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談復活的意義  強調效法基督受苦才有資格領受復活榮耀
4月24日是復活節,教會多以歡喜的心情來迎接。然而,不久前日本大地震引爆核能危機;加上近來台灣面對國光石化、東部發展條例、核廢料等破壞環境,及死刑不只沒使社會和諧,反奪去寶貴生命,斷絕改過重生的可能,也讓基督徒再思耶穌復活的時代意義,提醒人要認罪悔改,與自己和好,與土地環境和好,使大地恢復生機,尊重不同族群、性別,為社會帶來盼望。主耶穌的復活使人與上帝、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受造物重新復和;透過復活節的信仰反省,祈願台灣與世界有真正的平安。 
【李信仁專題報導】復活節來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主委陳清發牧師說,上帝差遣耶穌為人的罪受死與復活超越一切,因此「基督徒接觸不同的人群,重要的並非如何以口宣傳信仰,而是我們實際做了什麼!」台南中會議長宋信喜牧師從推動器官捐贈、回應核電危機的行動來談復活,台南神學院楊順從牧師則提醒,基督徒要認同並效法基督受苦,才有資格領受復活的榮耀。
4月6日的教社事工研討會,陳清發引用約翰福音3章16~17節:「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祂的獨子,要使所有信祂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生命。」分享信息說,基督的愛與救贖超越人的罪以及族群、語言、宗教等,教會跟隨耶穌腳步,要格外用心處理跨文化問題,長老教會教社事工包含急難救助、促進公義和平、社群關懷與宣教等,這是與人群接觸最好的媒介,用行動落實愛與公義。
陳清發表示,耶穌成為人進入社會並與人一起生活,祂的作為提醒教會,宣教是為了使人和上帝連結,建立合宜的關係,使別人從基督徒的生活看見上帝的愛。
至於如何從生活體會和實踐「復活」?多年來,宋信喜在教會推動「器官捐贈」,就是實踐復活意義的作法之一,鼓勵會友簽署器官捐贈卡,死亡後捐出器官,宋信喜說,過世的人捐出器官在另一個人身上運作,不只使人恢復健康,對捐贈者來說,這也是生命型態的另一種展現,如同復活一般。
「醫學可以成功執行器官捐贈與移植,何況全能的上帝,絕對有使肉體復活的能力;因此,耶穌肉體復活,不用懷疑。」宋信喜表示,復活除了肉體,還有使人從絕望中找到希望的心靈意義,但最近日本核災,看見自以為用科學主宰一切的人們對核災束手無策,或許從「核能死亡」帶來尋找安全能源的重生契機。
另外,耶穌在世曾經預告自己將會死而復活,卻經常警告門徒,有些事在祂「沒有從死裡復活前,不要告訴任何人」,如彼得、雅各、約翰看見耶穌在山上變貌就是一例,最近台南神學院紀念主日,南神教授楊順從用馬可福音9章2~13節記載的「山上變貌」講道,指出耶穌警告門徒不要宣傳「山上變貌」容光煥發的事蹟,是因為祂不要門徒得意忘形,忘記跟隨耶穌需要付出代價,「只有受苦、釘十字架死亡才能得到榮耀。」
楊順從說,人們熱愛歌頌王雪紅、郭台銘等光鮮亮麗的企業家,卻忽略檢討應有的責任與代價,例如最近日本地震引發核災,有人只在乎股價與經濟波動,卻忘記人為了經濟而犧牲生態、剝削勞力,造成環境浩劫、員工過勞死的實況;人類未善盡地球管家責任,付出慘痛代價。聖經用耶穌受苦,取代世間重視表面「成功」的虛假價值觀,與主同行就是要承受苦難,面對拒絕、侮辱、死亡,有這樣的決心與態度,才有資格承接上帝國與復活的榮光。
精神科醫師從靈修談復活意義
放慢速度學獨處 遠離文明病
【陳怡萱專題報導】現代人容易文明病上身,除常見的癌症、糖尿病、肝硬化、心臟病、中風、肥胖等,心理方面的毛病亦不在少數,包括憂鬱症人口增多、自殺率居高不下。「現代人都太急,習慣『速食』,缺乏觀察力,而且不懂得獨處。」馬偕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一語道破現代人生活的「困境」。
