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不要怕,耶穌復活了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八:1-10
撰文:盧俊義牧師
過了安息日,星期日黎明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跟另一個馬利亞一起到墳地去看。2忽然有強烈的地震,主的天使從天上降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3他的容貌像閃電,他的衣服像雪一樣潔白。4守衛們驚嚇得渾身發抖,像死人一般。5那天使向婦女們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要找那被釘十字架的耶穌。6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他已經復活了。你們過來,看安放他的地方。7你們趕快去告訴他的門徒:『他已經從死裡復活了,他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會見到他!』要記住我告訴你們的話。」8婦女們就急忙離開了墳地,又驚訝又極歡喜,跑去告訴他的門徒。9忽然,耶穌在路上出現,對她們說:「願你們平安!」她們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10耶穌對她們說:「不要害怕,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到加利利去;在那裡,他們會見到我。」
四本福音書記載有關耶穌復活的神蹟都不一樣,但四本福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墳墓中沒有耶穌的身體,因為耶穌復活了。復活的耶穌並不在墳墓中,這一點可說四本福音書裡共同的特點。再者,復活的耶穌,留下來的墳墓裡面有光照耀著。第三個特點,就是發現耶穌復活,都是遠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到耶路撒冷,且親眼看著耶穌被釘十字架,並看見亞利馬太的約瑟將耶穌安葬之後才懷著悲傷的心情回家去,但卻在隔天清晨就又趕去探墓的那些婦女。除了馬可福音之外,騎它三本福音書都記載說,這些最先獲得天使啟示的婦女,都曾試著要將所看見的情景很詳細地告訴耶穌門徒,可是沒有人會相信她們所說。但這至少說明了一點:最先發現耶穌復活的,是這些婦女,而將這信息傳遞出來的,也是這些婦女。
雖然這樣,馬太福音有幾個特點很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忽然有強烈的地震」,這是馬太福音特有的資料,作者用這種方式來說明墓穴門口原本有塊大石頭堵住,並不是誰去動它,而是「主的天使從先上將下來,把石頭滾開」,否則,依照馬可福音第十六章3節的記載,說這些婦女還在心裡盤算著:「有誰能幫我們把墓門口的石頭滾開呢?」這樣大的石頭不是一般人的能力可以移動的。現在會滾開,是因為在大地震之後,天使從天上下來把該塊大石頭滾開了。馬太福音這樣的寫法,正好說明了耶穌的一生,從降生開始有天使下來,帶領約瑟和馬利亞到埃及去避開希律王滅族大屠殺的災難。然後在他死後復活之際,也有天使降下來看守著墳墓,要讓這些來探墓的婦女看到耶穌的榮耀。
再者,在馬太福音作者筆下,耶穌去世時發生地震,現在耶穌復活了,也發生地震。地震,在先知文獻中,用來表示上帝的審判和懲罰,在耶穌預言災難來臨時,也是「到處有嚴重的地震」出現(參考馬太福音廿四:7)。
二是:墳墓的洞口原本有羅馬兵丁守衛著,這些守衛是彼拉多派給猶太宗教領袖們的,為的是要防止有人「盜墓」。但即使如此,也無法阻擋耶穌復活的力量,因為復活並不是人的能力所及的神蹟,這是來自上帝親自奇妙的作為。原本在看守墳墓的守衛,如今看見這些景象,是嚇到好像「死人一般」,且是「渾身發抖」。他們會有如此反應,很可能跟受到大地震,又親眼看見天使推開了大石頭,因而驚嚇過渡的緣故。這也說明了,想要用人的力量堵住上帝的作為,那是只會給自己帶來驚嚇到如同死了一樣的危險和愚蠢。
