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會、社會衝擊  總幹事張德謙籲:「思考聯合神學院的可能性。」
神學教育和教會關係密切,神學院是推動神學教育的關鍵角色,肩負培育牧者、信徒造就、學術研究、服務社會和教會等責任,但神學院受到教會和社會的衝擊,前台南神學院長黃伯和於2008年指出,亞洲神學教育面對4項危機:1.神學教育與教會宣教脫節;2.神學教育與亞洲世界和人民脫節;3.神學教育與時代脫節;4.神學學術邊緣化等,而神學教育在台灣的處境又十分特殊,因此各神學院積極尋找發展之道。
長老教會的南神、台神、玉神,面對神學教育的危機和挑戰,有堅持釘根本地的信仰特色,有以族群和普世對話為主軸,也有在高等教育競爭下,推動神學院取得教育部立案和學歷認證、和大專院校合作等因應方式。
3月第3主日是台南神學院奉獻主日,從探討南神、台神、玉神合併成為「長老教會聯合神學院」的可能性以及3所神學院回應、各校特色作為開始,共同關心長老教會神學教育的發展。
從神學教育的目標來看,張德謙表示,培養具有「基督生命」的牧者是神學院主要任務,如果能3神合併成立聯合神學院,神學生3年輪流在南部、北部、東部校區學習,接觸不同區域和族群的生活,增加教會實習的多元性,能夠幫助神學生了解社會處境,做出更深刻的神學反省,有助於牧者養成。
事實上,長老教會很早就推動所屬神學院合一,1914年「第3回台灣大會」議決推動「南北神學院之聯合」,1925年北神師生到南神聯合上課2年,但雙方沒有共識,1927年又恢復南、北2校。1940年代,南神拒絕唱日本國歌被迫關閉,師生轉至台北神學院上課,為表2校合一,將台北神學院改名台灣神學院;1948年南神復校,南部大會召回南神師生,失去聯合機會。1970年代,教會界在東海大學附近取得土地,計畫建設聯合神學院,卻無疾而終。
到了2000年,政府有意放寬宗教研修學院限制,為成立聯合神學院燃起生機,當年8月長老教會總會神學教育委員會在台神召開研討會,討論神學院前景,達成2項共識:1.具有神學研究所的南神、台神、玉神3校爭取立案;2.神學研究所聯合成為1個神學院,但目前仍保留3個校區;10月召開3神董事會聯席會議,進一步探討合一可能,提出2001年開始聯合招生、總會成立「台灣聯合神學研究院」理事會,道學碩士班列入台灣聯合神學院等作法。
不過,「3神合一」從2000年至今沒有進展,3神依然各自為政,對此,張德謙感到憂心並期待重啟「聯合神學院」。他說,3神都屬長老教會,由於地區和學校分別,使雙方畢業生、校友產生隔閡,影響宣教事工發展。「合一」是教會的使命和目標,期待「3神合一」早日實現,成為「教會合一」的典範。 
南神教務長曾昌發
單一校區集中師資  增加論述對話機會
【陳怡萱、李信仁專題報導】針對「3神合一」,台南神學院教務長曾昌發2000年在《新使者》雜誌發表〈合一之願──談「聯合神學院」〉,強調「神學院是教會的心臟」,成立單一校園的神學院,才是實質合一。迄今曾昌發仍強調3神應合併,合組有單一校園的「長老教會聯合神學大學」,如果分設北、東、南3地,就失去合一意義。
曾昌發說,3神每年各需預算6000萬至8000萬元,師生平均只有200多位,「3神合一」能減輕財務壓力,不只學生增加,師資更加完整,「3神老師合組神學院,師資將成全東南亞第1。」並能增強研究資源,拓展神學論述與對話機會,有助培育牧者和學者,造福教會。10年來合一腳步遲緩,曾昌發說,除非總會對「3神合一」有堅定的執行意志,否則難以實現,「3神合一」攸關長老教會未來盛衰,必須立即推動。
3月第3主日為南神奉獻主日,院長吳富雅深深感謝上主的恩典帶領,以及眾教會弟兄姊妹們的關心、代禱和支持。吳富雅指出,南神的創校宗旨,是為培育具獻身和使命感的基督徒青年男女,於接受聖經與神學及其他專業的豐富裝備後,在台灣及普世傳揚並見證耶穌基督的福音。
