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尋愛 勇敢追求主賜良人

&nbsp面對結婚率下滑、初婚年齡提高 &nbsp教會應看重未婚聯誼幫助青年走入婚姻

&nbsp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台灣近10年的結婚率震盪下滑,初婚年齡也不斷上升。甚至社會上對於適婚男女為何不願步入兩性關係,也出現了所謂「草食化」的討論。在基督徒社群中,又時常充斥著「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的態度,致使許多青年在不敢、不願、不想,或是被某種既定規範限制下,無法尋得共度一生的良伴。

然而,同時也有許多人選擇跨出既有的界線,他們在傳統的期待之外,找到了上帝預備的另一半。本期《台灣教會公報》選擇了跨文化、跨年齡、跨宗教、跨國家等4個向度的例子,與讀者一起思索,如何跨界尋得真愛。

&nbsp

【邱國榮專題報導】國人對結婚的熱情加溫?內政部長江宜樺去年底指出,2010年1至10月國人結婚對數共計11萬2020對,較2009年同期增加1萬9055對,大幅回升20.5%,全年的結婚總對數,雖然尚未發布,但是預估將較前年有所提升,水準會接近2005與2006年。可是,這看似回溫的結婚率,若是拉長了時間觀察,結婚率仍舊呈現下滑趨勢。

回溯至2000年,當年的結婚率是8.3&amppermil,也就是每千人中有8.3對新婚夫婦,隨著時間一路震盪下滑至2009年的5.0&amppermil,雖然內政部看好去年的結婚率可望恢復至2005、2006年的6.3&amppermil水準,但是總體的走勢仍舊是往下降。

為何去年的1至10月會較前年同期,成長20.5%?江宜樺在公布最新數字時指出,主要係前年適逢不宜婚配的「孤鸞年」,而去年適逢民國99年,該年的9月9日為黃道吉日,再加上99有長長「久久」之意,使得當日結婚的對數,創下近20年來單日結婚最高對數的紀錄,又同年的10月10日更寓涵「十全十美」的意思,因此才造就了去年結婚率的提升。

除了結婚率下降,更進一步需要關心的是結婚年齡逐年遞增的問題。依據內政部統計,按初婚的新郎、新娘年齡分,2009年的新郎平均年齡是31.6歲、新娘為28.9歲,均較前年增加0.5歲。拉長時間觀察變化,1999年的新郎平均年齡是30歲,到了2009年則是31.6歲,結婚年齡遞增了5.3%,而用同樣的時間看新娘年齡的遞增,從1999年的26.1歲到2009年的28.9歲,遞增了10.7%,足足高過新郎2倍;換言之,女性結婚年齡遞增的速度如果繼續高於男性的話,「女大男小」的組合將會越來越多。

此外,隨著年齡層愈輕,能接受女大男小配的比例也愈高;目前30至39歲的年齡層,妻子年紀較大的比例上升至12.34%,而20至29歲的女大男小的情況則突破2成,達22.22%。

我國異國聯姻配偶的國籍相當多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目前仍以東南亞、中國(含香港與澳門)的配偶占多數。目前以中國籍的人士以1萬1019人居冠,占了62.84%,其他外國籍者6515人占37.16%;後者主要集中於東南亞地區,若按其國籍別觀察,以越南人最多,印尼人次之,日本人居第3。

教會是社會的縮影,根據上述的資料推測,教會裡的未婚男女的年齡應該是跟著社會逐年攀高,結婚率也同步跟著下滑,而教會圈裡也不乏異國聯姻與打破傳統男大女小疆界的婚姻,本報邀請了幾位跨越傳統婚姻界線的當事人現身說法,分享他們是如何能夠「跨越界線愛上你」!

關於婚姻,經常協助七星中會婚姻部舉辦未婚青年聯誼活動的基隆中山教會牧師賴德卿說:「婚姻是上帝的恩典!」因此,她經常鼓勵未婚的男女要勇敢去追求婚姻,「婚姻既然是上帝的恩典,教會界就要看重未婚聯誼的事工。」而且從每次活動報名的盛況便可以得知,未婚男女對該事工的需求確實殷切。但是,教會舉辦的未婚聯誼,往往女性參與人數多於男性,不過該中會近年所辦的未婚聯誼,卻能夠保持著男女參加者各半的比例,也使未婚青年趨之若鶩。

