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澤‧靈修‧生活(上)

泰澤靈修營地位於法國南部的勃根地(Burgundy),由羅哲弟兄(Roger Schutz)於1904年創立,泰澤靈修超越任何宗派和教派的體制規範,打造合一的信仰共同體,在整個靈修團體中,結合了希臘正教、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信仰團體。自1950年開始,每年有來自各地的青年到泰澤學習共融的敬拜、過簡樸生活。現在已有一百多位來自世界31個國家的各教派弟兄加入事奉行列。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0年前由傳道委員會安排泰澤祈禱靈修學習之旅,有在職牧者、神學院學生、教會青年參加,透過泰澤之行深化其靈修操練,在共融合一的禮拜中,重新領受上帝聖召和服事使命。

 

學習祈禱靈修的美地

◎蘇美珍 (真理大學兼任講師)

今年7月初,在泰澤有位德國婦女問我:「聽說你們一行有二十多人,我很好奇,你們大老遠從台灣飛到法國,花了一大筆經費,就只是為了在泰澤待一個禮拜?」

「對,我們這趟旅程的主要目的,確實是為了在泰澤團體學習祈禱靈修生活。」

「真不可思議!」她若有所思地說。

是的,這的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如果我接著說長老教會總會傳道委員會和大專事工委員會在過去十年間,先後一共帶了十個以上的團體到泰澤,那更會叫人難以置信。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做這樣的「投資」呢?這要從2003年底說起。當年馬約翰牧師計畫隔年暑假要帶領台灣神學院學生到蘇格蘭的愛俄拿團體(Iona Community),參加也是為期一週的靈修團體生活,藉以擴展他們的靈修操練。在得知我們想參加的課程已報名額滿的情況下,我順口說:「那就去泰澤好了。」(在那之前,馬約翰牧師和我都只有風聞泰澤團體而已。)就這樣,我們開始籌備2004年的泰澤祈禱靈修學習之旅,並順利於6月底成行。進入泰澤村,在泰澤團體生活一個禮拜,我們發現這裡的確是個學習祈禱靈修的美地。限於篇幅,容我只以泰澤的三個特色為例。

◆寬敞的空間

泰澤團體本身擁有相當大的幅地,來此朝聖的人可以在其中漫步、沉思。若走進一個叫「水泉」(Source)的湖區,你更可以在寂靜中聆聽蟲鳴鳥叫、觀賞藍天綠樹,純然享受與大自然、與造物主同在的詳和。此外,泰澤村有兩個古老的石教堂,你可以靜坐其內,與自己、與上帝更深的對話,或單單享受身心靈的安息。

◆不慌不忙的生活節奏

在泰澤每天的生活,以早、午、晚三次禮拜為主軸,中間穿插聖經課、小組分享、服務和個人靜默,這些都幫助我們把心思轉向上帝,學習不必一直「勞苦擔重擔,為許多事思慮煩惱」,而是「到耶穌這裡來得安息」。偶或三三兩兩坐在樹蔭下閒聊,也提醒我們在忙碌奔波中,要停下腳步,關顧自己,也傾聽他人的心聲。

◆深觸人心的講道

在泰澤的成人區(30歲以上),每天早餐後有聖經課,由泰澤修士給我們主題式的系列講道。經文往往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如井邊的婦人、痲瘋病人得醫治,但修士總是會讓我們從中得到新的亮光,而且藉由發人省思的問題,引導我們置身在經文中,就如畢德生所說,成為經文的「局內人」。每次聽完講道,就彷若經過一次信仰的洗禮。我相信,這樣的講道,對在場牧者日後的講壇服事,必有很深刻的啟發。

基於這些因素及學員的文章所呈現的泰澤特色,總會傳道委員會繼續於2006、2007、 2012、2013和今年舉辦泰澤祈禱靈修學習之旅。當然,對牧者、神學生、青年而言,一個禮拜的泰澤生活,只是學習或再學習祈禱靈修的開始。我們的禱告是,所有去過泰澤的學員回到自己的處境之後,能繼續營造與上帝相遇的空間,繼續活出不慌不忙的生活節奏,使心靈得休憩、生命得餵養。我們也盼望牧者透過更新的講道方式,幫助會友用新眼光讀經,期能不斷經歷上帝話語所帶來的新生命。果若如此,我們的「投資」就大有果效。

 

安靜,與主親近

◎黃予庭(西美中會七美教會牧師) 

此次有機會前往法國參加泰澤,是因馬約翰牧師傳遞的信息。還在台灣神學院時,體驗過泰澤禮拜,個人非常喜歡,因為這個緣故而報名參加。

泰澤是一個可以讓人安靜,避靜靈修,更接近上帝的地方。這一趟泰澤靈修之旅對我來說,是更多與上帝親近的時刻。泰澤禮拜和一般禮拜很不一樣,音樂雖沒有敬拜讚美的豐富,但是單一的樂器、豐富的和聲和簡短易唱的詩歌,卻足以讓我感動落淚。尤其是當會眾以和聲唱出詩歌,那種感動和美妙實在無法用言語形容,只能說除了感謝上帝,實在佩服詩歌創作者。

