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禮拜與敬拜讚美如何兼容(下)

&nbsp◎塔卡納夫.璟榕(Takanaw,排灣中會平山教會牧師)

◆禮拜形式的意義與功能

在討論長老教會禮拜的問題之前,需先釐清禮拜程序所要達到的意義和功能。《教會禮拜更新手冊》提到:讓參與者在崇高、敬畏與優雅,輕鬆、活潑、奔放、神人安詳的意境中享受,如彼得對耶穌所說的:「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的禮拜意境和實在。同時,禮拜要讓上帝能夠真正臨在會中,也要使全體會眾都能同心一意、內外合一才行。因此,如何將程序安排得更好,使參與者能從禮儀和程序的進行中,得著身、心、靈的感動和完全投入,並與上帝逐步建立親密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筆者成長於長老教會,並成為長老教會牧師,認同、肯定長老教會禮拜傳統之意涵,以及它表達對上帝同在、赦免、信心、讚美和感恩的功能。但對照目前傳統禮拜的挑戰,提出個人觀察歸納如下:1.教會禮拜太形式化,程序千篇一律較無變化。2.禮拜較缺乏人對上帝情感的抒發,禮拜過程多半太過僵化和理性。3.詩歌除部分經典聖詩能感動心靈,其餘歌詞雖好,但曲調較無法吸引人,也缺乏本土和現代的詩歌。4.禮拜只是單向敬拜上帝,缺少信徒間的互動,往往禮拜結束了還不知道自己鄰坐的弟兄姊妹是誰。

有沒有一個合神心意、放諸四海皆準的完美禮拜呢?筆者認為沒有,從歷代學者的研究中可知,教會禮拜內容是逐漸衍生的。禮拜形式也受不同文化以及時代變遷所影響。例如非洲及西方教會在禮拜形式上就不盡相同,一個活潑而輕鬆,另一個則莊嚴而理性。同理,原住民與平地教會在禮拜氣氛以及內容上,也有些許不同。筆者認為,只要禮拜沒有失焦於對創造主的敬拜,並奠基在聖經和教會傳統禮拜神學的根基上時,都可以接受、應用。在這個基礎上,禮拜程序和形式可以有更多變化,表達對上帝的感恩和敬拜,以及人與神、人與人垂直、橫向的關係建立。

◆營造具兼容特色的禮拜

既是如此,如何營造一個在傳統中有更新元素的禮拜呢?傳統禮拜好?還是敬拜讚美好?筆者認為,它們兩者是可依教會的背景,以及在不違背聖經和禮拜神學的原則下兼容而變化的。但須考量如下建議:

1. 掌握改革宗的禮拜傳統和精神

聖經中雖然看不到完整的禮拜程序,但以賽亞書6章1~10節闡釋了禮拜的神學意義和程序,這也是大部分相關書籍引用的根據。經節中包含上帝恩典的降臨與同在、讚美之聲、認罪的告白、赦罪的確據、呼召的聲音、回應與奉獻、差遣與宣揚等7個內容。它提供禮拜程序重要的禮拜神學和意義。

其次,在任何的禮拜程序中應以「講道」為中心。改革宗創始人加爾文強烈主張,禮拜的中心是傳揚上帝話語,讓信徒透過禮拜明白上帝教訓。依照這2大原則,教會在禮拜的更新上就不致失焦和偏離真理與傳統。

2. 評估教會的條件及會友背景的分布

不是每間教會都適合轉換為敬拜讚美,因為傳統禮拜的中心是「講道」,它所需要的條件較為簡單,只要有講道者、司禮者、司琴者就可進行,甚至沒有司琴者依舊可以完成一場禮拜。但敬拜讚美的禮拜需要有講道者、司禮者、樂團(樂器至少3種以上配搭)、敬拜團(領唱及配唱若干名),一場禮拜上台者不下10人,需要具備各類恩賜者共同配搭才能完成,對中小型教會較為困難。

教會還需評估對禮拜形式轉換的接受度和配合性。教會若青壯年人口居多,是較可能進行禮拜更新,因為青年活潑,也較能接受新的事物。反過來說,若教會年長者較多,則變化的空間就相對小了。另外,由於民族性的問題,敬拜讚美的活潑性和互動性是較貼近原住民族的,原住民族各種傳統慶典和禮儀都是以歌唱和跳舞來表現,因此,當敬拜讚美的風潮興起時,就很快地為各原住民教會所接受,並在禮拜中成為重要的部分。