賴德卿分享如何達到男女比例各半的技巧,她說,女性基於安全感與忠於信仰的緣故,多數期待配偶是基督徒,反觀男性的表現則是「可有可無」居多,因此辦活動時得先聯絡男性,並且確定好男性人數後,再開放相對的名額讓女性報名,如此便能夠創造出男女各半比例的聯誼,活動也才會跟著精采可期,因而形成了良性循環的該項事工,也就能夠獲得好評。

跨越文化的隔閡

布客結夫妻 用信仰克服萬難

【陳韋鑑採訪報導】為了獲得與心愛的布農少女交往的機會,一位客家青年走進了教會,從此改變2個人的生命;如今,他們是有著3個女兒的牧師與傳道,為了記念這段感情及2人的族群,大女兒取名為「白布客」。

故事中的男主角,白布客的父親就是一直在客家福音事工深耕的溫宏敦牧師,他從一個初代信徒,接受信義神學院裝備、歷經牧會以及客家宣教神學院的事工;而白布客的母親,來自台東布農族的白美月傳道在客家宣教神學院畢業後,目前則是客家福音協會的主要同工。

故事從一家醫院開始,當時的溫宏敦、白美月以及她的大姊,都是一個醫院裡的同事,相識半年後,眾人眼中務實的溫宏敦向她的大姊提出想追求白美月的想法,回想當年,白美月說:「當時大姊沒有提出經濟上的要求,也沒有因為他輕微小兒麻痺而拒絕,只提出一個要求,就是要他信耶穌。」對一個傳統客庄地區長大的年輕人來說,改變信仰是個非常重大的事,更何況信耶穌之後,只能開始交往而已;不過當時溫宏敦就在桃園開始固定教會聚會、查經,甚至與牧師一起探訪兄姊,他不只是以一個承諾來看信仰,而是認真的用生命去認識。白美月後來辭去了工作,回到台東的部落裡,2人開始書信往來,半年後溫宏敦受洗、再經過半年的交往,2人順利結為連理。

出身於客家庄的溫宏敦改變信仰,並沒有承受太大的家庭壓力,白美月表示,感謝神,可能是溫宏敦的腳不方便,所以當初與家人提到要信耶穌、要娶原住民都沒有被反對,更因為牧者、兄姊於公公癌症時的陪伴,使公公也受洗成為基督徒,還立下遺囑,要每個兒子都信主,成為村子裡第1戶舉辦基督教喪禮的家庭。「當時的宗親們直接站出來反對,直到聽了公公的遺囑錄音後,才勉強接受。」白美月說,公公過世後,溫宏敦決定舉家遷回鄉下與母親同住,「剛回鄉下的時候很多人等著看我們信耶穌的,搬回來要靠什麼過日子,再加上先生後來受到呼召,決定為了客家福音而獻身讀神學院,的確是有過經濟上辛苦的時光。」但是神在各方面都滿滿賜福這個家庭,白美月回憶,溫宏敦要開始牧會前,有一天婆婆忽然來說:「我兒子要牧會了,我不能再拜拜了。」而後就與大姑2人同天受洗,白美月說:「我們真的沒有做什麼,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

在公主與王子結婚後,依然要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更特別的是客家文化與布農文化的差別。提到文化差異,白美月說,婆婆堅持女人家早上起來要先把全家衣服洗好,這讓不同文化下長大的她有時無法照辦,「不過我老公從來不會轉述婆婆告狀,而且當婆婆急起來罵我時,我的客語程度就開始聽不懂,等到孩子翻譯時氣也消了。」

另一方面,雖然深耕客家福音,但是白美月還是在寒暑假都讓3個女兒回到部落去,讓她們熟悉部落的生活與文化,「大女兒白布客就很認同自己的布農族身分,」白美月提到自己當年也在文化認同中拉扯,婚後10年間一直很想回部落生活,但是當時為了照顧婆婆只好順服,如今受到客家福音的呼召,「早就認同了,自己也不知道呢!」白美月爽朗的笑著。

