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處境化神學 新眼光寫作者人權參訪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落實處境化神學,1月9至11日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傳道委員會主辦的「新眼光讀經寫作工作坊」,特別安排觀看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參訪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景美人權園區及位於六張犁公墓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9日下午邀請電影出品人姚文智、原著作者曹欽榮進行映後座談,姚文智坦言,《流麻溝十五號》至今票房收入未能達到損益平衡,公播版可能要延後發行,他籲請大家能在影音設備較健全的電影院來觀看《流麻溝十五號》。

(攝影/林宜瑩)

姚文智表示,《流麻溝十五號》主角嚴水霞是馬偕的護理士,強調她研讀聖經、是基督徒,在被關押時也用基督信仰關懷其他女受刑人;他身為電影出品人,心中一直很感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長、兄姊,在台灣戒嚴時期被關押、被處決的犧牲奉獻,更是促進民主過程中台灣社會的善良、良心、一股清流、穩定人心、參與社會改革正義的力量,而「嚴水霞」角色正代表當年基督信仰者的堅持與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攝影/林宜瑩)

姚文智說,現在網路傳播比有線電視有效、影響更廣,過去有《台灣教會公報》在戒嚴時代發揮傳播力量,現在需要用影音來記錄、宣傳台灣史實;他表示,牧師高俊明過世後,曾與牧師娘高李麗珍聯繫,想要用影像記錄他們為台灣的犧牲貢獻,後因高牧師娘年事已高無法進行,雖深感可惜,他還是致力用影像來記錄台灣歷史,「如果你不拍自己的故事,又有誰會幫你拍?誰會理你?」姚文智說,要是台灣無法向世界述說自己的故事,台灣有可能憑己之力自主獨立?這也是他為何會投入拍電影的原因。

(攝影/林宜瑩)

「最需要看《流麻溝十五號》的是台北市長蔣萬安。」曹欽榮表示,若大家能心放下自我政治立場來觀看這部電影,就知道過去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不只是本省人,還有原住民、外省籍,受害的有男性也有女性;這段悲慘歷史絕對不是族群對立衝突造成,而是執政者極權壓迫、人民受難的過程。他強調,《流麻溝十五號》電影主角雖是虛構,可是其角色背後代表的,是將好幾個史實中女性政治受難者遭遇真實的呈現,因此面對過去史實,期望大家不要有先入為主、或左或右、偏獨偏統的既定立場來觀影。

10日上午,新眼光寫作工作坊寫作者齊聚在新北市崇光高中,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王昭文在以「二二八及白色恐怖中的基督徒故事」為題分享時提到,二二八事件遭犧牲的林茂生、陳能通、蕭朝金,以及黃素貞(較接近嚴水霞角色)、丁窈窕、施水環(較接近余杏惠角色)等被槍決的女性受刑人,都是當時台灣社會的菁英、長老教會的信徒,以及美麗島事件中遭判刑關押的高俊明、林弘宣、蔡有全、許天賢等。

若想更深知道過去這段歷史,她建議可到國家人權博物館、促轉會總結報告、檔案管理局政治檔案專區去尋找資料。接著參訪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在館方導覽下全面了解二二八事件如何發生、事後在全台各地遭軍隊屠殺的景況。

參訪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相片提供/總會傳道)
白色恐怖特展。(攝影/林宜瑩)

10日下午,眾人驅車前往景美人權園區,參觀白色恐怖時期被關押政治犯在牢裡生活的情況;下一站則到六張犁公墓,由台北信義社區大學老師陳奕峰、黃立品、林心怡導覽「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眾人親自置身亂葬崗現場。

景美人權園區會客室。(攝影/林宜瑩)
(攝影/林宜瑩)

10日晚上,前總會助理總幹事、前行政院促轉會委員’Eleng Tjaljimaraw(高天惠)牧師在崇光高中分享《maine’e回家:政治受難紀錄片》,說明1952年被懷疑參與叛亂組織而遭逮捕、在羈押期間因病死亡的布農族人Avali Islituan(伍保忠),遺體被隨意葬在六張犁亂葬崗,因著長老教會與促轉會的協助,其遺骨在67年之後終於回到東埔部落。

戡亂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園區第一公墓。(攝影/林宜瑩)

11日一早,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說明,教會未來社會關懷參與的實務方向,就是跟沃草、黑熊學院、壯闊台灣等民間團體合作,進行緊急避難、救護實作、辨識假訊息等民防訓練,以建立全面性的全民防衛機制,期望在戰時能發揮拖延敵軍進程、力求逆轉戰情之效。

退休牧師陳南州表示,由傳委會與教會公報社合作的《新眼光讀經手冊》,就是希望從實況中讀聖經,與經文實況對話,先察覺自我身分與生活實況,體會台灣社會民眾的苦難與盼望是什麼,懷著這樣實況給基督徒的感受來讀聖經,也在重新詮釋後的信息光照下,重新告白信仰,實際參與在上帝於今日世界中的宣教。

總會傳道幹事陳澤胤表示,《新眼光讀經手冊》是先找到台灣社會的素材,再進行聖經導讀的寫作;他指出,自1998年開始,總會傳道委員會與台灣教會公報社合作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至今,已經超過第25年;2023年1月1日開始,繼續推動每日讀經4年一輪讀完聖經一遍的進度,這個跨越世紀事工,是由傳委會每年推派「新眼光讀經運動推動小組」長期落實推行,包含傳委會、教會公報社代表及多位長期投入研經寫作的牧長擔任該推動小組成員。

陳澤胤指出,推動小組遴選寫作牧師群、安排各樣培訓課程,在牧長寫作信息後交由教會公報社的陳惠淑牧師主責編輯、出版每季一冊的《新眼光讀經》讀本,整個流程大概需要1年的時間。他以今年1月新進度為例,從2021年下旬就已經在推動小組安排下,規劃了2023至2026年、4年一輪的讀經進度,遴選審核新的寫作牧長,並在2022年1月及3月舉辦兩次寫作牧者的培訓,再由寫作牧者們各自寫作、彼此交流分享、甚至必要時經過評閱審查才送交編輯,到2022年12月中旬,才出版今年1至3月的讀本。

除了《新眼光讀經》的聖經信息讀本,教會公報社另也發行針對青少年所需的《少年新眼光》以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空本,全部都是同樣的讀經進度;另外,因應網路時代之需,傳委會設置了「新眼光讀經」網頁,公開分享讀經信息給各教會使用,有「新眼光讀經運動APP」供手機族下載使用,也提供「新眼光讀經」書籤供大家向傳委會索取。

傳委會希望透過《新眼光讀經手冊》讀經運動,讓全體信徒有一套共同的讀經進度、一起在台灣的生活處境中,來每日讀經祈禱靈修,建立整個信仰群體穩定的靈修生活,以作為整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運動」的基底,因為唯有塑造整體信徒有更穩固的信仰靈命,才是教會宣教工作的基礎。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