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屯教會青年神研班心得】因著信,而得著新生

堅持做上帝喜悅的事

◎Peter

去年來到台南念研究所,這間是我夢寐以求的學校。能考上這所學校是上帝給我的恩典。然而,今年1月第一個禮拜,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從草屯回到台南的實驗室,在這之前我已經連續4個週末回草屯了,教會的服事、媽媽車禍的事情伴隨著做不出來的實驗,讓我身心俱疲。我向上帝禱告,求主讓我在身體上或心靈上能有動力支撐,讓媽媽能倚靠主而不至於崩潰。感謝上帝讓媽媽的心堅強,也堅強了我的心。

從草屯回來的那個禮拜,我的實驗有了重大突破,甚至足以讓我在碩一結束之前就順利取得畢業資格。我當下也沒多想,興奮得將結果展示給帶領我的博士班學長看,不知道這樣的舉動在之後造成了非常大的災難。那個週末,學長約了業界一位工程師跟我見面,叫我一一解說所有的實驗數據跟方法。我當下才知道事情大條了,萬萬沒想到學長竟然把我的實驗心血賣給了業界的學長,而我卻只能拱手交出。

回想起來,實驗室一堆掛著博士班就學資格在業界工作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為何可以不做實驗、不發表論文就拿到博士學位?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在研究所的生態裡,指導教授將自己研究生實驗心血拿去掛名發表論文,在學術界是被默許的。但我的研究基礎及根據並非出自我的教授,也非我的學長,這樣的掠奪讓我非常無法接受。但最終迫於無奈,我還是讓步了,我知道這樣的反抗到頭來對自己不利,畢竟我只是實驗室裡小小的碩一生。我跟上帝說,如果這是我要承擔的後果,那我接受了,我願意在挫折裡學習教訓。抱著這樣心情的我來到了神研班,決定利用神研班這段時間來到上帝面前。

「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事主,要按著聖靈的新樣,不按著儀文的舊樣。」(羅馬書7章6節)讀著羅馬書,我心想,人們因為軟弱而必須靠著律法規範,但罪又會藉著誡命在心裡頭發動。因著我們人的本性,在面對誘惑時我們仍舊掙扎。面對學長在誘惑中妥協時,站在受害者角度的我當然能夠理直氣壯地希望上帝公義能彰顯。但哪天我身處於學長的處境,又能否倚靠上帝,不向誘惑妥協呢?這不是容易的事。

在台灣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龐大的金錢誘惑下,有多少教授能秉持著科學的精神、內心的良知將資金投入研究,還是投機取巧發表一堆濫竽充數的論文並把資金放入自己口袋裡。當整個大環境生態都是如此,整個制度扭曲化的同時,不這麼做的人往往在競爭中被淘汰,那時的我們還願意做蒙神喜悅的事嗎?

人們總是得為現實低頭,多少成功的人是踩著別人往上爬,但我不願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苦難的事太多,人們時常在競爭壓力下迷失自己,不惜成為罪的奴僕。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上帝喜悅的事,最後就算沒有成為普世價值認為的成功,上帝仍會給我們智慧及能力。如在詩篇111篇10節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聰明人。耶和華是永遠當讚美的!」

 


福音是神的大能

◎洪偉竣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神研班,平日鮮少讀聖經靈修的我要參加「聖經神學研究」,坦白說心中充滿了緊張與不安,總覺得自己準備的還不夠。不畏寒流來襲,教會這次有6位青年參與,來到真理大學的台南麻豆校區展開為期6天的神研班,校區地處偏僻遠離塵囂且環境優美,是個讀經靈修的好地方。

第一天中午,來自台灣各地有著共同信仰的大專生一同聚集在禮堂參加開會禮拜及信仰告白,用著長老教會熟悉的台語,心中有種莫名的感觸,原來,在長老教會中渴望更深信仰的青年有這麼多。

每年神研班都會選一卷書來研讀,而今年選了羅馬書,讀經過程中我們不只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最重要是如何將這段經文與現代社會結合。「因信得生」是這次神研班的主題,所以針對羅馬書1章16~17節「福音是神的大能」我們做了不少的討論,雖然只是短短的兩節經文,卻帶給我很大的省思。

從一開始有點排斥到現在懷念起神研班的點點滴滴,之間的轉變蠻奇妙的,除了查經外我很喜歡聽組員分享他們信仰的旅程,組員不乏有第一代的基督徒,受朋友的邀請來到教會,受到教會、團契的愛與關懷進而接受基督信仰。儘管有些人遭家人反對,但是他們渴慕這份信仰的心並沒有改變,進而傳起福音來。聽完他們的信仰見證不禁反思自己,在基督教的家庭中長大,信仰跟我的關係是什麼?透過這次的機會,從輔導、組員中分享彼此的見證,一方面學習、一方面也讓自己更堅定信仰。

神研班對我的感覺有別於以往我所參加過的營會,因為它不僅注重聖經、信仰靈修,也相當關注台灣現今社會的議題,範圍涵蓋政治、文化、生態等等,當今基督徒不是只有參與在教會服事,台灣在地的社會議題也我們需要持續關懷。

 


平安,就是上帝給的最大見證

◎林語涵

「研讀聖經」乍聽之下煞是無聊,因為,並不是每位基督徒都會花時間來讀經。就算是參與很多服事的人、在教會待很久的人、或是經歷過上帝愛的人,很多人對「讀聖經」這件事,還是感到頗有距離。參加神研班之後,我不會說:「啊!我從此以後愛上讀聖經了!」也不敢肯定的說:「以後一定會每天讀經!」好比參加完一個令人感動的營隊後,馬上就能讓人更新,事實並非如此,這個營隊真正改變的是我的意識形態。簡單說,也就是讓我對聖經的「距離感」消失了。