他談到一實例,指出曾有位在教會當過長執的弟兄,年輕時到國外發展事業多年,後因事業不順而回到台灣,正好碰上大環境經濟不佳、加上中年失業,一直找到不合適的工作。後來,他心想也許是上帝要他走另一條路,就去投考神學院,結果沒考上,打擊甚大,從此鬱鬱寡歡。因心理影響生理,這名弟兄身體不適前去看病拿藥,某日竟一口氣吞下一大堆藥,嚇壞家人,連忙送他到馬偕急診,醫生這才判定他已經得到「憂鬱症」,後轉介至馬偕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住院。
方俊凱說,當時他曾與這位弟兄分享摩西的故事,指出摩西曾在曠野流浪40年,什麼事也不能做,「生命總有很落寞的時候,不一定要急著找出路,花點時間等候看看。」同時馬偕院牧部同工常到病房探訪分享,帶給這位弟兄新的想法,他才發覺,過去的日子太順利,導致他沒辦法接受一時的失敗。想開後,這名患者1星期後就出院,在家讀經、禱告,後來找到適合參與的團體與教會,也找到一份薪水不高但頗能讓他投入心力的工作。
方俊凱表示,接觸到的案例中,因現代人「急著改變、凡事講求快速」而產生心理疾病的個案越來越多,他引用傳道書3章中所指:「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認為當人心急於一個結果時,只會增加內心痛苦,而且越慌亂越看不清事情有許多面向,單單執著在失敗的、負面的想法上,然而真正的答案常隱身在正面與負面想法的交叉辯證當中。
「現代人不懂得獨處,突然外在一切都不順利了,不知該如何面對,也得不到任何力量。」他認為,一個人必須和上帝有個別的友誼,常常退到安靜的地方親近祂;例如前述那位弟兄後來做見證談到,雖然當到長執,但回想起來當時所做一切都是為大家,不是個人對上帝的回應。方俊凱說,現在教會也越來越缺乏沉靜靈修,活潑的敬拜方式容易進入氣氛,卻讓信仰變得表淺。
「人要先學會獨處,再進一步與萬物相處。」方俊凱建議,教會不應只著重形式改變或知識教導,更重要的是帶領信徒與上帝建立一對一的親密關係,「能幫助人度過難關的,只有人與上帝之間穩固的關係。」
AI從廢除死刑談復活意義
死刑侵犯生命 廢死恢復正義
【林宜瑩專題報導】「當年的耶穌就是無辜死在死刑下的良心犯!」台南中會太平境教會出身、現為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台灣總會秘書長李婉菁,一語道破AI為何致力全球推動廢除或暫停死刑的成立宗旨。AI自1961年成立後,就開始寫信給各國政府,呼籲不得處死良心犯,AI始終認為,死刑是一種殘忍、不人道及有辱人格的刑罰,也是對生命權的侵犯,更從1977年開始推動反對死刑的運動。
「種種研究都顯示,死刑並不能降低犯罪率,對被害人家屬心理的傷痛,更沒有任何平復、醫治的正面作用,對社會公義或正義,也絲毫無彰顯的功能。」李婉菁說,會有死刑,是因為人想扮演上帝角色,如聖經中人類要蓋巴別塔、或如現在人發展核能電廠一樣。
李婉菁說,很多國家藉死刑對政治良心犯、宗教的異教徒、同性戀者施以迫害,根據AI觀察,貧窮者因求生存而犯罪最後遭致死刑,更是病態經濟、貧富差距結構下的犧牲者,且往往死刑案例中被誤判枉死者不勝枚舉,這也是為何AI反對死刑,不論犯罪性質、加害者人格特質,或國家殺死囚犯的任何方式。
台北復興堂會友、AI台灣總會副秘書長楊宗澧指出,很多司法審判死刑案例都有階級的考量,往往藍領階級或學歷較低者被判處死刑的比例較高。他以之前被槍決、因縱火案造成安親班3人死亡的鐘德樹,與因情感糾紛用王水溶屍的清大研究生洪曉慧為例指出,鐘、洪兩人殺人手段都很兇殘,但也都在更生團契牧師黃明鎮關懷下悔改信主,可是法官判決結果,則以鐘德樹學歷低、罪無可赦、對社會無任何貢獻,洪曉慧學歷高、其情可憫、可作為世人之警惕,「你看出這背後有無弔詭之處嗎?」
「一旦執行死刑,人的生命就無法回復,想對被害者家屬有所彌補或賠償,死刑會讓一切和解都化為烏有。」楊宗澧表示:「任何人都無權去剝奪另一人的生命權!縱使那人犯了罪大惡極的錯也一樣!」這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因為上帝是看人內心有無真正悔改認罪,既然耶穌基督都已赦免、救贖,人豈能逾越上帝的權柄去取奪人命呢?
