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旅 不一樣的泰國

◎蔡惠婷

&nbsp

我參加台南社區大學人權志工社的國際志工團,2011年8月16~22日與志工夥伴們前往泰國曼谷,參訪當地NGO團體、紅樹林保育、移工社區及街童學校,並提供志工服務。

踏上泰國的國土,對我是一趟志工實踐意義的旅程,對那些泰國邊境國家(緬甸、寮國、柬埔寨)人們來說,是追尋幸福與夢想的希望之旅。

遠到地極的世界  移工社區

一踏進移工社區,洋房與高腳屋之間,藉由水泥和樹木築起的高牆,兩個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沿著泥濘的黃土路前進,映入眼簾的是孩子正在混雜著垃圾與牲畜的空間奔跑嬉戲,工廠的巨響掩蓋了孩子的笑聲;一小間一小間的住所隱現好奇探望的眼,人們眼神展露出的訊息令人印象深刻,兒童的眼光中,似乎單純化了複雜的世界?而成人們彷彿述說著移工心中的那一份無奈。

非法移工所造就的問題不只在生活穩定方面,另一方面因生活的匱乏延伸出許多社會問題,然而教育缺失是其中的一大棘手問題。在資源較缺乏的地區,往往會出現教育權利不均等的差異現象;在泰國移工街童身上看見相同的問題呈現,因貧富差距所以生活困苦的移工街童受教權利資源相對減少與剝奪。

&nbsp快樂由給予而來  街童學校

街童學校就座落在混亂的市區角落,臨時搭建的棚子成為孩子聚集的活動場域;我頓時對「學校」的概念有了另一種詮釋,它指的學校是內在形式而非外在建築,並且是暫時性的教學活動空間,提供街童孩子一個安全且正向的學習場域。

透過手偶與孩子搭起溝通的橋樑,藉由聲調、表情與些許僵硬的肢體動作,讓初次見面的我們彼此心更加貼近,超越語言隔閡。孩子們藉由人與偶之間的說故事活動天馬行空繪製故事藍圖;過程中孩子述說自己生命故事,進而理解故事、咀嚼故事、形塑自己與他者的生命;孩子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表達他們對世界獨特經驗與眼光。

街童學校,是由一位74歲退休教師──Pu老師,所推動的行動概念,因為他看見社會中低下階層孩子生活出現貧困、健康及照顧等相關問題,期待引導孩子一些生活常規並改正些行為問題;因此,激發他投入街童與貧窮孩童教育工作,從起心動念至今,實踐這志工工作已有12年之久。

在Pu老師身上看見一位教育界長者風範,每每分享一段話語時他總是起身而言,不論是談吐或行為總是細心的娓娓道出每一句出自肺腑的話語,句句肯定且深具信心,眼神裡出現一份對街童教育鍥而不捨的神情;藉由一句形容他自己的話語「快樂由給予而來」,道出他在街童教育志業中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街童學校的志工行列看見人性良善與希望,因為有人對這良善行徑提出回應並跟隨腳步起身而行;志工參與的核心價值在於每位志工都是一個「環」,透過相結合的方式讓力量變大;而「環」的本質是「心」,心是具生命力富有情感,心就是愛。實際落實志工活動在街童教育中,這需時間與毅力的貫穿與執行;除此之外,我仍提出自己內心思維與想法:「是否想過藉由社區力量成為街童孩子最佳協助資源?」

非洲諺語: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教育孩子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當我們理解這諺語時,除了有感於其必要性,也需還原脈絡後再重新思考,便可從中獲得更深層的意涵與教育啟發。建構協力教育生態網應是街童教育模式重要思考的里程碑,透過社區力量成為孩子支持系統,營造出社區是「孩子的家」如此般強大力量成就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將志工組織網絡的概念落實於街童教育,將會是一項最根本結構式的改變,進而形成最大助力。

快樂由給予而來  街童學校

孩子離開街童學校後,依舊需回歸現實的生活;我在大街道上看見一位孩子進入車水馬龍車陣當中行走,扛著擔子沿路賣花,以求生活溫飽。街童學校承載了短暫停留的移工街童,同樣街道綿延了他們在異地討生活、找尋「選擇」的希望。

淹沒在人群裡的異鄉孩子,他們童年蛻變,來自於教育的扎根、延伸;然而,遊走在街道中央的這群移工街童,漸漸消失的童年該如何讓他們保有遊戲與夢想的幸福天堂?我們應該伸出溫暖大手緊緊握住希望小手,讓孩子感受生命溫度與力量,為世界上每個角落帶來幸福與盼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移工居住在牲畜、垃圾環境中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Pu老師(白髮中坐者)作簡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志工在街童學校上起課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與街童合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志工與孩子藉由手偶溝通,更貼近彼此的心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