因此,南神的神學教育不只堅持巴克禮牧師「一粒麥子」的奉獻精神,在本土深耕基督福音,也秉持黃彰輝牧師的神學教育理念──著重神學專業、服事操練和靈性塑造等整全裝備,使學生身體力行做基督精兵,並傳承信仰先輩們認同這塊土地與人民的使命感。
前台神院長陳嘉式
南北合作共享資財  董事爭議功敗垂成
【邱國榮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神學院合一的構想,早在2000年前後,南北2神學院已一起勾勒,在教務進入了實質性的交流合作,甚至校地都已在東海大學裡覓得。最後功敗垂成原因在於「董事會的問題,無法解決。」前台灣神學院院長陳嘉式如此說。
陳嘉式表示,神學院是培育傳道人的搖籃,是教會人才的培育所,如果南、北2神學院能夠改制成為1所,「這是合一的見證,這點對整體教會來說,很重要!」成立聯合神學院的好處,陳嘉式指出,例如教材可以共用1套,軟體與硬體等資源可以避免重疊浪費,並減輕各校在處理總務與人事等的經費開銷。「而且,3校師生都有共識」,尤其3校一旦合一,圖書館的藏書與館藏設備便不會重複添購,「畢竟,要辦好1所神學院,圖書館的價值很重要,但是圖書館的經營管理,卻是1筆龐大的支出。」
既然好處多,又有師生的共識,其他的雜音也就瑕不掩瑜,可是董事會無法擬出共識,致使聯合神學院的計畫,最後功敗垂成,他說:「董事會的問題,就是『主權』爭議的問題;細節就是,誰要作董事?以及董事如何選?」
神學院合一的聲音,雖然台面上沈寂多時,但是教界私下交換意見的聲音從未斷過,多是為了神學院的未來出路。其中,也有聲音建議與同樣是長老教會的大學合併。「千萬不可以!」陳嘉式說,觀察國外的經驗,凡是神學院與大學合併的結果,皆下場淒涼,原因是資源會被大學囊括而遭稀釋,並且衝擊教勢。
玉神院長布興.大立
神學教育品質一致  期盼聯合見證合一
【林宜瑩專題報導】「3間神學院聯合,不是現在才有的議題。」玉山神學院院長布興.大立說,10多年前,他與前台灣神學院院長陳嘉式、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駱維道,就為神學院聯合進行規劃,甚至開始為神學課程設定共同標準、聯合招生、規畫共同畢業證書等,「可是台神、南神院長換人後,事情就無疾而終了。」
布興.大立認為,台灣基督教大大小小教派加起來有100多個,各教派神學院也有30多間,「這麼多間神學院,每年培養那麼多傳道人,可是也沒使信徒人數增加多少。」因此布興.大立對神學院聯合一事,表達高度力挺與配合的態度,「玉神是最支持3間神學院聯合的,絕對有高度合作的意願。」
他指出,3神現在的神學碩士、博士學位,都經東南亞神學教育研究院評鑑、頒發認證,所以3神的神學教育,有一致的品質,課程上也已有共同標準,但因東南亞神學教育研究院發生財務困難,神學碩士認證很可能在2012年就要結束,神學博士到2015年也會停發,也就是說,一旦失去此共同神學教育認證,再加上總會已將「神學教育委員會」併入「高等教育委員會」,若是腳程再不加快,3神聯合的落實,他持悲觀態度。
因此,布興.大立疾呼,要是聯合神學院是教會界所企望的,教會牧長兄姊就要對3間神學院施壓,「要求教會要合一之前,神學院的合一更重要!神學院要合一,南神、台神要先放下對立與成見。」他建議:「要是哪間神學院不合作,大家就不要奉獻給那間神學院!」如此才有可能達成神學院聯合的目標。
台南神學院
以服事為傳道使命  面對挑戰盼牽成帶領
【陳怡萱專題報導】「南神的使命在於培養『神職人員』而非神學家。」台南神學院董事長黃道福牧師認為,南神的優良傳統在於「牧養」,雖然近年歷經風風雨雨,期待能在董事會對院長的支持下,把南神的優良素質找回來。他坦承目前南神師資流動率較高,除了要加強師資陣容,在職的老師亦要隨時代成長提升專業,並以培育出「以服事為使命」的傳道人為職志。
面對長榮大學神學系的成立,黃道福認為南神清楚自己的定位,應著重於培養出來的神學生是否符合地方教會需求,「就好像烹飪,把菜端上桌,菜色美、聞起來香,就讓人產生想吃的念頭。」
