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樂捐不見得快樂

(相片提供/Pixabay)

◉陳慕恩

近年來,宗教界時常被外人檢視財務或組織。尤其是當社會發生被指涉宗教斂財的重大新聞之際,信徒或非信徒的心思也不禁被牽動,思索著自己的捐項是否「快樂」。聖經之中除了什一奉獻,也有關諸多宗教稅捐的記載。宗教與金錢的捐獻,就像秤錘與秤杆相互分不開。然而社會競爭久了,捐獻金銀成為對神尊的敬奉行為之外,金額多寡也成了衡量虔誠的標準,不只見於台灣民間諸宗教,在基督教也成了不能說的默契。

筆者早年曾向某宗教醫療財團法人求職,三次面試、複試之中不斷被勸捐獻百萬元來獲得職務,以證明自己對於這個宗教的醫療志業的認可,心中不禁感嘆這樣的捐獻是否會感到快樂。數十年來,這個宗教裡的師兄、師姊前仆後繼地捐獻,成就了一座座富麗堂皇的道場。磚瓦之間的快樂是多是少,應該只有捐獻人明白。

當捐獻之志成為一種壓迫時,那種捐獻都不快樂。寡婦的兩個小錢最常被引用來勸信徒捐獻,但這無疑是壓迫,似乎信徒要像寡婦斷絕生活也要成就聖殿捐獻之志的功德。實際上,任何捐獻都不是買贖通往天國的門票,在寡婦的故事之中不是,在聖經教導之中也不是。唯有因得救贖的那份喜悅、本心被靈感而捐獻,那才是上帝所喜悅的。 (作者為高雄中會前金教會牧者)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