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真實的悔改,共生的團契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李新元(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總幹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最近藝人教會事件,引起各界關注基督教界的發展。面對非基督徒對教會現況的質疑,我們基督徒往往只是用聖經解釋或跟著批判。然而,遇上基督教與社會脫節甚至被貼上反智標籤的問題,許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只是拿著前輩的信仰遺產和進步口號批判新興教派,但在人數增長、事工動員和青年參與方面,長老教會的實況,顯得蒼白無力。

面對這種狀況,我才猛然意識到曾經犯下的錯誤。在文明進步的史觀下,我這位受長老教會教育長大的信徒,因擁有宣教師文明進步的文化遺產,習慣用高人一等的思維看待台灣社會和其他教派的現象,卻從未反省自己是多麼傲慢和自以為義。

回顧歷史,宣教師和信仰前輩並非如此教導我們。早在荷蘭時代,荷蘭宣教師發展新港文書。19世紀開港之後,巴克禮牧師邀請貢生林茂青,教導宣教師中國歷史和文學知識,甚至後來高俊明牧師開拓玉山神學院,主張對原住民進行母語宣教等。

過去,我們曾經跟隨謙卑與土地對話的福音腳蹤;現在面對敬拜讚美、同性婚姻、甚至是教會母語推展等運動,我們卻分裂成兩種聲音。一方堅持自認聖潔和傳統價值才是唯一且正確的方案;另一方認為堅持信仰價值的人是反智且落後,自己的觀點才靠近基督的愛。然而,雙方之所以彼此爭吵攻擊,都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歷代信仰前輩一直與台灣社會互動與對話,且持續謙卑聆聽和回應這片土地的需要,才有今天的產業。

基督徒在台灣之所以被人記念,是因為我們與這個多元的島嶼建立了共生共榮的團契:放下論斷與責備,認識在地文化、認識服侍群體的生命經驗,甚至同理許多不同立場與需要的社群,以基督的愛出發,和他們同哀哭與喜樂,甚至捍衛他們的權益,即使他們從未聽過或認同基督教。

因此,面對近期教會界的種種紛擾,應該反省的是:我們是否揹起自己的十字架,以自己的改變成為福音的見證?我們是否從基督與信仰前輩的眼光去服事周遭的人,謙卑聆聽彼此的聲音,同理他人的立場,並透過彼此相愛,帶給所有人平安?在這個觀點上,我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真正的罪人,因為我仍囿於自己的有限而不小心傷害別人。因此,更需要上帝的話語來修剪我,以及主內兄姊彼此提醒和包容,才能持續跟隨上主。為此我獻上感恩,因為一切的一切,皆非我所努力,而是上帝白白給予。

在這個受挑戰的時刻,邀請大家用不同的眼光,看見社會對基督徒的期待與失望,並透過自身的修剪和行動,踏出傳福音的第一步。或許過程會相當辛苦,但透過彼此相愛,相信我們都會經歷福音的。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