三是:馬太福音很清楚地描述天使的形狀,包括有:容貌像閃電、衣服潔白如雪。這些景象都在表明天使的樣式就像「光」,且是極大的亮光,足夠讓人看到了會心生震撼。這樣的形容,很像耶穌在山上變了形像的樣式(參考馬太福音十七:2)。
由於復活是上帝最偉大的神蹟,因此,根本就無法用我們人的經驗或是智慧來了解。約翰福音第二十章就有很特別的資料,用來描述復活的耶穌最先顯現給馬利亞看見,並且和馬利亞直接對話,這種死後復活所出現的景況,是我們無法想像得到的:
第一幕:耶穌站在馬利亞的身邊,問她:「婦人,你為甚麼哭呢?你在找誰?」馬利亞以為他是管園子的人,所以對他說:「先生,如果是你把他移走的,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好去把他移回來。」(約翰福音二十:14-15)
第二幕:當耶穌的門徒聚集在一起,門緊緊地關著,因為他們怕猶太人的領袖,那時候,耶穌顯現,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約翰福音二十:19)
第三幕:一星期後,門徒又在屋子裡聚集;多馬也跟他們在一起。門關著,可是耶穌忽然顯現,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從以上三幕有關耶穌復活後給馬利亞和門徒們看見的情景,可以發現一個共通的現象,就是復活的耶穌已經讓以前他最親近的人不認識了,這些人包括與耶穌非常親近的婦女,以及耶穌的門徒。怎麼會這樣?這樣的復活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再者,當門徒聚集的時候,房間的門是緊閉著,可是耶穌怎麼能夠進去,且沒有人知道到底是怎麼進入屋內的?
路加福音第廿四章也有很類似這樣的寫法,作者在該章提供這樣的情景:
第一幕:在前往以馬忤斯這村子的路中,有兩個門徒一邊走著一邊談論著有關耶穌復活的事情。耶穌親自走近他們,同他們一起走;他們看見他,卻不認得他。直到後來進村子了,且一起吃晚餐時,他們才從吃晚餐耶穌擘餅給他們吃時,他們才發現原來這位一路上跟他們同行的先生就是復活的耶穌,但卻在同一時候,耶穌忽然不見了(參考路加福音廿四:13-35)。
第二幕:正當這兩位親眼看見耶穌復活的門徒,將他們所看見的去告訴其他門徒之時,忽然,復活的主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並且還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這句話,而看見這景象的門徒門是驚惶戰慄,以為看見了幽靈(參考路加福音廿四:36-42)。
上述資料提供一個非常奇異的現象:復活的耶穌,是來去無蹤無影,沒有人知道他甚麼時候會來,更不知道他甚麼時候突然離開消失了。
這幾則復活的神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吃飯的時候,他們突然間眼睛亮了,才看出來是耶穌。而吃飯就是讓他們看見復活的耶穌是真實的,並不是幻影。
「你們過來,看安放他的地方」,這是馬太福音非常重要的語句,表明這位天使成為這兩位婦女的導覽者,讓她們親眼看見耶穌埋葬的地方。對照約翰福音第二十章至7節的描述,說明當時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德慕用麻紗裹著三十公斤的香料,包裹耶穌的麻紗還在墓穴中,且「頭巾沒有跟麻紗放在一起,是捲著,放在另一邊」。依照約翰福音這樣的描述,主要在說明耶穌能離開墳墓,絕對不是外人加工、協助,而是都沒有經過任何人為的力量加工。這說明了除非來自天上的力量,才有辦法像這樣都沒有動過裹屍布。天使讓兩位馬利亞看,她們就成為主要見證者。
