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向山】生命之根、文化之本

申命記3章18~22節

◎李玉霞(彰化中會王功教會牧師)

以色列人多年漂泊於曠野,上主賜土地使他們在那裡安居。摩西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但百姓未服從上主命令,不得進入迦南應許之地,這個志業終由約書亞完成。上主指示約書亞說:「你已經親眼看到上主──你們的上帝對西宏和噩兩個王所做的一切事;他也要照樣對待你們將要佔領的其他國家的王。你們不要怕他們,因為上主──你們的上帝要為你們作戰。」基督徒是基督的精兵,為公平正義不時而戰。在上主賜予安居的台灣土地上,我們為生命之根、文化之本而戰。

台灣近400年歷史裡,1627年荷蘭宣教師GeorgiusCandidius來台宣教;1636年台灣第一所學校於新港社(今台南新市)設立;1659年於蕭壟社(今佳里)創辦神學院;1961年 Georgius Candidus編譯新港語馬太福音。在文獻記錄上,西拉雅族最早與國際舞台接軌,最先受教育並擁有自己的書寫系統。然而400年來凡屬台灣的語言、文化與認同在在被宰割。如今原住民紛紛提出自治以保留、發揚自己特有文化,但至今仍需不斷向政府爭取。上主賜土地使我們在這裡安居,先民開創的土地與文化卻因各種不利因素及近年的遷村,一再被壓抑或摧殘。

先民如昔日以色列各支族的先鋒部隊,他們已得到上主賜給我們的土地,在這裡安居、延續文化。我們為何而戰?豈不是為土地、文化嗎?台灣宣教兩大奇蹟,一是1627年開始台灣宣教,1630年新港社集體接受基督教信仰,又1638年,新港的所有居民共1047位都接受了洗禮,次年擴及附近村落,共2014人受洗。另一是20世紀奇蹟──原住民全部落歸主。原住民的敬天愛地與敬虔,都是文化與土地最佳開創者與守護者。

從第一支信主並開創文明的西拉雅族,到多數原住民歸主,繼之意識覺醒並開始正名、還我土地與要求自治等活動以來,我們秉持對土地的愛與對上主的敬畏,深信與以色列人爭戰的上帝,也與台灣百姓一同爭戰,讓我們的文化能永續綿延。

1.母語文化:台灣是上帝賜與我們為業的土地,也是孕育多元文化的母親。文化是生命、是根、是傳承、是宣告;文化是先民的腳蹤,是其智慧的結晶,是命脈相傳,是優美的傳統。寶島台灣活躍著數十個族群,尤其是原住民與土地所結合的文化篇篇扣人心弦。台灣是多元文化的共同體,宜彼此認識、尊重,好讓美麗的文化在寶島台灣繼續生根,並躍身於國際。

上主賜予土地,為要使人們在其上安居,先民的生活處處可見山海智慧,編織著踏實而獨特的文化;多元的文化訴說著上帝創造的美妙。台灣每個主日以近20種語言同時敬拜上帝,多元族群的母語是文化的根。

在無文字的時代用母語傳唱歌謠,是對生命的禮讚。歌謠是對宇宙的對話、禮讚與感恩,失去母語,文化將根斷,連認同、價值觀、思想都會像浮萍。父母、家庭、學校教育是奠定生活文化的根基,生活文化是族群的榮耀。新《聖詩》中有70多個國家的文化曲風,其中有些保留原文,如337首〈主,阮求?憐憫阮〉是用2000多年前耶穌所講的亞蘭語。其他還有台灣各族群最經典的歌謠,學習用不同語言來敬拜美妙無比。

2.祖靈文化:各族群有其慎終追遠之道,是族群意識主軸。今日原住民大多信主,基督信仰依然可以落地生根。當人們敬天愛地,就與造物主更親近了。

3.祭典文化:以達悟族的「飛魚文化」為例,在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方式,捕不同的魚類,不僅調節了海洋魚類的生態,而吃飛魚的季節限制,也遏止了人類濫捕、貪婪的情況發生。達悟族人視飛魚為上蒼賜予的神聖物品,因此要以敬畏戒慎的心對待。因信耶穌,傳統祭典文化可與基督信仰連結,各族群祭典文化豐富也是傳福音的切入點。

4.手工藝文化:各族群有其獨特手工藝,其巧思充分表達在雕刻、手工藝與建築上。噶瑪蘭族以香蕉絲編織聞名,新社「香蕉絲工坊」傳承噶瑪蘭文化,佔有重要角色,也串起噶瑪蘭記憶。噶瑪蘭族人最可貴、最引以為傲之處,在於日常生活作息中保存了噶瑪蘭文化。另外,哪一族石板屋與達悟族地下屋文化蘊藏建築之智慧與美,這些都塑造了台灣多元文化的面向。

原住民文化藝術、手工藝品種類相當多,許多飽受天災摧殘的災民也因著手工藝文化,更有信心和能力面對未來。巧手的工藝不就是參與上帝的創造嗎?