反對國光石化 還土地與人民健康
復活意義在於讓萬物永續生存  教會不能與社會脫節
 【陳韋鑑專題報導】復活的意義不只在於人,更在於土地和萬物得以永續生存!鑑於國光石化影響土地與國人健康,教會與人民站在同一陣線,呼籲馬政府再思國光石化的開發政策,還土地與人民一線生機。
彰化地區是台灣的重要糧倉,盛產稻米、蔬果、豬肉、雞蛋,或聞名的牡蠣等海產,年值超過200億;此外,沿海濕地的各種野生動植物,更是無價的寶貴資源。但政府卻一心想在此興建石化廠,導致台灣的醫師們站出來大聲嘶喊,國光石化對全國人民健康的影響。
4月3日,在彰化醫界聯盟、長老教會及民間社團串連下,在王功福海宮大廟埕席開千桌,宴席食材主要是在地海鮮,藉此另類抗議方式表達「反對國光石化設廠污染彰化」的決心!當天,彰化醫盟以「還我健康權、還我環境權」為口號表達訴求,聯盟成員、彰化中會蘭大衛紀念教會長老黃敏生醫師認為,從這次反國光石化的餐會,國、民兩黨的總統參選人都來參加可以看出,反國光石化已變成全國關心的議題。他說:「醫師們站出來不是要對抗經濟發展,而是要維護人們的健康權!」彰化醫盟更發行出版品,盼讓全國民眾一起來關心石化業對台灣環境與人民健康造成的影響。
石化業除了造成污染影響健康,也引發其他危機。在地的路上教會傳道陳澤胤,從水資源的角度看土地與糧食危機,說:「在彰化地區的田裡一眼望去,最常看到的就是整排的抽水馬達。彰化地區沒有水庫,大部分的自來水已經是抽取地下水了,而原本以濁水溪灌溉的農田,又因上游建了攔水壩,將水直接轉送到六輕去,怎能老是怪農民超抽地下水呢?」他指出,現在整個彰化沿海地區及較內陸的二林農業區,都已經嚴重地層下陷;他擔憂15年後,只要颱風來,這個台灣重要的糧食產區將成為嚴重災區,可怕的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有30.6%,高達7成需要依賴海外進口,屆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賈德‧戴蒙在《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一書,歸納出人類社會崩壞的5個重要框架,分別是生態環境被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鄰近社會的支持與社會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前2個問題是目前全球都共同遭遇的,且有越來越嚴重的傾向;而強鄰威脅與鄰近社會的支持問題,對台灣來說更是窘迫,而這一切的問題卻都在「社會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不停的內耗現象上被放大。
在面臨問題的應變能力中,教會身為社會的一部分,是無可逃避責任的。彰中發表反國光石化宣言後,教社部也一直投入相關活動,對此黃敏生表示,「看到教會來關心是很好的,可見我們教會並沒有與社會脫節,」他也鼓勵全國的基督徒能一起持續關心相關議題。
拒絕東發條例 維護原住民生存權
教會以復活信仰回應關心  不讓人民土地權被剝奪
 【林宜瑩專題報導】花東一直以來都是原住民傳統生活領域,可是在政黨、財團、地方政府聯合下,竟以《東部發展條例》開發國土為名,無視於花東地區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有高達97%都位在公有土地上的事實,一旦該條例通過立法,恐對原住民族文化、族群、教育、生活型態造成浩劫;教會在慶祝復活節時,是否關注此議題,來回應我們的信仰?
