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鄉村美術館──嘉義新港板頭社區

&nbsp文圖◎愛唷喂

沿著舊五分車鐵道一路驚呼,光是「好可愛喔!」這句話,就被我們說了不下百回。最後來到板頭社區制高點、具有百年歷史的復興鐵橋堤岸時,被一隻約30公分長的四腳蛇嚇得魂飛魄散;在月台休憩聊天的村民也追著牠瞧,要我們「免驚」。這裡是鄉下,昆蟲、爬蟲出沒稀鬆平常,但置身可愛的剪黏交趾藝術村,很容易讓人忘記身在何方。

由新港鄉板頭村、南港村及共和村共同打造成的「古笨港生活圈」,一幅又一幅交趾陶及馬賽克拼貼藝術,讓整個村落化身為一座無牆的美術館,原來只留下老人和小孩的農村,頓時活躍了起來。

笨港,是北港與新港的古地名,由平埔族語Ponkan音譯而來;3、4百年前臨近海岸,是天然的河口港,商業活動鼎盛。幾年前,考古學家在此發現為量頗豐的瓷器及陶器,包括碗、盤、碟、杯等生活用品;被列為歷史建築的復興鐵橋旁特別闢建「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展示說明遺址的歷史,證明過去這地的繁榮風華。

沿途經過的藝術牆上有排「追尋天際線的糖糕味」字樣,回家後上網查詢,才明白「糖糕味」指的就是蔗糖。嘉南平原是甘蔗主要產地,早期由牛車運載甘蔗,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串連新港蔗田與北港糖廠,於1911年興建了橫越村莊的五分仔鐵路,成為台糖最賺錢的路線,又被稱為黃金鐵道。黃金鐵道除了運送甘蔗,也是當年人們往來採買、做生意、上學和拜拜的重要通道。如今,許多藝術裝置便沿著這條五分仔鐵路設置。

住家圍牆、鐵皮屋,戶外溝渠、鐵道旁,處處都有趣味橫生的拼貼藝術,連社區導覽圖也是由馬賽克拼貼而成。其中一堵長長矮牆,民宅主人過去是養羊人家,特地以羊為主題,配上淘氣的男孩女孩、小狗小貓追逐嬉鬧,看了教人會心一笑。還有一對約一層樓高的「微笑農夫及農婦」矗立在池塘邊,原來是兩株大樹枯死後,居民將樹根當作基座,利用剪黏藝術改造成代表板頭村的農夫及農婦;後來,我在板陶窯交趾工藝園發現他們的縮小版,真是可愛極了!

最令人驚嘆的是沿著北港溪堤岸舖設,被命名「原鄉四季」的剪黏大壁畫;高2.4公尺,長24公尺,以在地原生樹種、最能熬得住海風的苦楝樹,呈現春花、夏葉、秋果、冬枝四季風貌。遠看震懾,走近細看,才發現苦楝樹的花與葉,盡是一片片破碎的陶碗。

剪黏及交趾陶,在台灣廟宇裝飾藝術中,是非常重要的傳統工藝,新港鄉在這方面,可是赫赫有名。細膩的工法,將破碎樸質的碗公,拼貼成為最華麗生動的圖畫;走在堤岸下,苦楝花好似隨風飄舞,以溫柔又堅毅的速度,旋舞進人的心坎裡。

平凡的農村,到處都很「卡哇依」,但在這裡的居民,生活一如往常。我們在板頭村入口意象路口,遇見一位父親騎摩托車載大男孩準備上學去,父子倆特地彎進路旁的「萬善公廟」點香膜拜。藝術牆後頭的民宅主人,拿著臉盆蹲在屋外洗衣;鄉間小道上,隆隆作響的耕耘車緩緩駛過;穿著黃色雨鞋、手拿農具的老農夫,踩著泥巴,走過甫犁過的田&hellip&hellip。

參觀板陶窯交趾工藝園時,一位大叔正在為可愛的人型馬賽克座椅「上色」,其實就是將彩色瓷磚一一剪裁黏貼在預先打好的草圖上。大叔說,他的父親以此為業,他自己曾在外打拚一陣子,因社區再造,剪黏交趾藝術村成立後,他便回鄉工作;「以前都只能做廟的生意,現在這個(指座椅及其他藝術品)愈來愈多人知道,前幾天我們才做了一隻馬賽克牛,好幾萬塊!」觀光客來,看到藝術,其實,這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眼中的板頭社區如此可愛優雅,有一部分原因是她讓我們體認到,這些社區營造、藝術工作者,以及鄉下人家們,在一隅之地所花費的心思有多麼不簡單。我們常常忙碌匆匆,對周遭環境毫不留意,但五顏六色的馬賽克,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為我們帶來視覺的享受,也讓我們的心靈跳躍、微笑。

板頭社區小憩之地

●板陶窯交趾工藝園:新港鄉板頭村42-3號。提供百年工藝導覽解說、交趾陶藝術品展示;並有體驗工坊,可做剪黏馬賽克拼貼、陶偶彩繪及捏陶等;禮品部,提供各式化創意商品可參觀選購;備有餐飲服務。

●頂菜園鄉土館:新港鄉共和村頂菜園12號。展示各式古早農村文物、豬寮、台灣諺語步道;備有餐飲服務。&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