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斷捨離:整理家&心

(相片提供/Pixabay)

◉天風

近年來,「斷捨離」這個詞彙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許多人都開始陸續要打掃居家空間,讓居住環境變得更整潔、更舒適。但是,斷捨離不僅能用在整理空間,它還可以用在整理心靈。在整理家裡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省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件物品對我有什麼用途?它真的很重要嗎?我真的需要它嗎?透過這樣的反思,我們不僅能夠清理出不必要的東西,還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輕鬆。

在2010年,科學期刊《性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將自己的生活空間描述為「雜亂無章」或「充滿待辦事項」的女性,比將自己的家描述為「閒適寧靜的」或「令人放鬆的」的女性更容易憂鬱和疲憊,壓力荷爾蒙量也更高。2011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髒亂的環境會使人更難專注工作,因為大腦的視覺皮層可能會被與目標無關的物體所淹沒。

現今的生活讓我們可以收藏各式各樣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學習放棄不必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能把不必要的東西丟掉或轉贈給有需要的人,不僅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空間乾淨,還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讓雙方同時都能得到心靈上的滿足。有了更多的物理和心靈空間,我們也能更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可以試著將物品分類整理,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擁有的東西,並且更容易決定哪些東西需要留下,哪些需要丟掉或贈送。我們還可以實施「一次性」原則,當我們取出一件物品時,不要放回原處,而是決定是否留下、丟掉或贈送。如果我們不確定是否需要留下某件物品,那麼我們可以設定一個「觀察期」,如果在觀察期內我們沒有使用到該物品,那就可以考慮丟掉或贈送。最後,我們也可以讓留下的物品是「有用途」的,而不是單純地因為「可能有用」而留下。

經過斷捨離的過程,我們不僅能夠整理出空間,還能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輕鬆。讓我們一起學習斷捨離的方法,讓生活更有序、心靈更閒適。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