《東發條例》的產生,是2000年因《離島建設條例》通過後,各黨立委發現這種由國家編列特別預算,以規避都市土地開發法令、國有財產法、環保評估等限制,又能用「建設、開發、促進地方發展」等正大光明名義,將國有土地變更使用,讓地方政府與財團掛勾,實有以公濟私、圖利個人之嫌;另外,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提的《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劉建國提的《雲嘉農業特區發展條例》都是如法炮製,此4大惡劣建設條例大開國有土地利用之門,卻讓人民傳統賴以生存的土地權,被活生生的剝奪。
令人深惡痛絕的是,一旦有人對其發展條例提出質疑,提案立委立即以反對者是在阻礙原鄉、農村發展,來取信於因資訊缺乏、被蒙在鼓裡的原住民族及農民們,卻完全不提一旦立法通過,一定是財大勢大的地方政商取得先機,大肆在國有土地上開發、牟利,而在經濟上相對弱勢的原住民族與農民們,只有乾瞪眼的份。
「地方政府與財團運用各種手段,以威脅、利誘、分化等方式,讓原住民族只能逆來順受。」太魯閣中會總幹事拿難‧達道表示,很多原住民族的家,雖因原住民保留地取得土地使用權狀,但地方政府還是可以用國防、開發等理由「依法」徵收,原住民族到最後拿到的補償根本只有一點點,他悲觀表示,現在多數原住民族人對此都沒有任何警覺性,完全沒有危機感,至於長老教會牧師若敢多講幾句話,既得利益者就用耳語大肆攻擊,讓族人不採信牧者所言。
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幹事歐蜜‧偉浪質疑,國有土地或資源常被地方不肖政商給壟斷,難道說,政黨為了選舉考量,縱放這些政商在地方上鯨吞豪奪?然後讓原住民族傳統生活領域被威脅、驅趕,最後走向整個原住民族群消滅的結局?他呼籲,馬政府要嚴肅正視此一問題的後果,而基督徒更應落實關心,來回應釘根本土、關懷弱勢的信仰告白!
重建族群文化 恢復受造文化身分
從撒奇萊雅族到西拉雅  原住民要用正名迎接復活盼望
撒奇萊雅族正名運動最早追溯至1990年7月,由已故長老帝瓦伊.撒耘校長在花蓮首次舉行「撒奇萊雅族祭祖大典」,他曾花費40多年時間蒐集撒奇萊雅語及撒奇萊雅史料。2004年7月10日決議正式啟動民族正名運動。2005年10月13日,撒奇萊雅族部落代表約60人向原民會遞交正名申請書,提出正名申請,並有4800多人簽交「Sakizaya新族群運動委任同意書」。
經原民會委由政治大學民族學系進行研究結果認為,撒奇萊雅族語和阿美族語無法溝通,文化和生命哲學亦不同,加上撒奇萊雅人族群區別明確,因此認為應是單一民族。在歷史消失達128年的撒奇萊雅族,終於在2007年1月17日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13族。
相對於撒奇萊雅正名成功,台灣南部的「西拉雅族」至今仍致力訴求正名。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指出,西拉雅的蹤跡遍布整個大台南平原,但是經過荷、鄭、清國、日本等統治至今,逐漸失落原有傳統文化、部落領域、語言文字甚至身分。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曾大力推動西拉雅正名,縣政府率先在2005年承認西拉雅族為「縣定原住民」。2009年西拉雅引動有史以來全國平埔原住民最大規模的「502台灣母親.平埔正名」誓師大會,同年縣府受理「日據時期種族『熟』之縣民申請登記平地原住民」,長老教會總會亦宣布承認西拉雅族為台灣原住民。
為關心平埔族群信心重建及族群再造,西拉雅文化協會邀長老教會總會宣道委員會、台南與高雄區教會,4月17日下午在台南中會口埤教會舉行「春天的祈禱.舉目向山」為西拉雅平埔祈禱禮拜,從記念主受難與迎接復活盼望中得到力量,並讓歷代受不當統治政策所弱化、邊緣化的西拉雅族群,得到溫暖的關懷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