馬太福音提供一個來自天使重要的信息,就是天使告訴這兩位馬利亞,要她們趕緊將這大好的消息告訴耶穌的門徒,並且要叮嚀門徒們記得趕往加利利去等候耶穌。這是在最後晚餐中,耶穌事先與門徒有約定,當他復活之後,要先到加利利去,要門徒記得去那兒與他相會(參考馬太福音廿六:32)。耶穌會用這種事先約定的方式,也是在表明他一定會復活。只是當時門徒並沒有注意耶穌所說的話。因此,這裡再次提醒兩位馬利亞這件事,要她們去轉達給門徒知道曾有過這樣的約定外,也是在告訴門徒,他已經復活了。
為甚麼是加利利?這是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的共同觀點,路加福音的觀點則是認為耶穌會和門徒在耶路撒冷相會。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說是在加利利,這一點可能和早期教會發展的情景有關係。因為早期教會發現在教會內部已經有了階級存在,從使徒行傳所提供給的資料來看,可看到早期教會發展確實很快、迅速,從原先的一百二十名聚會(參考使徒行傳一:15),突然間增加到三千多人(參考使徒行傳二:41),又持續增加到「光是男人,數目將近五千」(參考使徒行傳四:4)。而當使徒保羅回到耶路撒冷去的時候,基督徒人數已經多到「數以萬計」了(參考使徒行傳廿一:20)。可以想像得到,在這種數以萬計的信徒當中,要怎樣管理出一個秩序井然的信仰團契,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基本上這需要有很好的管理制度,而有制度,就會有輕重、高低的領導階層之分。就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門徒的地位在無形中就日趨重要。
而加利利則是耶穌傳福音的地方,在耶穌傳福音的過程中,他都一再教導門徒要有謙卑如僕人的心。他一再告訴門徒,在一般政治領導階級的地方,有所謂高低、貴賤之分,但在信仰團契不是這樣;反而是居首的,要作大眾的僕人(參考馬可福音十:42-45)。在最後晚餐的時候,耶穌曾以替門徒洗腳來表示僕人的身份(參考約翰福音十三:1-20),他甚至斥責門徒爭取坐大位置的歪念頭(參考馬可福音九:33-37、十:35-45)。因此,加利利對門徒來說是一個很好回顧過去跟隨耶穌腳跡的歷史,讓他們知道當年耶穌是怎麼與貧困的人在一起,跟那些社會所唾棄的「壞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這樣就會幫助門徒們有謙卑、放下身段的用意。這對早期教會因為發展快速,加上信徒人口遽增帶來無形的力量,導致門徒們在不知不覺之中忘記自己是誰而會扮演著領袖的角色,很可能使他們陷入猶太宗教領袖那種自命權威的危險。因此,提醒他們前去加利利,就有如當頭棒喝的儆醒作用。
另外有一點:不是人找到復活的耶穌,而是復活的耶穌親自顯現給人看到,這一點認識是非常重要的。耶穌曾告訴他的門徒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指派你們去結那常存的果實。」(約翰福音十五:16)這是聖經給我們清楚的信息。上帝因為愛我們,四處尋找、呼叫人悔改歸向祂。
對於耶穌復活的消息,不但是看見的人驚訝,連聽的人都會有極大震驚的反應,當這兩位馬利亞聽見天使跟她們這消息之後,她們的是「又驚訝又極歡喜」,這是非常正常的反應。會「驚訝」,因為這是不可能有的生命經驗。「極喜歡」,是因為天使親自向她們見證耶穌復活的大好信息。這是最偉大的神蹟,她們卻是最先聽到的消息,且是親眼看見墓穴是空的。因此,她們要趕緊「跑去告訴門徒」,就像前面說過的,馬可福音第十六章8節,說這兩位馬利亞是跑離開墳墓之後,嚇到不敢將此事告訴門徒。而路加福音第廿四章11節記載,說門徒聽到之後,有些人並不相信,且還以為這些婦女是胡說八道。但馬太福音作者說,她們兩人還在路上的時候,復活的耶穌親自向她們顯現,這點才是最大的福氣和恩典。這也是馬太福音特有的資料,也從這裡看到四本福音記載最早遇見復活耶穌的,就是這兩位馬利亞。
