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從愛出發:安慰受害者與加害者

(相片提供/Pixabay)

◉小人物

人生就是一個充滿欺壓的故事。不論是哪個國家、種族、性別,欺壓都是常見的事情。各種壓迫、傷害等罪行,都不斷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欺壓會成立,首先必然存在權利不平等。生命一開始就面臨著許多權利不平等的情況,如階級、財務、教育等,然而,這些天生的權利本來是上帝賜予我們去保護、照顧、愛護他人的,卻被用來偷竊、殺害、毀滅。直覺來說,我們可能會認為欺壓他者的人是快樂的,不過傳道書4章1節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我們可以理解受欺壓的人會流淚,且沒有人安慰。但是,無論是受欺壓者還是欺壓者,都沒有人安慰他們?這是什麼意思?

欺壓事件發生時,我們都直覺地去安慰受害者,卻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加害者其實也非常需要安慰。大家通常不太好奇,為何加害者會做出傷害行為?加害者之所以加害,難道是憑空發生的嗎?

許多加害者通常是過往生命經歷中的受害者。例如,家暴二代容易成為家暴者,父母外遇者有較高的機率成為外遇行為者。因為他們過往的傷痛沒有人安慰,所以在遇到同樣的事件時,他們也會用過往受傷的方式來傷害他人。這種違背直覺的真理,被稱為「反合理性真理」或「似非而是性真理」(paradoxical truth)。

自從亞當和夏娃犯了罪以來,世界就受到了罪的影響。每個活著的人都可以被稱作「活受罪」。每個人都帶著罪對他們造成的傷痕。傳道書4章2~3節進一步宣示:「因此,我讚嘆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傳道書的作者將已經死去的人、現在還活著的人和還沒出生的人做比較,結論是:還沒生的人比已經死去的人強,而已經死去的人勝過現在還活著的人。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活著」是最不好的。作者是否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或重度憂鬱症患者,才會認為死亡比活著強?

作者並非悲觀或憂鬱,而是從更高層次和更有智慧的角度,解釋在世上發生的事實。事實是,人們在世上每天都因為罪而遭受欺壓。當受傷的人看見耶穌的愛後,才有可能消除欺壓。如果欺壓者被耶穌的愛所深深感動,他就不會想再欺壓他人。受害者如果被耶穌的愛所吸引,他就不再流淚,也不會去傷害別人。安慰是從愛出發,讓受害者和加害者都得到醫治。 (作者為基督徒)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