例,其中具有瑞典國籍的桂民海甚至沒有入境中國,卻在泰國邊境被秘密警察帶走。

邱伊翎強調,這些案例顯示被失蹤不是台灣和中國之間的政治問題,而是國際問題。她也談到「李明哲救援大隊」如何在5年時間裡,持續在國際和國內發起寫信、記者會、演講、廣告、桌遊等各樣形式的聲援行動,讓社會與媒體不會因為時間而淡忘李明哲案。

(攝影/林婉婷)

被失蹤者的類型與背景各有不同,什麼情況會導致國際救援較難執行?邱伊翎表示,若個案不是有一定知名度者,例如過去李明哲是透過網路關心中國人權、低調推動援助政治犯家屬的基金等,在被失蹤初期,由於社會不認識個案與其行動,可能會有謠言、揣測,導致社會和政府不敢立即表態與聲援。

但被隨著案件經過審判,例如李明哲案因為起訴書釋出,讓社會能看見真相,也就是「中國人權侵害」的事實,推動後續救援將更有力。她點出,嫖娼、間諜、逃稅等不名譽罪名是中國政權近年來常用的抹黑手段,在案件明朗化以前,要說服社會和國際參與救援確實要多花些力氣。

李明哲表示,「國際救援」不是特例,而是台灣長期的傳統,例如美麗島事件後也曾有過;他直言,人權是普世價值,國際救援是爭取更多世界的支持以共同對抗極權體制。李明哲案是台灣人權案首次進入美國國會討論、首次被聯合國強迫失蹤小組受理,且歐洲議會亦兩度決議呼籲中國政府釋放李明哲等政治犯。這次救援不只是針對個人,也讓國際看見台灣主權被打壓。

延伸閱讀:高史博與人權館合作 展現海內外政治犯救援歷史

(攝影/林婉婷)

有人覺得國際救援沒有即刻效果;但事實上,中國的《國安法》上路以來,有許多NGO工作者被抓捕、秘密審判,但李明哲的審判是唯一部分公開者,也因為有公開,所以沒有辦法編造罪行、沒有被中國栽贓為嫖娼或間諜,確定他就是「政治犯」。又因為國際關注,中國雖然剝奪許多獄中權利,但無法完全禁止探監,這讓李明哲在獄中仍保有希望,並能夠向妻子李淨瑜轉述中國監獄的違法現象,例如強迫勞動等。

李明哲小結,「救援李明哲」這件事中,李明哲本身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背後的人權價值;因為有國際救援,因此雖然沒有被提早釋放,但他至今還是可以為人權發聲。他也直言,白色恐怖的遺毒仍存在於台灣人心中,因此對發起國際救援或談論政治有恐懼,「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李明哲提醒,若身在自由的台灣,卻對威權妥協,那麼靈魂還是被禁錮的;呼籲眾人思想自己願意為台灣未來繼續保有民主而付出什麼。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