跨越年齡的差距

女大男小不成問題&nbsp年紀越輕越不介意

【邱國榮台北報導】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女主角小龍女的年齡大男主角楊過6歲,而他們的俠客戀情,讓眾多讀者回味再三,在心底迴盪。「年齡不是愛情的距離」這種打破傳統觀念的姻緣,也在「娶某大姊坐金交椅」的台灣俗諺裡找到相似的肯定,雖然這句諺語帶有父權思想的味道,但是祝賀之意,早已經勝過不討人喜的沙文主義,並讓人進一步思索,新娘年齡大於新郎的婚姻中,那耐人尋味的幸福滋味。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目前台灣夫妻的年齡差距,妻子年齡大於丈夫的比例,在20歲以上的所有夫妻中,丈夫較妻子年長的總比例約8成。在丈夫50至59歲的年齡層中,妻子較丈夫年長的比例僅有6.81%,40至49歲的年齡層中也只有8.21%,但是到了30至39歲的年齡層,妻子年紀較大的比例則上升至12.34%,而20至29歲的年齡層中,女大男小的情況則突破2成,達到了22.22%。顯見隨著年齡層降低,年紀愈輕,「女大男小」配的比例也愈高。換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娶某大姊坐金交椅」的情況愈來愈常見,再也不是特例。

超越小龍女與楊過的6歲差距,而且鶼鰈情深的夫妻肯定不少,除了知名藝人曹啟泰與夏玲玲之外,內湖教會中也有1對相差9歲、婚齡即將邁入18年的夫妻;當事人蕭淑芬說:「當初面對婚事,當然有傳統包袱的壓力。」至於夫家,因為丈夫的父母早逝,所以反而沒有來自夫家的壓力。她回憶,在婚前,民間信仰的娘家人出乎意料的,竟然基於2人同信基督的理由,而主動關心起這樁婚事。

「年齡真的不是問題。」蕭淑芬說,維繫良好婚姻關係,有同樣信念的生活哲學最是重要。「我們共同的信仰,就是我們共同的生活哲學。」因為信念相同,所以彼此共同關心的話題也多,生活中隨時能夠產生共鳴,有了經常性的共鳴也才有習以為常的親暱,許多夫妻視大庭廣眾下牽手走路為畏途,但對他們來說,卻是最稀鬆平常的事。

跨越國家的界線

語言無法澆熄熱情&nbsp共同志願維繫彼此

【陳怡萱專題報導】台灣西拉雅碰上菲律賓會擦出什麼火花?結婚近20年,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Uma Talavan)與先生萬益嘉(Edgar Macapili)之間,以「愛的火花」跨越國境。採訪中聽不懂華語的萬益嘉常會用台語和英語表達與萬淑娟相同的想法,當萬淑娟笑說:「你比較包容我,」萬益嘉會接話:「我卡愛妳啦!」他們倆認為,這樣打情罵俏是婚姻中「愛情滋潤」很重要的方式。

萬淑娟從台南神學院畢業後,前往菲律賓短期進修,由於水土不服,加上思鄉嚴重,當地的同學萬益嘉便開始照顧她。她說:「我是被他的體貼感動啦!」他說:「當時就覺得這個女生『足水』(很漂亮),就把她追求下來。」由於2人個性都帶有南島的熱情樂天,加上同樣的信仰與音樂專攻,半年後就結為連理。

然而,2人不曾因國籍、文化不同而產生衝突,細問之下,原來萬淑娟自小家教開明不受限,使她對新事物有好奇感,而萬益嘉則帶有菲律賓Bisaya族「凡事都好、不計較」以及「尊重女性」的性格,2人很好溝通。萬淑娟說,他們就跟一般的家庭一樣,偶爾也需要協調,但她不覺得是文化背景不同的關係。

萬淑娟在菲律賓看見不同國家的同學盡情展現自己的文化,受到極大衝擊,「這讓我去思考『我的文化可以帶來什麼?』」回台灣後一腳踏入西拉雅的世界。她形容追尋西拉雅就好像碰觸到一個寶盒,越挖掘就越是無限驚奇;而萬益嘉起初因她而認識西拉雅,當理解越多,也越傾身投入,2人全力爭取西拉雅族正名及復育沉睡已久的文化。「我們有共同的生命志願,這是上帝的奇妙安排。」萬淑娟說,2人至今遇到最大的障礙是語言,但不懂華語的萬益嘉卻因天性樂觀,就算比手劃腳也能交朋友。萬益嘉笑說常有人問他「能不能適應這裡啊?」其實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萬淑娟與萬益嘉,是夫妻,是戀人,也是夥伴和同工,萬益嘉說:「結婚也要維持是lover」,萬淑娟則強調:「我們沒有要塑造模範夫妻形象,只是一直很珍惜彼此的相遇!」

