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馬路就是地獄

台灣交通惡名響亮國際,國外媒體報導將台灣路況評為「行人地獄」,瑞士外交部也特別警告「台灣駕駛人具攻擊性」。日前有馬來西亞影音創作者帶孩子遊台灣,實測「台灣是否適合親子旅遊」,結果推著嬰兒車在路邊寸步難行、險象環生。若留意新聞,一家三口走行人穿越道,母子卻遭車輛撞擊身亡,這樣震驚社會事件,仍然繼續上演。

遺憾的是,瀏覽各種車禍新聞或者倡議團體的貼文,讀者留言卻都能看見駕駛人指責行人過馬路速度太慢;聆聽交通單位製播的廣告,也多以呼籲行人過馬路注意安全為主;學校道路安全教育也提醒學生注意大車內輪差。這些安全意識確實重要,然而,主管機關似乎應該施加更多力道,來加強安全駕駛觀念,並且修正劣質的道路設計。畢竟,回顧許多交通悲劇,惡劣的駕駛習慣才是肇事主因。

平心而論,跳脫個別用路人紀律不良的層次來看,台灣道路設計真的大有問題。因為人行道常被各式攤販、花盆、雜物、電箱占據,行人常被迫上車道行走,路旁因違停車輛眾多,機車也被迫切入快車道行駛,因而遭追撞身亡,成為台灣道路事故占比相當高的項目。然若真的大力執法取締違規,卻往往遭到占地為王的商家住戶施壓抗議,檢舉者甚至被惡意曝光公審,最終道路安全又成一場空。

茲舉一例,突顯制度性改善之必要。台灣交通號誌規劃不良,車輛綠燈右轉,行人卻要直行,在秒數有限的情況下,人人心急如焚,駕駛責怪行人太慢,行人也暴露在高風險之中。若兩者分流,行人走路時,車輛禁止右轉;車輛通行時,則行人紅燈。雙方在燈號指揮下多等幾秒鐘換取安全,而非變相鼓勵比快、比狠。如此才是避免陷用路人於不義的解方。其實,發揮巧思設計道路、停車格、人行道,便可提升用路人安全,國外都有許多實例可供參考,也有倡議團體提出實際做法,並非毫無範例可循。

無論在哪個領域,怪罪個案容易,檢討文化制度困難,而後者卻應該花最多心力改善。訴諸個人道德或能力,則將狀況百出;建立制度標準,養成良好文化,才能穩定持久,讓眾人有所依循遵守。否則台灣交通安全的「破窗效應」仍將持續:反正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規則,誰遵守誰傻瓜。上帝所賜的寶貴生命,也將在這些諸多惡意的集合中,被吞噬而殞落。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