談到地方教會與神學院對神學生的期待有落差,台南神學院教務長曾昌發牧師直指,這類似「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地方教會、中會、神學院3方都要負責。曾昌發說,時代在變,這一代的年輕人很早就接觸電腦,使用網路的時間很長,成長過程中也較少有獨立解決重大問題的時候,因此明顯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抗壓性也較差;而另一方面,他認為「今天的教會與20年前的教會完全不同」,神學生或傳道人要面對教會內的挑戰更大,「現今的學生不是能力差,而是處理問題的複雜度變高」。
曾昌發強調不是為學生護航,而是希望教會要「用寬廣的心胸接納年輕人」,當年輕人獻身傳道,有服事的熱情,不要澆熄他們火熱的心。「資深牧者會覺得這些年輕傳道人很嫩,就是因為『嫩』,才要拉拔他們嘛!」他希望地方教會能用「跟我們一起同工」的心接納年輕傳道人,中會則提供經驗分享、以「牽成」的正面態度來帶領他們。
另外,曾昌發也表示,神學院立案雖有好有壞,但已是箭在弦上;他更期待的是,最好3間神學院能結合一起,成立長老教會的神學大學,不只能節省人力物力及不必要的浪費,3校師資更能集結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攝影/李信仁)
台灣神學院
打造明日最好教會  圖書館提升教學資源
【邱國榮專題報導】地處陽明山腰的台灣神學院,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北台灣培育傳道人才的搖籃,也是發展神學研究的重鎮,深獲各界基督徒好評;但提到台神的精神,一般信徒卻仍感陌生。問題的答案令人分外熟悉,「你要往普天下傳福音;寧願燒盡,不願鏽壞」這段文字,是前台灣神學院院長林鴻信牧師所寫下的〈台神精神〉。
在〈台神精神〉一文中記載著:「盼望台灣神學院繼續發揚馬偕精神,將耶穌基督的愛傳揚四方,並且也能夠在經常被眾人遺棄的台灣,找到『最後的住家』。」這段文字中的「最後的住家」,許多基督徒並不陌生,源自馬偕牧師在人生末了時所寫下〈最後的住家〉這首詩。
台神的民主牆(公布欄)上寫著:「今日最好的神學院,明日最好的教會!」這句話所描繪的願景,成為近年台神人的使命,而院方也朝此方向戮力前進。目前台神規劃的學制有神學系、教會與社會系、教會音樂系、神學研究所與基督教關顧與協談碩士組、宗教社會工作碩士組、教會音樂碩士組,以及教牧博/碩士班、神學博/碩士班、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等,可謂學程豐富。除了上述的系所外,台神另設有2個研究單位:「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與「史料中心」,作為發展神學的重要基礎。
校方為了提升教學資源,圖書館特別於本學期起購置ATLAS資料庫,ATLAS為美國神學圖書館協會出版的神學索引資料庫,每月定期更新,方便師生檢索國外神學研究;此外,台神的圖書館也與信神、華神、玉神、浸神、聖光、南神等6所神學院的圖書館共同合作,由信望愛資訊網提供技術支援,建立了聯合查詢系統:「神學圖書資訊網」,已經在日前完成,書目總量約有41萬冊,持續增加中,為全台最大的神學圖書資源網站,讓7校的圖書資源能夠共享。(相片提供/蔡銘偉)
玉山神學院
致力發展原民觀點  培育優秀文化推動者
【林宜瑩專題報導】1946年設立的玉山神學院,宗旨是培育原住民族教會的傳道人,也致力於原住民族社會與文化的研究;現任玉神院長布興.大立表示,玉神除培育原住民族傳道人外,也參與原住民社會運動,爭取原住民應有權益,並從原住民觀點來詮釋基督信仰、參與宣教運動,更以原住民觀點進行信仰反省。