雖然,每次禮拜形式大致相同,歌曲、1至2篇簡短經文、靜默、禱告等,但詩歌旋律和歌詞內容都非常優美和動聽,每回唱,每回掉眼淚。過去總以為,充滿靈恩的敬拜較有感覺、能觸動人心,原來安靜的禮拜也能帶來如此大的能量,能深深感動人。

每一天,都有固定的早禱、午禱和晚禱,每次聚會前30分鐘和聚會前5分鐘都會敲鐘,提醒準備參與敬拜。令我感動是,每天早禱都要領受聖餐,在場的人雖來自不同教派,卻能合一地同領聖餐。合一,也是泰澤創辦人羅哲修士的主要目的,因為若有合一,無論人在哪裡都能彼此接納、彼此相愛、彼此分享、彼此包容,真的是實踐了耶穌為門徒所做的禱告,要「合而為一」。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每次聚會前1小時,就有很多人陸續提前到達,預備心等候。對台灣教會來講,這是很難做到的,除了服事者會提前之外,信徒多半算準時間才前來教會,甚至遲到,這值得我們反省與學習。

赴泰澤之前,馬牧師不斷提醒,這次泰澤之旅不是一週的體驗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他要我們讓泰澤進入自己的生活。確實如此,泰澤可說是靈性和生活的養成。在泰澤,我感受到周遭的一切,都是那麼平靜祥和;簡單樸實,卻又豐富多元;每餐的食物雖簡單,卻得以飽足。在台灣過慣了安逸,來到泰澤生活一切從簡,我居然能欣然接受,我想這就是馬牧師所說的,把泰澤帶進生活中。一週的靈修、避靜和樸實生活,帶給我的只有感謝、感動和醫治,感謝主給我這樣的機會。

這次前往泰澤的台灣團員有26位,除了帶隊的馬約翰牧師、蘇美珍老師及蔡南信牧師,還有多位牧師、傳道、神學生和教會青年。無論到哪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及不同的體驗與感動。

泰澤之所以能吸引人,我想是因為它的共融靈修與敬拜,不分教派,大家合一連結敬拜神,禮拜堂雖然不是那麼華麗壯觀,也沒有舒適的椅子,除了幾張沒有椅背的長凳,大部分人都坐在階梯或地上,雖然不舒服,但每個人卻能盡情投入,保持安靜,全心來敬拜主。我只能說,若不是上帝愛的連結,我們就沒有機會與各國的人一起相聚、連結、認識。所以,對我而言,真的是滿載而歸,願榮耀歸神。

 

這是什麼神邏輯?

◎張丹綺(台南神學院道碩二學生)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到泰澤,享受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喜樂。在泰澤,愛的力量處處展現;上帝愛每個人,所以大家都尊重上帝在個人生命中的帶領。

2005年8月16日,致力基督徒合一的泰澤創辦人羅哲弟兄在主持祈禱時,遭一名女子襲擊身亡。因此在泰澤,對「寬恕」的體會深深衝擊我心。第一天晚禱中,我想起要為一個朋友禱告。朋友的父親多年前被無辜殺害,導致家庭破碎,家人帶著傷痛活著。朋友是個熱心善良的人,卻要持續面對傷痛,他無法完全原諒殺他父親的人、製造凶手的社會,無法寬恕這一切。和他相處時,我能體會那無法寬恕的忿怒,使他一直帶著刺生活,不只刺傷別人,也刺傷自己。那一晚,我體會到他的痛,因此切切祈求上帝幫助他脫離這傷痛。

第三天晚禱時,我猛然想起一個我無法寬恕的人。無法寬恕的原因很多,包括他傷害我和我身邊的人,和他身為基督徒卻對人雙重態度,他總是欺負邊緣人、諂媚受歡迎的人,讓我相當感冒。面對他總讓我感到痛苦,因為我討厭他,無法寬恕他。於是,我在本子上寫下:「主啊!寬恕是多麼困難!」我流下眼淚,為我的不足和軟弱向上帝祈求,求祂憐憫我。

在泰澤,有機會與香港的何修士會面,馬約翰牧師幫我提出小組分享時的疑問:「羅哲弟兄的死,這裡的修士和青年怎能接受?他們原諒那殺人的女子了嗎?」何修士的回應讓我驚訝,他敘述當天經過,後續為了安慰青年的心,重新招集大家回到禮拜堂祈禱,然後幫助那傷害羅哲的女子回故鄉。之後,一切如常進行,大家雖然懷念羅哲,卻寬恕了一切,並持續愛人。