3. 在傳統的禮拜架構下更新與調整

長老教會面對敬拜讚美禮拜衝擊,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應在傳統禮拜神學架構下更新與調整。因為傳統禮拜有很深且重要的神學根據,可以充分表達信徒對上帝的敬拜和感恩。傳統禮拜和敬拜讚美是可以兼容的,傳統禮拜可以是樹幹,而敬拜讚美則是綠葉紅花。一般教會將敬拜讚美放在正式禮拜之前,充其量只是「熱場」,稱不上是預備心,更不談不上是「敬拜讚美」。其他不喜歡的會友就晚一點來教會,或索性在教堂門外等候。因此,筆者將敬拜讚美「正名」並排入禮拜程序,安排於宣召之後。教會會友對這樣的改變欣然接受,且享受在敬拜中。

4. 禮拜時間的配當

由於敬拜讚美的詩歌較屬心靈和情感的釋放,會佔用較多禮拜時間,因此需要考慮如何簡化程序又不失傳統禮拜的特色。筆者的教會主日禮拜程序如下:宣召&rarr敬拜讚美&rarr啟應&rarr信仰告白&rarr祈禱&rarr請安與報告&rarr讀經&rarr讚美&rarr講道&rarr祈禱&rarr唱詩&rarr奉獻&rarr平安禮&rarr頌榮&rarr祝禱等,整場禮拜約1小時30分鐘。其中敬拜讚美時間約20分鐘。有的教會過於簡化禮拜程序,如宣召&rarr敬拜讚美&rarr讀經&rarr獻詩&rarr講道&rarr唱詩&rarr奉獻&rarr頌榮&rarr祝禱等。敬拜讚美時間約40~50分鐘,講道約15分鐘;這程序或許在培靈特會時可使用,但筆者較不建議主日禮拜使用,因為它太過於簡化,也看不出本宗傳統禮拜的成分。

5. 教導有關禮拜方面的教育訓練工作

有教會信徒說,敬拜讚美那麼久,很吵很無聊!那是因為領會者的選歌及帶領方式,無法使人投入。敬拜讚美之詩歌應融合現代、傳統及民謠等詩歌才能兼容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因此,教會對敬拜團的訓練,以及對領會人員屬靈生命的建造就格外重要。筆者的教會用了3年時間作樂團訓練,以及敬拜團團員培訓等事工。

6. 講道的活潑性與全面性

傳統上,長老教會的禮拜特色是莊嚴和簡潔,以「講道」為中心的,但由於改革宗信仰的先知性角色,以及對社會與世界伸張神權之公義的努力,因此講道內容比較偏重在社會公義及關懷主題上,較少貼近人心、安慰、鼓勵、激發愛心、靈命更新&hellip&hellip等個人內在的柔性講章。同時,長老教會的牧者,在講道的表情和肢體上較無明顯可牽動人心的情緒反映,使聽道可以感同身受,或激動人心的反省和惕勵。筆者認為,若要使傳統禮拜增添活潑的氣息,以及吸引人心的講道,身為牧者,應該融合理性與感性的講道方法,將講道的內容化為自己生命的激盪一樣,活現出講章的生命出來。再者,在講道的主題上應更加全面,進一步說,就是多分享一些信徒生活更密切而貼近的內容。如此,講道才不會成為信徒「神遊」的時間。

*  *  *

傳統禮拜和敬拜讚美兩者各具特色,傳統雖老,卻歷久不衰;敬拜讚美雖現代,但釋放人心,導人敬神也愛人。任何禮拜形式若能把上帝當得的敬畏、稱頌和讚美歸給祂,並表現出上帝恩典和赦罪的臨在,就是很好的禮拜。其實禮拜就是「敬拜」和「讚美」的內涵,只是教派間的禮拜傳統不同罷了。

禮拜儀式,特別是程序所要達到的意義和功能,筆者願再次援引《教會禮拜更新手冊》的內容與大家共勉:讓參與者在崇高、敬畏與優雅,輕鬆、活潑、奔放、神人安詳的意境中,享受如彼得對耶穌所說的:「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的禮拜意境和實在。

同時,禮拜除了懇求上帝臨在會中,也要使全體會眾都能完全參與且同心一意,內外合一才行。因此,如何將程序安排得更好,使參與者能從禮儀和程序的進行中,得著「身、心、靈」的感動和完全投入,並與上帝逐步建立親密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