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人的團圓飯

◎謝大立(PCT海外宣教師,派駐新加坡嘉恩堂牧師)

&nbsp沒想到那次團圓飯後,中國客工慢慢進入教會&hellip&hellip

「媽媽,什麼是團圓飯?我們每天都在一起吃飯了,為什麼還要吃團圓飯?」小女恩予曾這樣問。在她的理解裡,團圓飯似乎並不該只是我們一家4口,應該包括阿祖、阿公、阿嬤、阿伯、阿叔、伯母、嬸嬸、堂哥、阿姨、姨丈、表哥、表姊等親人才像在吃團圓飯。或許團圓飯對每個人的理解及意義都不同,但在海外服事跨入第5個年頭的我們,每到新年,除夕團圓飯就只能一家4口團圓。當看到左鄰右舍拜年的親人來來往往,在這樣熱鬧的氣氛中,我們仍有那麼一絲絲鄉愁,特別思念在台灣的家人。

2008年的除夕,我們全家仍然在印尼北干度過,起初想「今年我們又是一家4口自己團圓了」,開始在想如何讓小朋友度過一個有氣氛的年時,北干教會的牧師就打電話來邀請我們一同到教會圍爐。牧師特別邀請我們一群在北干的外國人一起圍爐,除了我們全家之外,還有中國來的華文老師,那一餐團圓飯雖然不是特別的豐富,但在我們的心中卻充滿著溫暖及感動。&nbsp

&nbsp關懷客工  異鄉圍爐

2009年,我們全家的服事工場已轉換到新加坡,且在這一年開始做中國客工(就是台灣所稱的外勞)的事工,聚會人數起初大約1、20人。是年春節來臨前,我們自己就在討論,這些客工都是隻身來到新加坡,過年更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買機票回中國。想想,同是出外人,今年就由我們來接待這些中國客工,與他們一起吃除夕團圓飯,一解異鄉人的鄉愁。除夕當天下午邀請他們提前來自己動手桿麵皮、包餃子,一邊話家常、分享在新加坡工作的甘苦談。飯後也一起唱詩歌、新年歌,做感恩分享及為家鄉的親人祝福禱告。

在異鄉雖然思念遠方的家人,但藉著這樣彼此關懷的舉動,在主的愛裡享受愛宴及團契的喜樂。雖然只是簡單的火鍋料理,但我相信也溫暖著每一位中國客工的心。

&nbsp家恩成立  上帝加恩

那一次的年夜飯,促使我們成立了家恩團契(意指在上帝的家裡恩典滿滿),主要是給中國客工參加。聚會人數約20人左右。也開始於禮拜六有英文教學課程,讓他們在工作之餘多充實自己。經過1年多,這個屬於出外人的團契有起有落,因客工的流動性原本就相當高,加上建築工地的變數,使得出席狀況相當不穩定。但在2010年9月某個主日,當天晚上的聚會忽然湧進一批批客工,讓服事的同工措手不及,從那個主日開始之後的聚會都在70~100人之間,2010年聖誕更湧進了200多位前來觀賞教會青年創作的聖誕音樂劇,當晚有10多位決志信主。我們知道這群客工是上帝賜給教會的禮物。

因著人數愈來愈多,雖然目前教牧團隊只有我1人,但我感受到開設第3堂崇拜勢在必行。於是去年11月開始,我們正式有主日晚堂崇拜,除了專為客工預備,也給早上無法來教會的弟兄姊妹多一個參與崇拜的機會。在晚堂崇拜前,我們都會為客工預備愛餐,由教會的姊妹輪流服事。雖然只是粗茶淡飯,但也讓天天吃外食的他們,可以好好坐下來吃一餐有家鄉味的好料。

2011年除夕我們照例在教會為出外人預備團圓飯,下午3點很多客工就陸續來到,喝茶、聊天、下棋、寫春聯、看報紙等等。晚些時候就大家一起包水餃、吃火鍋,7、80人熱熱鬧鬧的吃團圓飯。飯後也藉機讓大家分享過去1年的生活及要感恩的事,最後在為家鄉親人的祝福禱告聲中結束這次團圓飯,彼此相約初一新春禮拜中來個團拜。

雖然每週只是短短幾個小時的團契時間,但客工們也漸漸的認同教會,並會把教會當成另一個家。有時經過教會,還會自己進來坐坐聊聊再回去。星期日當他們來時,也都會主動看頭看尾的幫忙整理環境。

&nbsp持續服事  候主成就

回首從開始服事中國客工至今,雖然只有短短的2年時間,但看到上帝親自開路,讓更多的中國客工前來教會。雖然有時他們會因工作地點的遷移而離去,但至少也讓一些客工建立崇拜的生活,對教會不再陌生或害怕接觸,轉到新的工作地點也願意再找就近的教會聚會。在去年12月,教會也領了2位客工受洗,他們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生命的救主,現在也都一同參與事奉。

從少少的幾個人開始,至今已達百人,這個過程是我們從來不敢想像的,在服事的過程中也曾信心軟弱,有時幾乎要打退堂鼓。在此一歷程,上帝讓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課,就是上帝有祂自己的安排及時間,我們信靠祂的人當學習耐心等候,因為上帝一直參與在我們的服事中。願在新的一年裡,繼續等候耶和華,經驗那重新得力的生命旅程!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