當我聽完,轉頭跟夥伴說:「這是什麼神邏輯?」沒錯,這是上帝的邏輯,是世人無法透徹理解,只有藉著耶穌基督的教導能明白。今年度泰澤的主題是以一幅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畫作來詮釋。試想,撒馬利亞人在愛裡面的自由多麼不可思議,以歷史的角度,這個獲救的猶太人自幼受仇視撒馬利亞人的教育,習慣用歧視的言語羞辱這位拯救者的群體,甚至更過分的傷害。為什麼好撒馬利亞人可以無視這些傷痛去愛呢?這是一個奧祕,上帝國的奧祕和邏輯,無法用世上任何道理解釋。唯有愛能勝過一切傷害,給人真正自由。

這裡歡迎各教派的人一起敬拜,就像聖經中耶穌基督接納各種群體一起生活吃喝。在此看到各教派牧長彼此交流,就像看到上帝的國度,沒有仇恨和傷害可以影響上帝的大能和耶穌基督的愛。這是自由的愛,不再被錯誤的教義和偏見綑綁的愛。

泰澤的院長對所有來訪者說:「謝謝你們來這裡和我們一起祈禱,分擔了我們肩上的重擔。」在這裡,我得到一些答案,有點無法言喻。試圖說的話就是與上帝親近是如此滿足,因此我向上帝祈禱:「我願意學習,求祢幫助軟弱的我。」

 

給上帝更多空間

◎楊謹(西美中會安光教會青年) 

能到泰澤,真的受到主大大的祝福!無論是在出發前的預備,和在法國的每一天,都有股力量圍繞著。

還記得在去年冬天,得知可以出國時,心中半信半疑,想著:「法國耶,我真的能去嗎?」確定報名成功後,我和教會其他3位大學生努力籌措資金,特別感謝傳道為我們奔波募款,也把我們的打工擺在禱告中。半年來,我們要兼顧課業和打工,有很多辛苦,但即使再辛苦,我們也彼此鼓勵、互相扶持。感謝一路上幫助我們的人,因為有你們,我們才得以順利成行。

出發那天,帶著愉悅及期待,想像自己是一塊全新的海綿,已預備好要用力吸收與感受。順利來到機場,準備去櫃檯check in時,卻發現同行夥伴的護照遇到難題,因區公所作業疏失,有可能無法出國。越是遇到困難,我們越要向主禱告,大家特別圍圈為此禱告。不久,一通電話從區公所打來,已有工作人員把遺漏的資料傳真過來。當時已過了下班時間,區公所人員卻願意幫忙作業,主的恩典真的與我們同在!

這12天旅程,不只是靈修,也有更多心境的改變、自我反省與沉澱。在泰澤,我用文字記錄所見和特別的感受,其中的紀錄,回想時仍感動在心。

第5天,當大家一同唱著詩歌,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我們竟能不分種族、教派、身分,同唱一首歌,是上帝讓我們聚在一起敬拜。晚禱前,看見大家聽到鐘聲紛紛前往教堂的景象,也希望台灣教會能像這樣,因為一個聲音,引領人來到教會親近神。

在行前會時,看到說明上寫著每天三次禮拜,心中充滿疑惑,照三餐禮拜,不會很累嗎?答案是:不會!身在泰澤,每次禮拜都帶給我感動,有時是經文,有時是詩歌,有時是靜默時間與上帝對話,上帝用不同方式來感動我。特別是在教堂唱詩歌時,只有人聲搭配琴聲伴奏,那樣的純淨,不需多餘的樂器,就能沉浸在美好的音符中。泰澤的禮拜很簡單,不像敬拜讚美那樣澎派激昂;雖然平凡簡單,內心卻更平靜,即使禮拜結束,仍有股魅力讓人不忍離去,音樂餘韻讓人沉澱心思。如今身在台北,聽著泰澤詩歌時,仍會浮現畫面。

正如馬約翰牧師所說:「去泰澤不是逃避我們原本的生活,回國以後,要活出泰澤的態度才是重要的。」從泰澤返國後,回歸到原本日子,一如往常地去打工,有同事對我說:「阿謹,你從法國回來真的不一樣耶!」我不禁沉思,是哪裡不一樣了?我想,是心境上的調整吧!過去上班時,遇到不平的事,耐心指數常隨之下跌;如今我會想,為何不選擇原諒、包容?在泰澤分工掃廁所時,看見有人認真做事,也有人偷懶;即使這樣,我仍享受在我的工作中。這種心境就這樣延續到現在的生活,雖仍會遇到不開心,但總是向上帝尋求力量。如何延續泰澤的態度?就是要給上帝更多空間,在越多壓力時,越要依靠上帝,祂會聽我們的呼求。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