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光,雲慢慢散──找尋災後心靈復原的新視野

「就像一片孤葉,不會未經整棵大樹的默許就枯黃,為惡者胡作非為的背後,並非沒有眾人潛藏的允諾。」──紀伯倫

◎吳慈恩(長榮大學神學系老師)

2016年2月6日正值小除夕,凌晨3時5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重創南台灣,也打亂全台春節的生活。震央雖在高雄美濃,但以台南市災情最為慘重,特別台南市民經歷了斷電停水的年節,共同經歷災難的苦情。根據台南市政府災害應變告示網資訊顯示,截至13日下午結束維冠救援工作止,台南市各醫院收治住院共501人,累計551人受傷,117人罹難,想到其中每一個來不及長大的孩子、仍奔波勞碌的年輕父母、該頤養天年的長者,天倫夢碎,骨肉離散,怎不令人潸然……在劇變後樓崩牆塌塵落,倖存的殘破街道,有如災民們心上的傷口與傷疤,難以抹平癒合。

救災是一種信念、一種思維,而非僅是一種行動。無論是921集集大地震重創南投,到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原住民部落,都能在救災的第一現場,發現參與救助者的霸權和展演,阻礙了辛苦第一線人員的努力,因此救災工作需要建立更全面性的視野和模式,使投入救災者能延展人性的光輝和倫理的堅持。當媒體的鎂光燈及人們的災難記憶慢慢褪去,災民漫長的重建道路方才啟程不久……不免需思考救災是什麼?災民是誰?災區的意涵是什麼?重建的內容或向度為何?心靈重建的意義何在?生活重建、產業重建或環境生態重建與心靈重建的關聯是什麼?

緊急短促的救援工作

回顧過去救災的歷程與經驗,救災行動常被限縮在緊急短期的重災區救援,相對災情較輕的區域易被擱置及忽略,如何讓民間力量及過剩的物資有效分配至有災損的需求區,也是第一時間能規劃的工作廣度。論及重建的架構,經常是由上而下的決策與實施,與倖存者產生共識的磨合歷程,修復與溝通不易且耗時耗能,但過程卻能讓受災戶倖存的能量與意志較能得到維護及增能。

心靈重建易被宗教化,過去在災區現場常見收驚與改運算命師的攤位大排長龍,在遭天譴及驚嚇的動力性心靈場域中,期能找尋唾手可得的撫慰。心靈重建更常被視為心理疾病的防治,其實在救災及安置的現場,並非心理治療的場域,而是同理與陪伴的守候。再者,生活及產業重建的緊迫性常使心理復原的基礎遭受延緩或排除;環境或生態重建的標準,易受菁英人士的意見左右,忽略受災倖存者及遺族的感知及情緒。

所幸206台南震災救援工作或能多少修正過去常有的盲視與切割,也創造最大的可能值,包括跨界合作權責共擔,救災人力零傷亡及災民零到院後死亡等,但面對重建工作的架構和速度,則尚未能窺其面貌。在聆聽無以計數的悲傷故事之際,誠然期望每一個故事都轉化為生命力量的呈現,故此心靈重建也成為不可或缺的基底,也通常是需戰到最後一刻的長期工作。

長期的心靈重建

重建既是長期戰,必須有在地化、處境化的思維及作為,才能有長期的效能。災難導致之身心傷殘、家人離散喪亡、流離失所、經濟損失、就業困難,乃至原先社區支持系統受損,亟需專業體系整合性、多元性及系統性介入協助。也因災難的心靈復健之路相當漫長,必須通力合作、整合資源,在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之外,給予適當心靈撫慰及復健,宣洩壓抑內心鬱結與衝突,適應生活劇變,面對現實,重建信心,以創造未來生活。而信仰在此時能扮演什麼角色呢?

心理指的是人對刺激的作用與因應,包括對社會生活、物理環境及生態的回應,為功能性的活動。心靈為對生命的信仰及生活的主張,表徵出價值信念及生存概念。因此當言說心靈重建時,意表將對災民的信仰及主張提供關照,但人透過社會傳遞或家庭模塑早已內化成堅定的價值觀,而災難當頭常讓人的心理基模、信念和世界觀產生改變,懷疑原來所堅持的信仰,在信任、安全感及意義上遭遇大崩壞。

災區故事中,常有基督信仰者質疑神的憐憫及公義,普同「壞人才會遭天譴」的基本信念被衝擊,許多人陷入自我懷疑,也對救助者產生敵意與不信任,對這世界的秩序和運轉心生焦慮不安,心靈枯竭無力無助。但災區更常看到躁進的基督徒以宗教優越感「傳講福音搶救靈魂」,更甚者以「神的審判及末世刑罰」定義災難,讓脆弱的心靈更形破碎,執意誤解神恩並帶給災民無比重荷,剝奪他們悲傷哀嚎的自由!

因此當基督教以「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的心志參與災後心靈復健工作,應效法基督道成肉身的行動,深入其社群及處境,帶著長期耕耘的委身,圖謀中長期的關懷協助與陪伴。一方面積極整合多元性心理復健的資源,以教會為據點,發揮教會與社區相互扶持的力量,落實社區心靈健康的目標;另方面也應建構以災民為本的心靈重建思維,重視不同災損之多元文化意涵及特殊性社會結構,辨識需求及障礙的殊異性,以多元專業人力團隊組成派遣模式為工作方法,將更能協助災民身心靈全人整合,並協助處於災變情境中之調適與溝通,發展互助及賦權增能(empowerment)之心理強度及屬靈資源。

最黑暗處看見天光

筆者因安息年以研究假赴港任聘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訪問學者,返台期間同受震災之苦,因此留在家鄉同心奮鬥,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服務,並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之託,籌組基督徒心靈撫慰及重建團隊。後經台南中會教社部的委任,執行為期30天的組訓,其中包括12小時的預備課程及18小時的核心課程,以建造災難中之創傷及悲傷輔導協助工作的基底,並立時進入災區現場及生命館輪值服務,透過六組人力分工,即社工、心輔、教育、醫藥護理、神學及志工的多元專業合作,期能針對災民所需,提供整合性服務,並陪伴倖存者及遺族走過憂傷,提升他們維持正向期待的能量與思維,提供可預期的生活與希望。

206南台地震以來,震出了117人生命的殞逝,551人雖獲救但遭受身心創傷極度煎熬,倖存者及遺族經歷在等待中,隨著時間點滴流逝,希望也逐漸剝離崩解的辛酸苦楚,遂在最後一刻必須接受生離死別的哀慟。這一場災變,震出了人性至為卑劣的惡,這一場災變 也震出台南天空中瀰漫著的善與愛……災難,不可忘記!

承擔苦痛的人有權利哀嚎,我們需要細細聆聽、用心體會……祈願上帝的慈聲慰語及顧守褓抱,讓倖存者及遺族們在最黑暗的角落中,看見天光!願「天漸漸光,雲慢慢地散」,誠盼逝者享安息,傷者得痊癒,生者受慰助,早日重建家園!主佑台灣!台南加油!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