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 按 ≡
由藝人發起、組成的藝起發光教會爆發信徒與牧者間的衝突,躍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議論紛紛。綜觀這些被提出討論的爭議,有的實屬對基督信仰的誤解與偏見,然不可諱言的,也有部分建言確實值得教會共同省思:在各種宣教策略背後,是否背離了基督信仰的教導與原則?此外,由人組成的教會,難免會遇到意見不和、做法不同、甚至爭吵分裂的時刻,而教會成員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心碎與傷痕?本期新聞專題邀請牧者與專家,一同探討如何建立相互扶持的信仰團體,打造安全又健康的教會。祈願從每一次的挑戰裡看見上主美妙旨意,讚美祂的恩惠與帶領。
總編輯|陳逸凡
求效果還是果效 從信仰告白反省
【邱國榮專題報導】在神學院開課「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台北中會淡水教會牧師鄭浚豪1月2日受訪時指出,健康的教會是達成上帝的旨意,而非成功神學。
鄭浚豪依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來定義教會,並從中了解信仰上帝並非為了得到某種好處,教會傳達的信息和神學理念也不應被扭曲為尋求靈驗的神祇,而應該是要告訴弟兄姊妹:禱告不是為了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精神上的滿足,並在上帝的引導下達成祂的旨意。
〈信仰告白〉提到:「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鄭浚豪指出,這是教會存在的本質,基督徒要將其發揮。
鄭浚豪坦言,教會受到社會的影響,開始思考如何像企業建立一套永續發展的管理模式,因此制定了策略,並以目標數字來檢討和調整教會組織。在實際的牧會現場中,這並不算錯,但引入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使得教會變成了冷冰冰的數字,而不是使人活在「熱呼呼的信仰」中,這就不對了。
鄭浚豪解釋「熱呼呼的信仰」。約伯記1章9節提到「有利可圖」(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表明人們會將對上帝的信仰和敬畏建立在有利可圖的基礎上,這就是成功神學,把上帝當作靈驗的神祇,也因為靈驗,所以是又真又活的上帝。然而,耶穌基督認同苦難的百姓、與罪人或稅吏同桌吃飯,成功神學卻不是。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活充滿壓力,教會應該要讓弟兄姊妹和社會大眾知道,在這種環境下,上帝仍然同在,雖然可能會面臨苦難,但上帝並沒有拋棄祂的子民,祂的子民將在上帝的引導下達成祂的旨意。
關於出現在教會講台上的見證,鄭浚豪不諱言,現代許多教會已經把講台變成舞台,而且這種轉換還成為了一種趨勢。他提醒,舞台是表演的地方,目的是吸引人,讓人感受到喜怒哀樂的情緒。雖然見證可能帶有故事性,但也因為是故事,而有可能加油添醋,不完全真實。即使見證不真實,也能吸引人進入教會,並連接到耶穌基督,使教會人數增加,「可是這樣的信仰是真的還是假的?或者說是否扎實?」由於舞台效果有限,必須把教會變成俱樂部或娛樂場所,還要常常製造情緒氛圍,使人藉此進入信仰。
而相對於「效果」來講的是「果效」,意謂著在任何情況下,信仰都堅固不變。因此,鄭浚豪直言,真誠的見證不僅應包括反省自己,還應將反省得出的信仰,轉成眾人的祝福和幫助。
關於見證,鄭浚豪強調,不應該在意效果與掌聲,而是誠心地在內心反省,以見證的內容榮耀上帝,「所以我們回到教會本質(〈信仰告白〉)來看,去理解見證這件事情,分辨去教會接觸到的是效果,還是被果效影響。」
延伸閱讀:【教會體檢】衝突紛爭怎化解?
封面提供|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