5.音樂歌謠文化:各族群用生命傳唱先人的生活文化、禮讚自然界之美。基督徒用音樂敬拜主,在教會發光發熱。

6.紋面文化: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的傳統中具有「紋面文化」,男子必須驍勇善戰、女子則要具備純熟的織布能力才能獲得紋面的資格,沒有紋面的族人,將難立足於社會。紋面文化與靈魂不滅的Utux神靈信仰有關,唯有紋面者,死後其靈魂才能回到Utux神靈的身邊。然而,我們能在基督裡找到永生之路,祂就是道路、真理與生命。

7.狩獵文化:原住民狩獵文化代表勇士、榮耀、恩賜、分享。獵人是勇士,他可在獵場馳騁;獵物是上天的恩賜,存感恩之心樂意分享。狩獵是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狩獵文化是原住民命脈的延續,狩獵報戰功是一種分享。

狩獵和原住民文化息息相關,過去奔馳山林的原住民靠著狩獵維生,因此,狩獵文化成為原民文化核心。阿美族每年年終最後一個祭典「捕鳥祭」,族人會先祭拜祖先後再打獵,並把捉來的各種野鳥煮來吃,代表敬老及分享的意含。感謝主用獵物來供養萬民。

8.運動文化:原住民有勇猛的體能,在各項運動中常代表台灣揚名國際,但國家的照顧與栽培尚嫌不足。2010年底,布農族運動會在信義鄉羅娜國小舉行3天,藉此傳承族群運動文化、加強社群內聚力量,展現布農族團結的精神。

土地、語言是我們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本。今日原漢一同生活在台灣,擁有共同的母親,孕育獨特且多元的文化,這是台灣的驕傲!如今政策對原住民等少數文化有偏頗,我們若偏離上帝所賜的道,就無法在此得為業;我們的文化若失落,日子必不長久,也無法得享平安。讓我們高呼:「台灣文化,讚!」

舉目向山祈禱會

主題:生命之根 、文化之本

序樂:(靜默)

聖詩:新《聖詩》7首〈行佇山林小路吟詩謳咾〉

祈禱:以天為居所,以地為腳凳的主,感謝?賜祖先有智慧在山林闢有古道,在平原間留有文化街。凡人走過的必留痕跡,感謝?讓先民締造許多文化,深具特色又豐富台灣資產。奉靠耶穌聖名,阿們!

回應詩:新《聖詩》306首〈我的心,你著謳咾主〉第1節

【舉目向天來領受】

聖經:申命記3章18~22節

回應詩:新《聖詩》190首第4節〈上主的訓誨正確,使人的心眼明亮〉

信息:生命之根、文化之本

聖詩:新《聖詩》40首〈我目舉起向天〉

祈禱:賜智慧的主,我們的生命本乎?並安身立命於斯土。雖然我們有不同族群生活在台灣相互融合,但也保存各自獨特的文化,因而堪稱為「美麗島」。這個小而美的國家擁有?創造多元文化之美,我們必須學習尊重、欣賞與包容,如同?造萬物使各得其所,並讓它欣欣向榮一般。奉主耶穌聖名,阿們!

【舉目向天來祈禱】

聖詩:新《聖詩》285首〈請來,恩典的君王〉第2節

代禱:

1.尊重不同文化:主啊!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所造與恩賜各族群不同的文化,無論是語言、服飾、慶典、音樂歌謠或生活習俗,無不表達對土地、環境的共存同榮。開我們的心胸,能尊重並欣賞不同文化之美。

2.促進族群文化交流:宇宙的主,?造萬物各得其所,人類文化各自展露特色,但缺乏交流時會產生誤解,祈求?賜我們寬闊心胸能擁抱不同文化,讓?創造之美意落實在族群的互動上。

3.享有公平正義:公義的上主,各族群都是?的傑作,不容許被邊緣化或受到其他族群的壓榨。懇求?幫助我們呼喊:還我原住民語言、土地、尊嚴與自治權,並享有公平正義的社會國家資源,讓族群文化交織成璀燦的彩虹,綻放光芒於斯土斯民。

4.以文化做為傳福音的切入點:豐富的主,請賜智慧使我們在接納、欣賞不同文化之際,洞察傳福音的切入點,好使福音扎根在斯土斯民。

回應詩:新《聖詩》337首〈主,阮求?憐憫阮〉

  (代禱完唱或每一項祈禱後吟唱此詩)

【舉目向天受差遣】

彼此祝福:彼此握手並說:「文化命根,你我珍惜。」

聖詩:新《聖詩》401首〈願全能主上帝〉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