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內利

馬太福音1章18~25節

◎林昌華(七星中會和平島教會牧師)

馬太福音1章18~25節這段經文其實相當簡單,但能夠毫無懷疑接受,卻不是簡單的事。最大的挑戰就是「馬利亞從聖靈懷了孕」,我們要怎麼了解這個神蹟呢?要怎麼面對理性的挑戰呢?如果你讀這段經文時完全沒有理性的掙扎,非常值得恭喜,因為耶穌讚美單純信仰的心靈,祂說:「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但如果讀到這段經文理性感到掙扎,也不必羞愧,因為這是接受理性教育的人一般的反應。

 談聖靈感孕的意義

記得1990年代我在神學院讀書時,研究聖經時一定會使用德國布特曼「去神蹟化」方法,當時他的神學非常流行,如果報告裡面沒有引用他的看法,教授會認為你不夠認真,分數會很低。現今回想起來覺得很好笑,但是當時我確實很認真學習他的理論。所謂「去神蹟化」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既然我們已經進入理性時代,就必須用理性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聖經中超自然的經文。

然而,人的理性真的足以了解所有上帝的奧祕嗎?我們可以從耶穌誕生的故事來思考。這故事同時收錄在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將耶穌基督與創造的上帝連結起來,馬可福音則強調耶穌是先知預言的實現。馬太福音18節經文,只以簡單的幾個字描述馬利亞從聖靈懷孕的事實,路加福音1章26到38節則用較長的文字說明整個過程,說明上帝差派天使加百列到加利利省拿撒勒城傳話給馬利亞。天使的話可以分做2個主題,第一,馬利亞將懷孕生子,兒子取名叫做耶穌,祂將繼承祖先大衛的王位,永遠做雅各子孫的王;第二,聖靈欲降臨在馬利亞身上,那個將誕生的聖嬰將被稱做上帝的兒子。

這段經文最大的奧妙是「從聖靈懷了孕」,也許我們要問,為什麼必須透過聖靈感孕,難道上帝不能創造一個完全的人,讓他來拯救這個世界嗎?這樣就避免處女生子的神學難題。針對這個問題,加爾文說,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自亞當犯罪以來,人類生來帶著原罪,這個原罪讓人沒有意願、也沒有行善的能力,而一個沉淪罪惡綑綁的普通人,怎有可能有能力拯救人類?加爾文引用的是羅馬書3章10~12節:「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在這種情形下,上帝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人類的救贖才有可能。

 以馬內利與我們同在

在22節說,一切事情,是應驗上帝藉先知所講的話:「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此處引用的是以賽亞書7章14節,先知以賽亞對亞哈斯王說的預言,當初有敘利亞和撒馬利亞兩個國家聯軍欲攻擊猶大,王非常驚惶,於是上帝差遣先知以賽亞見王,向他宣告上帝欲協助王打退敵人的攻擊。

在新約時代,上帝這段話語有著完全不同的背景及意義。「以馬內利」這個希伯來字是由2個字所合成的「複合字」,也就是「以馬內」和「利」。「利」是聖經最重要的字,就是「上帝」的別稱。在舊約中,以色列人用「雅威」來稱呼上帝,但是遇到這幾個字時,以色列人用「阿多乃」(Adonai,意思是「我的主」)取代,因為十誡的第3誡說不可妄稱上帝的名。

另外還有一個字是「El」,出自「雅各」改名叫「以色列」的故事。雅各是「抓」雙胞胎哥哥以掃的腳出生,所以他的父母把他的名字取做「雅各」,就是「抓」的意思。後來在雅博渡口,雅各與上帝的使者摔跤後,上帝將他的名字改為「以色列」,這也是複合字,是「以色」及「列」,意思是「倚靠上帝」。「以馬內」是「與同在的意思」,所以「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