復活的耶穌對這兩個馬利亞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這也是耶穌差派門徒去傳福音時,進入接納他們的家庭時,第一句要說的請安話語(參考馬太福音十:12)。因為前面已經有天使向她們說明過,因此,當她們聽到耶穌這樣的話時,她們是一點也不意外,隨即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這樣的寫法很清楚在表明復活的耶穌,是真實身體的復活,不是虛幻的。這也是為甚麼當早期教會內部對復活的事頻頻發生爭論時,使徒信經就特別強調說「我信肉體的復活」這種信仰告白的內容。
今天也有許多基督徒一直在問說:復活是靈魂的復活或是肉體也復活?別忘了,當復活的耶穌顯現給門徒看見時,路加和約翰這二本福音書,都是用吃飯來表示。耶穌真實肉體的復活,就是用吃來表示出來。馬太福音用兩位馬利亞抱住耶穌的雙腳拜他,也是在表明耶穌確實是肉體的復活。約翰福音還特別引用多馬的不信,說非要觸摸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的釘痕,摸到耶穌的肋旁,否則他是不會相信的。當耶穌再次顯現給他和其他門徒看見時,就是這樣跟多馬說:「把你的指頭放在這裡,看看我的手吧;在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只要信!」(約翰福音二十:27)這時候,多馬驚訝到快說不出話來,只能說:「我的主,我的上帝!」而耶穌的回應是:「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約翰福音二十:28-29)
看吧,這就是復活的神蹟,不是非要親手觸摸到、親眼看見到才算,有信的人,生命就會有復活的神蹟開始動工。基督教會兩千年來能夠持續傳承下來,就是因為真實的確信而存活下來。
復活,可說是基督教信仰最偉大的神蹟,而這已經遠遠超出人的能力所能理解的範圍。這也是耶穌對多疑的多馬所說的「不要疑惑,只要信」之因。
聖經默想:
1.最早得到耶穌復活的信息,是這些從加利利就跟隨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的婦女,特別是馬利亞等幾位一直協助耶穌傳福音事工的婦女,而不是耶穌的門徒。更奇怪的是當這些婦女去跟這些門徒傳遞耶穌復活的信息時,門徒們的反應很奇怪,路加福音的作者描寫她們的反應是「以為這些婦女胡說八道,沒有相信她們的話」(參考路加福音廿四:11),從這裡可以看出,復活的信息在剛開始的時候,簡直讓聽到的人都無法相信。即使使徒保羅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基督顯現在他眼前,當他出去傳福音時,還是有人不信,這可從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看得出來。為甚麼會這樣?
2.為甚麼是婦女們會先得到復活的信息而不是門徒?教會二千年來的歷史,婦女對福音事工的貢獻最大,她們總是毫無怨尤地奉獻時間、財力、人力等,在協助福音的事工,不僅耶穌的時代如此,使徒保羅的時代也是這樣。即使到今天的世代,在各地教會都是一樣。為甚麼會這樣?先生們呢?困難在哪裡?
3.想想看,復活的耶穌並不在墳墓裡。因此,如果我們相信因為信耶穌而得復活,那麼,我們對墳墓應該有甚麼看法?為甚麼有很多基督徒去世了,還是對墳墓很講究,甚至用很多錢建造昂貴的墳墓?如果我們在世上的生命旅途是過客、寄居的(參考希伯來書十一:13),那麼,建造美麗昂貴的墳墓又是在說明甚麼呢?
代禱事項:
1.為心中一直有懷疑而無法確信的兄姊代禱。懇求天父能親自開起他們的心門,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而會確信:復活的耶穌就在他的身邊。
2.為世界各地傳遞復活信息的福音僕人代禱。懇求上帝賞賜給他們有更智慧、信心,和勇氣,知道怎樣將耶穌復活的信息傳開來。
3.懇求天父賞賜給我們有堅定的信心,無論遇到多麼艱難的處境,我們都深信:復活的耶穌與我們同在,陪伴著我們走過世上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