跨越宗教的藩籬

信仰不是感情阻礙&nbsp勇於追求上主預備

【李信仁專題報導】許多基督徒女性希望伴侶的信仰相同,但在教會機構任職的陳姊妹認為,男友不是基督徒反而更自在,因為少了教會裡過多「關愛眼神」,她認為宗教信仰不是2人能否合得來的關鍵,重要的是相同的價值觀、政治理念與人生目標。

「我不會找圈內人當對象」陳姊妹直言,教會裡談戀愛壓力很大,有很多人盯著看,因為教會界圈子不大,戀愛交往常成為話題焦點,「過度關心的人太多,這樣交往多痛苦啊,打死我也不找長老教會的對象!」

陳姊妹覺得只要對方能夠尊重基督教,不會強迫她拿香就可以了。男友來自民間信仰家庭,但從她身上知道長老教會關懷台灣社會,反而使他對教會充滿敬意,陳姊妹看到男友的成長,宗教信仰不是感情阻礙。

2年前陳姊妹結束一段6年的感情,她重新檢視自己和過去戀情,希望交往對象能有同樣的喜好,她寫下幾個條件:喜歡日本、會講日語、愛攝影、認同台灣。原本覺得這種人不存在,沒想到認識了現在的男友。

「和伴侶坐在京都的旅館,看著窗外風景,聊日本事物,那該多好,這是我最大的心願。」陳姊妹和男友談起日本,2人滔滔不絕,她的男友曾在日本留學,尤對京都情有獨鍾,有共同話題和愛好的2人,從相識到交往發展順利,交往近2年來,每晚透過網路聊天,熱戀「閃光」羨煞旁人。

婚前戀愛交往,有什麼需要留意?陳姊妹說,過去談過幾段戀愛,不會覺得有共同興趣,尤其是相同的政治理念有多麼重要,但交往時卻常為了政治而吵架,使她逐漸體會到,在台灣特殊的社會處境中,政治觀點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認同和性格,她覺得「政治認同比宗教影響更大!」

目前,陳姊妹和男友有許多夢想要完成,並不急著結婚,重要的是看到對方願意付出行動,而不是只用口頭承諾。陳姊妹肯定的說:「遇到他,是上帝極大恩典。」她以自己的例子鼓勵遭遇感情挫折的朋友:「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追求幸福,不因一時感情不順就否定上帝帶領,也許上帝預備的人已經靠近了。」

開放的信仰,跨界的愛情

【方嵐亭╱特稿】有位年輕人在高中時受同學邀約,參與教會聖歌隊;到了大學更活躍於團契活動,舉凡新生工作、查經班、偏遠教會的兒童青少年工作,無不盡心參與。他在一次聖經神學研究班的籌備過程中,結識了頗有才華的某教會牧師女兒,想以結婚為前題有計畫的交往,但在與女方的家長碰面後,一切卻變了調。

這位慕道弟兄目前初為人父,結婚對象也非基督徒,他雖相信耶穌,但與教會生活漸行漸遠,遑論受洗。他受傷的記憶中,疑惑著當年拒絕自己和其女兒交往的父母,真是在乎自己非基督徒的身分?若自己當時是醫學系的學生,爸媽是否會改口說沒關係,邊交往邊向他傳福音?

這是長老教會大專團契發生的真實案例,雖然在感情的世界裡本來就充滿許多美麗的遺憾,誰會和誰結婚沒有一個準,但是這個案例讓我們得以思考一個嚴肅的話題:基督徒的「同質婚姻」到底判準真在信仰,還是漸趨世俗化的社經地位?

著名的戲劇《屋頂上提琴手》中,女兒賽?戀愛的對象是貧窮但有抱負的裁縫師麥妥,但因違反猶太傳統,受父親泰維極力反對。泰維在反覆思考又經過掙扎後,答應女兒的要求,表現了猶太人的智慧,把衝撞傳統下的焦慮轉化成祝福。

舊約聖經中的約拿書,在短短4章的篇幅中讓我們看到,作者要以色列百姓們學會在偉大無盡的造物主面前更開放,即使是以色列的仇敵亞述人,上主仍舊會有賜福和應許。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如果約拿繼續待在尼尼微城,或許約拿書還要發展出一段未出現的第5章,關於「異族通婚」的內容,藉著跨越界線的婚姻,讓眾人得福。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