我們再來看「耶穌」這個名字的意義,其實在經文當中已經對這個名字有所解釋,比較完整的講法應該是「上帝的拯救」。這個字最早出現在民數記第13章,摩西派12位探子進入迦南地探查當地情況的故事。第16節講:「這就是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之人的名字。摩西就稱嫩的兒子何希阿為約書亞。」耶穌這名字是約書亞的縮寫,意思一樣是「上帝的拯救」。

耶穌基督是聖靈感孕的神蹟,是基督教信仰非常核心的神學思想。我們每一次讀使徒信經:「阮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咱的主,伊對聖神投胎,對在室女馬利亞出世。」就是一遍又一遍宣告我們相信耶穌是從聖靈投胎及馬利亞處女懷孕生子的事實。

 理性難解的信仰奧祕

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驕傲。只要是理性無法了解和接受的事,均認為是假的,這種思想特別是針對宗教。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小時候因為參加教會的夏季學校,開始接觸基督信仰。後來固定參加禮拜天的主日學,一直到國中、高中參加青年團契,上帝福音的種子在我的心裡發芽。

只是我的內心也出現反抗的力量,一半是外在影響,一半是內在理性的思考。外在是我讀高中時,正值長老教會與政府最多衝突的時期,從1971年長老教會發布〈國是聲明〉後,政府就敵視長老教會。雖然我讀的花蓮中學是東部第一志願,學校對學生較寬容,但不包括信仰與思想。我以前常常聽到「相信宗教是好,但是不可迷信」的說法。

我記得當時學校教官在上課時對我們說:「你們啊~就算逃學、抽煙喝酒、打架,都只算是小事。但是,如果你們犯的是思想問題,那就是無藥可救的錯誤啊!」另外,差不多每禮拜一早上朝會時,教務主任會站在司令台上,唸部分學生的名字要他們上台,學生上台以後,教務主任就像「起肖」,對學生拳打腳踢。打完後,就會對所有的學生宣布,這些人是因為被登記參加長老教會所辦的活動。其實,那些學生不一定真正參加教會活動,有些只因為教會開放空間讓學生讀書,去教會讀書而受到冤枉。

內在影響的部分,就是聖經裡的神蹟故事,特別是馬太福音這段經文,變成我繼續接受基督信仰的阻礙。當時自認是受高等教育的現代人,所以漸漸對禮拜天講台上牧師的講道不滿。「難道牧師不知道聖經的神蹟故事都是假的、騙人的嗎?他如果知道,哪會有勇氣站在台上講!」內在的不滿,加上外在環境影響,讓我漸漸離開教會。雖然我仍然參加教會的崇拜與青年團契,但目的只是找朋友。高中畢業後,連教會也不去了。

但是從主日學開始到青少年的教會生活,已經打開我內心一個很大的洞。離開基督信仰後,我開始尋找其他東西填補這個空洞,前後7年的時間,我經歷道家、禪宗,每一次當我認真將那些思想當成信仰時,其實都很清楚那些不是真的。雖然佛教講人人都可以成佛,當下我也那麼相信,但是每當我臼齒痛時,我就沒辦法相信身體的疼痛是空的。

之所以能結束7年信仰流浪,不是理性幫助我回歸,而是情感上感受到信仰的溫暖與上帝同在的體驗,讓我就像浪子一樣,回到上帝懷抱,永遠不再離開。那年我父親因為癌症過世,讓我第2次感受到至親離開的痛苦和孤單,當時教會朋友的安慰,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被無條件接納的溫暖。

後來我漸漸參加教會的禮拜,但是當初離開教會的理性問題仍然存在。最後一次反抗是有一天晚上整夜與教會朋友辯論,朋友最後失望地離開,自以為辯論勝利的我,心裡卻非常心虛。最後我決定翻開書架上鋪滿塵埃的聖經,那次我的心第一次被上帝摸著了。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回家了。

如果今天有人問,馬利亞從聖靈懷孕,到底是真是假?我的回答是,這是我們用理性永遠無法理解的奧祕,或許上帝允許阻礙存在,是要我們因此認真尋求信仰,思考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就是這個故事的救贖力量。願上帝賜福每位認真追求信仰的人。&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