加拿大宣教師孫雅各在1946年關懷花蓮原住民教會時,特別關心原住民的神學教育,囑託溫榮春牧師開辦原住民傳道人才學校,同年9月15日,溫榮春開辦「台灣聖書學校」,1949年改名為「台灣聖經學園」,1957年更名「玉山聖經學院」,1959年又改為「玉山神學書院」,直到1977年,才將校名正式稱為「玉山神學院」,並沿用至今。
玉山神學院不只校名一改再改,連校址也是一換再換,在紐、澳、美、加及台灣教會界的大力奉獻下,終於在1959年3月27日,搬到現今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畔的校址。
全台灣原住民總人口約46萬餘人中,基督徒就有30多萬人;經長老教會總會研發中心的最新統計,在現有1230間教會中,原住民教會就占有508間,可見玉神培育原住民傳道人的設立宗旨深具前瞻性,65年來,確實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原住民傳道人才。
另外,在教育、音樂、社工、宗教等方面的原住民人才培育上,玉神畢業的學生,也成為原住民教會幹事、幼稚園老師及社福團體很重要的人力資源;在保存原住民音樂、語言與文化上,玉神更是不遺餘力,在神學教育中強化原住民文化、歷史及議題研究等課程,研讀原住民族語聖經等等,玉神都是保存原住民族文化的大力推動者。
玉神師生也參與在許多原住民社會運動中,「原住民若沒有保存自己的民族特色,下場就是被漢族同化!」這是布興.大立與玉神師生最大的感觸。(攝影/李信仁)
長大神學院藉大學提升影響力
【李信仁專題報導】長榮大學神學院是台灣第1所教育部立案的神學院,長大神學院長王崇堯表示,神學院設在大學中是時代趨勢,可以開拓神學教育視野,促進神學和其他知識領域對話的環境,神學界也可以用大學作為對外發言的管道;神學院可先從區域整合開始,例如:長大與南神合作,充實神學教育的資源。
王崇堯指出,在歐洲,神學院設在大學十分普遍,美國的普林斯頓、耶魯等大學早年由神學院起家,後來大學走向世俗化,神學院才分設有各自的行政體系與董事會,但雙方關係密切,師生跨校教學選課方便;只有部分福音派神學院與大學脫鉤獨自設立,但神學教育納入大學體制已成為潮流,台灣不能忽略,他表示「現在是台灣神學教育出來曬曬太陽的時候了。」
檢視台灣神學教育現況,王崇堯說,早期神學院受制於國民黨反西方宗教的教育政策,尤其針對長老教會倡導的本土神學,使得長老教會的神學院、神學論述等,很難取得一席之地,影響有限;現在則是社會重視實用和功利,大學的理工、財金科系增加,人文科系縮減,教會受到影響,神學思想也不受重視,神學院受到挑戰。如今政府鬆綁神學教育限制,大學體制納入神學院是個改善的機會,藉此使「神學」得到應有地位和重視,增強牧者和教會的信心,讓神學和基督徒有更多影響力。
至於神學院爭取立案,王崇堯表示,教育部對神學院立案規範嚴格,光是「院長要有大專院校5年以上行政經驗」,目前長老教會的神學院,沒有人能符合標準,加上教育部對於神學院老師學歷的認可仍有異議,還有校地、董事會、師生比例、藏書等必須符合標準,不如就目前的大學作為起點,讓神學院和大學合作然後成為正式科系、學院,這是可行的方式。
針對「3神合一」,王崇堯直言「不太可能」,他建議「不要做不能達成的事,先從能做好的開始」,他希望長大神學院改善和南神的關係,為了教會、神學教育、栽培師資和神學研究人才,雙方要捐棄成見,用寬廣心胸合作。
長大「基督教研修學院」2009年更名為長大神學院,目前進入第3年,設有神學系進修部,修滿128個學分就能獲得教育部認可的學士學位,另設信徒培育學分班、教牧學分班等;長大神學院已經和日本同志社大學神學院締結姊妹神學院,王崇堯計畫選派學生到同志社進修交流,加速在長大成立「本土神學與宣教中心」,努力促使教育部承認東南亞神學院學位,為神學院師資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