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詩篇90篇10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然而在現代醫療技術進步、生活品質提升的情況下,許多屆齡退休的長者,在許多方面正值人生巔峰,各種有形或無形資源遠遠多於初出社會奮鬥的年輕人,若就此停手不再回饋社會,實為可惜。「壯世代」的觀念,幫助我們思考,退休不是人生的句點,而是開啟下一個篇章的起點,轉換一條跑道,將可以再次找到生命全新的熱情與意義。

——總編輯 陳逸凡


善用人生歷練資產 分享資源不斷學習

【Dalul專題報導】目前擔任考試院考試委員的陳錦生,過去曾任長榮大學第四、五、六任校長,現在也是長榮大學生物科技系名譽教授。因他在昆蟲方面的專業,兼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他雖然已經退休,至今仍舊到處演講,分享自己的所看所想,把壯世代的精神給實踐出來。

(攝影/Dalul)

陳錦生受訪時表示,因台灣在未來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而高齡化也發生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群壯世代的人們,其實在退休以後依舊有精力與經驗來為社會付出,所以更應該要利用這群人的活力以及經驗,讓社會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互相理解及傳承。

陳錦生指出,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不管是日本的《老菜鳥》、美國好萊塢的《高年級實習生》,其實都反映出所謂的樂齡,不是只能活出待在家、頤養天年的姿態,更可以在退休之後展現出不同的風采,成為年輕人的導師,藉由經驗來彼此幫助。在國外也是有很多的案例,有許多的人退休以後,去擔任大樓管理員或超商員工等,就算是相對低勞力的付出,也能成為社會的幫助,彌補年輕人的不足等。

陳錦生表示,早點退休其實也是一種選項,可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去嘗試,像是從事社區志工或簡單的勞力工作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向。在教會以及社區常有所謂的松年大學,因壯世代的人們在自身的場域中都有經驗、有想法、有更多的人生歷練,其實也可以成為其他樂齡、甚至是年輕人的導師,彼此學習。

陳錦生表示,壯世代的人們,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是很重要的資產及資源,要如何去運用這些資源,除了壯世代自行找尋機會與適合的場域外,也要有個平台來做媒合。不論是教會或是社會都可以來做,透過媒合的方式,讓人力資源與想法經驗有妥善的分配,才會是未來比較好走的道路。合理安置壯世代的人們,發揮他們的才華,讓他們能不斷地學習及分享資源,壯世代的這個精神與想法才會真正被落實


快樂活著合理忙著 充實過著歡樂聚著

【邱國榮專題報導】擁有物理、神學雙碩士的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慈美,在1991年參加主婦聯盟的第一天,就覺得教會界對於環境自然議題不可以置身事外,因此當時邀請主婦聯盟中的基督徒,在1992年成立生態神學中心,推廣整全環境教育。因積極推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於1997年設立每年6月的第一主日為環境主日,期待各地教會落實生態關懷事工。

(攝影/陳怡萱)

為讓生態神學中心跨出教會圈,陳慈美在1998年成立生態關懷者協會,探討土地倫理、追求生態公義、落實簡樸生活。協會成立20週年(2018年)感恩禮拜時,陳慈美致詞指出,成立協會是希望教會成為生態教育的地方,如果教會都加入,教會將成為全國最大的環保團體。

生態與環境的相關議題非常廣,陳慈美現在比較多關注在能源轉型。她指出,2018年時,原本以為可以專心作阿嬤、帶孫子女,但11月24日「以核養綠」公投過關,當時回想起大學四年睡在台灣第一座原子爐(位於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旁邊,知道自己還有一件事要做──能源轉型。所以她在2019上半年,規劃了10場講座,以及參訪清華大學原子爐、中科院核能研究所;下半年促成長老教會總會屋頂50瓩太陽能板的建置完成。

長老教會設立環境主日,期盼眾信徒看重生態環境事工。為此,陳慈美呼籲基督徒:深耕台灣、福蔭子孫、定根本土、分享國際,「讓台灣成為一個我們及後代子孫都引以為傲的家園。」這句話是對所有台灣人的邀請。

她表示,教會界能做的事很多,目前已經具體規劃好的一個重要活動,就是在明年母親節前,邀請國際基督教生態保育組織磐石國際(A Rocha International)的神學主任布克雷(Dave Bookless)牧師來訪。

主婦聯盟在1987年成立,聯盟的精神是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初期的成員如今是花甲之年。陳慈美打趣地說,當年行動力十足的主婦們,現在可以成立「祖母聯盟」,其精神是快樂的活著、合理的忙著、充實的過著、歡樂的聚著。


退休活出不同人生 貢獻己力陪伴生命

【林婉婷專題報導】「退休之後有很多選擇!」曾任屏東高中輔導主任的周立甄,在服務29年後,於50歲那年自教職提早退休,下定決心要活出與任教時不一樣的生活。考量到自己身體狀況良好,希望能繼續貢獻己力,於是投身教會的青少年服事,更應邀擔任得勝者等多個不同福音機構的志工;適逢台灣輔導教師協會甫成立,退休初期三年也擔任協會秘書長。最忙時,每個禮拜約有17項行程。

(攝影/林婉婷)

然而在罹癌後,周立甄開始調整自己的步調,將行程減少到十項以內;近幾年伴隨108課綱上路、疫情爆發等因素,主力放在教會服事,及擔任屏東縣家庭教育中心、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更生團契志工。 保有選擇的彈性,改變的是行程,但不變的是充實、喜樂。周立甄以自己在屏東縣家庭教育中心的觀察為例,那裡的志工多數是女性,且她們積極參與各類型的志工活動,喜歡上課、樂於學習。

「為何要把自己弄得這麼忙?」有人曾這樣詢問她,也有人認為就是這麼忙錄才會罹癌。但周立甄認為,如果生活和健康狀況允許,還是要維持社會參與,尤其隨長照觀念普及,社會有越來越多元、多樣的活動可以選擇;至於走出家門後,是想要被服務、還是去服務,在她看來並沒有對錯或優劣,「遊玩也是活動,服務也是活動,看每個人的個性。」

周立甄舉例,有些人熱衷於運動,有些人則學習才藝、考取街頭藝人或舉辦展覽,而她則投入社會服務與教會服事。她相信,好好規劃、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這其實也是降低社會照顧成本的方式,「活動到不能活動為止,盡可能減短失能與臥床時間。」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周立甄也在禱告中求問上帝心意,思考現階段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她很明確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展開「陪伴生命」的工作,例如輔導曾經帶領的教會青年或社青,或陪伴較為邊緣、渴望關懷的弟兄姊妹們。雖然是個別生命,但盼望透過主動關心、互相勉勵,讓有需要的人們能夠得到扶持。(攝影/林婉婷)

 

|延伸閱讀|

【壯世代新生】長者發揮長才 為社會帶來福音(上)

【壯世代新生】長者發揮長才 為社會帶來福音(中)


封面圖片提供|Pixta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