之前我好像對上帝不甚了解,如今好像邁進一大步。那是一個很複雜的感覺,打個比方,就好像是你的一位好朋友,當他對你敞開天窗說亮話時,你會有些訝異!明明你們一直都是好朋友,但又好像不太了解彼此,當他對你說,覺得你們之間存在某些問題時,你感到很受傷,但卻又很開心,他對你可以坦然說出一切,因為我們都希望,跟對方的關係更加緊密,一切都清晰起來。

「有宗教的地方,就沒有戰爭」,這是某一次小組討論,我弟分享給我們的一句話,我當時反問他「有宗教的地方,真的沒有戰爭嗎?怎麼我覺得有宗教的地方,反而有越多的戰爭!」因為神研班大部是在讀經後,花非常長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例如單單對保羅的「因信稱義」就會有很多的提問,什麼是「信」?所謂的「義」又是如何定義?這些平常對聖經似懂非懂的字句,自己開始會去思考。就因為這樣,我突然願意深究「有宗教的地方,就沒有戰爭」這句話。我越思考,越覺得這句話應該「被成立」!宗教是值得被依靠,你會信仰宗教,因為它讓你「相信!並感到心安理得!」信仰,不見得使人即刻「變好」,因為人的見識是多麼短淺,在人覺得是「好的」,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又是如何呢?

如果每個人忠於自己的信仰,能讓他「存好心,做好事」,剛開始覺得每個人擁有不同的信仰,又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抨擊別人的宗教,自認「基督教」才是對的、好的?但在聽了某位第一代基督徒的學員分享後,我堅定地認為應該讓大家回到上帝面前,「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使命。

你曾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原來有些人是「怕死」的,怕自己的家人、朋友出意外,更怕自己隨時可能會死掉,時刻活在恐懼之中。然而,「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馬書8章10~11節)我認為雖然我們的肉體是那麼軟弱,但我們只要把一切事物交託給上帝,就算環境多麼的不如人意,我們怎能用人的眼光來評斷上帝的意思呢?

非常感謝我出生在基督教的家庭裡,雖然一開始對信仰有些迷惑,可能也沒有像慕道友對上帝有那麼深的經歷,但從家人的愛,以及這次神學研究班中,建立起細水長流的信仰,我知道,「平安」,就是上帝給我最大的見證。

 


化被動為主動

◎賴柏辰

時光飛逝,大學階段的鳳凰花也接近盛開之日,趁記憶還深刻時回顧一下神研班的旅程,這次是我第三趟的神學研究班之旅,也許會是大學時代的最後一次。當天,在前往麻豆真理大學的路上,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說不出個所以然,或許是種捨不得,抑或是參加營會的緊張興奮心情。

第一次參加神研班的我是抱持著嘗試的心態,沒有特別的期待,但在6天5夜後,激發參加下屆的渴望;而第二次,則是一回生二回熟的心情,認識了一群朋友,分享彼此的人生,在那次神研班中吸收了許多信仰上的養分,這個結果跟我報名之初所預料的完全不一樣,實實在在體認到上帝奇妙的作為;第三次,我帶著預期心態來參與,這次我選擇較積極主動的方式,前兩次活動中,在小組的相處上,總是要被輔導點名後才分享,與夥伴的談話上,也以被動方式去接觸去了解新的人群,在第三次的神研班結束後,發現到心態上的轉變帶給我更豐富的收穫,「主動」能使你挖掘到不同於以往的事物,藉由如此的不同可以看見更遼闊寬廣的世界。

此次所查考的經卷為羅馬書,羅馬書是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在閱讀過程中,我感觸最多的部分是上帝對我們所彰顯的愛,日常生活裡,我們常常犯罪、論斷別人、違背神所賜的美好,甚至對神不虔不義,在臨到日子終了之時,逃得過上帝的公義審判嗎?但因著神的慈愛,叫我們要悔改,叫我們要認罪,上帝甚至賜下祂的獨生子來到這世上,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經文:「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馬書8章35節)上帝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顧惜,為我們眾人捨了生命,好使我們所犯的罪得以洗淨,藉由如此,修補與上帝之間的合宜關係,從猶太人再到我們外邦人,皆白白地領受了那份來自天上「上帝的愛」。

宣教師巴克禮牧師為教會長老的兒子,自幼聰慧,成績卓越,在電氣領域上的專業知識,使他成為當代罕見之人才,甚至被刊登於大英百科全書之上。他16歲時簽訂了獻身契,以示為主奉獻之志,於25歲時抱著滿腔熱血來台宣教,初來台灣時受到嚴重的熱帶流行病──瘧疾的侵襲,但巴克禮並未被擊倒,不僅設立台南神學院,更創立了現今仍在出版的《台灣教會公報》,對於台灣的宣教歷史功不可沒。

在營隊中的獻心會,放映多名宣教師來台初期的歷史紀錄,他們放棄原先在家鄉的舒適生活,犧牲原有的充沛條件,遠洋渡海來台傳揚福音,儘管遭遇了極大的挑戰,甚至危及到自己的性命安全,仍舊順服上帝的旨意,廣傳神國的福音及公義,先人們所留下的不僅僅是信仰上美好的腳蹤,更深刻的是那份使命帶來的影響價值。

「主動」,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常在許多勵志文章中被提及,但若要貫徹這積極態度是需要滿腔熱血的。「上帝的愛」,亙古至今一直存在,並且要透過與人與神之間的一切彰顯出來。「使命」,像水一樣能載舟,亦能覆舟,挑起適當的擔子為主做工是我們一生的服事。這三件事是我在神學研究班的看見,而這三個元素不也就是傳福音的重要條件呢?讓我們一同揹起這份使命並主動宣揚上帝的愛吧!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