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頭燈火永不滅

◎&nbsp郭慧君(台中中會霧社、南豐、萬大教會傳道師)

我和夫婿唐頌恩傳道師所服事的教會有3間,分別是霧社、南豐、萬大教會,當中會友族群十分多元,有平埔、賽德克、泰雅、布農、平地等。講道語言方面,霧社及萬大因多元族群,所以使用華語;而南豐以平埔的噶哈巫族(Kahabu)為主,因此使用台語。過去長期在台語教會成長,甚至神學院也極偏重台語訓練,到了這裡突然英雄無用武之地。剛開始,總是帶著標準的台灣國語上講台,著實苦了華語堂的兄姊;時間久了,因為華語講道練習得多,反而台語變得不輪轉,更累了台語堂的兄姊。在此特別感謝兄姊們的包容。
來到霧社山頭已進入第9個月,猶記初到此地時適逢酷熱的7月天,但這裡的氣候卻出奇的涼爽舒適,令人驚奇的是,一般住家完全沒有冷氣機的蹤跡,明明該是嚴熱的8月,兄姊卻已開始叮嚀要注意保暖了,而最常被關心的是:冷不冷呢?當時覺得這個問題實在很新鮮,但後來才知道,原來在夏天預嘗秋風的代價,就是要迎接寒風刺骨的冬天。或許是氣候的關係,所以在戶外「烤火」就成了山地區居民的特色及習慣,那時實在不習慣「一家烤火萬家燻」的感覺。不過,有一次在一戶會友家舉行家庭禮拜,因為天氣寒冷,眾人紛紛圍繞在預備好的火堆邊烤火,使得聚會更顯溫暖。就在祝禱結束的瞬間,主家立即拿出鐵網架在火堆上烤肉兼煮雞湯。原來烤火既可取暖,又可烤肉及煮湯,真是一舉數得啊!自此,烤火加上烤肉也成了我們與兄姊相交中,不分季節的重要管道之一。了解當地文化習性不僅是融入群體,更是付出善意的表現,怪不得神學一定要本土化了。
在這海拔近1000公尺的山上,自然也產出了高經濟價值的甜美作物,如:高山高麗菜、水梨、水蜜桃等。曾有一件趣事,921大地震時道路被阻隔,物資無法順利進入山區,原以為困在山上的居民可能因此缺食斷糧,想不到救援人員一到,竟見受困災民飽吃著同樣無法送下山的高價位作物,形成一強烈又新奇的對比畫面。儘管有高經濟價值作物,然而山上畢竟是偏遠地區,就學、就醫及就業都不便利,因此人口外移的情形相當嚴重,留下的居民以幼年及老年居多,相對的,教會人口結構在國中至社青之間有很大的斷層。在如此嚴重斷層的教會裡,五、六十歲的兄姊並不會等待著退任,反而更積極的學習成長並從事各樣新服事。與這些長輩一同服事時,常忘了他們的實際年齡,因為他們的服事正如青壯年一般充滿了活力與動力。果然在許多不足裡,更能在人群裡看見上帝的持守,如以賽亞書42章3節:「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願主永遠保守偏遠區的教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