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默默等候、傾心吐意

(相片提供/Pixabay)

◉黃奕偉

對許多老基督徒來說,上帝是磐石、拯救、高台和避難所這樣的信仰表述是耳熟能詳的。然而,知道神與相信上帝的距離有多遠?在詩篇62篇中,大衛在1、2節和5、6節用幾乎一模一樣的字句來表達這當中的細微差異。從略顯猶豫的「我必不很動搖」到堅定確信的「我必不動搖」,這些細微的差異可能表明了從知識到信仰所經歷的過程。

大衛在受到眾人攻擊、背叛和咒詛後,才從概念上的「應該」轉為心態上的確信。在詩篇62篇3~4節中,大衛描述自己被眾人落井下石、密謀反叛和陽奉陰違而感到愁苦。在眾叛親離、手邊資源用盡之時,他只剩下上帝作為唯一的盼望。但也正是在這種狀況下,他才能從說服自己相信轉為擁有發自內心的確信。

在苦難中,上帝會反覆地對我們說話,就像大衛所體認的那樣。這是因為我們在患難中往往無法一次就聽懂或接受上帝的話,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從經驗到確信。無論我們自己是企盼拯救的受苦者,抑或陪伴受苦之人的照顧者,當上帝樂意給我們時間時,我們應該給自己和他人多一點時間來讓上帝對我們說話。我們應該默默無聲地等候,因為上帝的反覆訴說,將成為救恩和盼望的源泉。

在默默等候之中,我們還可以「傾心吐意」,KJV版譯作pour out your heart,即在上帝面前把心中的所有想法和感受倒空。大衛在詩篇62篇8節提到了這一點。不管我們原本對上帝的認識如何,或者有多少神學理念的積累,都應該把它們倒空,而不是讓它們牽掛在心中。不論是卑賤或尊貴(9節),暴力或財寶(10節),都比空氣還輕,都不需要放在心中。只有當我們把原本的心思意念吐盡,才能接納新的價值。

或許,痛苦磨難會引領我們進入默默等候、傾心吐意的渾沌狀態,在這當中,我們不得不重新依靠上帝,也讓我們有機會再次經驗祂。透過這種經驗,我們也會意會到,不管我們原本以為上帝是什麼,祂有著超乎我們想像的能力,並且對人充滿了慈愛。 (作者為台南中會六甲教會會友)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