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靈到社會 PCT禮拜風靡德國

長老教會主辦跨宗教禮拜 &nbsp雙主題關懷心靈需求與普世人權 &nbsp
激發德國、台灣教會事工交流

【方嵐亭專題報導】1949年開始舉辦的德國新教教會日(Deutscher Evangelischer Kirchentag)是第2次大戰後的德國基督徒運動,主要反省基督徒在社會中可以扮演何種角色。一開始舉行並不受東西德分屬共產與民主政權影響,但自柏林圍牆築起後隔年的1962年,東西德便分別舉行屬於自己的新教教會日,直到1989年兩德合併,教會日在德國福音教會以高規格、獨立的主席團運作,1991年再次辦理,2年1次至今。新教教會日重視教會間的對話,也因此促成2003年在柏林舉行第1屆德國天主教與德國福音教會「合一教會日」的成功經驗,該次教會日參加人數高達20萬人。

在2003年的聯合教會日之後,立即成立籌備會,在「合一使我們更有力」的信念下,積極籌備第2屆合一教會日。雙方教會維持原來每年輪流舉辦各自的教會日,1年天主教,1年新教,但是根據規劃,每7年可以在見證合一信仰、分享雙方資源與事工的理念下,舉辦合一教會日。

第33屆德國新教教會日於今年6月1日至5日假德國東部薩克森邦的德勒斯登市舉行,以馬太福音書6章21節「我的心也在那裡」為主題。報名人數高達12萬人,參與2000個以上大小的音樂、時事政論談話、查經、事工攤位和38場禮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由總會議長石連城牧師、總幹事張德謙牧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張文信副院長、台南神學院老師王貞文牧師、台灣教會公報社總編輯方嵐亭牧師、維也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陳啟應牧師夫婦、南與北出版社總編輯吳信如代表,並邀台灣釋昭慧法師、德國古倫神父及富勒牧師共同呈現「心靈關懷與社會責任」跨宗教禮拜。

禮拜中以2個主題進行對話,第1階段由古倫神父、釋昭慧法師對談以靈修的基礎,共同承擔世界責任,關懷人們的心靈需求;在張德謙牧師、富勒牧師對話之前,王貞文巧妙的運用對禮拜學的熟稔,讓PCT成員將事先練習好〈We shall overcome〉的曲子改以台語〈咱欲出頭天〉歌詞在台前先唱一遍,接著所有會眾站立齊唱「We shall overcome」,為禮拜帶來第一個高潮。

禮拜的第2個對話主題:用PCT與前東德教會的經驗來思考,教會如何成為受壓迫者的堡壘,以及這個世界的鹽;而且普世宣教如何與人權、公義與和平緊密連結。影響德國蠟燭革命至鉅的前萊比錫尼可拉教會的富勒牧師雖年近70歲,強而有力的信息讓會中掌聲不斷,因此張德謙在發言時也幽默的說:「如果富勒牧師在台灣,我們可能不需要戒嚴那麼久。」在宣教如何與公義、民主與人權結合的對談中,張德謙也不諱言,今日的西方教會把中國當宣教市場,無視其民主與人權問題,漠視中國政府壓迫人民的宗教自由,並擠壓台灣教會的國際參與空間。張德謙提到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的分享與實踐,教會公報社也展出預先準備好的彰基聖露西亞海外醫療畫面。&nbsp

4位主講人在吟唱1首德國聖詩後,所有人牽手念主禱文;PCT的成員唱蕭泰然作曲的〈主禱文〉,禮拜的尾聲以釋昭慧的祝福、富勒祝禱、石連城台語祝禱、古倫請會眾做祝福手勢,並用靜默的祝福給予世界。最後PCT的成員再獻唱新《聖詩》519首〈為這塊土地阮誠心祈禱〉,全體會眾起立鼓掌,時間長達2分鐘,富勒牧師說:「那是出於德國人真心的叫好!」

平信徒運動 促成雙對話禮拜

【方嵐亭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能在145個申請國家、單位中擠進38場特別禮拜之列,更難能可貴被安排在可容納最多人的聖神教會(Heilig-Geist-Kirche),主領德國新教教會日的第1場禮拜,現為南與北出版社總編輯的吳信如小姐居功厥偉。

她表示,藉由PCT在教會日的宗教對話禮拜活動,重啟與德國福音教會EKD對話之門,找尋雙方在事工上的合作機會;此外再由德國當紅講員,結合引起德國民眾注意力與好奇心的子題,將PCT的事工與台灣現況,傳達給德國教會與社會。簡言之,將台灣教會與社會、政治議題包裝在精緻的禮拜活動設計中,針對德國民眾的口味,引起其了解的興趣,是此次禮拜成功之處。

努力籌畫一年,與德國各教會、機構文書往來不下百封,更多次利用私人行程拜會,讓PCT此行大有斬獲;吳信如輕鬆表示:「平信徒運動本來就是改革宗的精神。」

吳信如2010年得到相關訊息後,就與當時的總會議長賴顯章、副議長石連城、總幹事張德謙商討此事,加上本身參與德國合一教會日的經驗,在2010年7月即向主辦單位申請2場禮拜,後來因申請單位過多,主辦單位只同意1場。11月主辦單位通知,接納二合一設計的雙對話禮拜,並且安排在最大的禮拜堂、最早的場次。

接著,吳信如展現規劃長才,成立工作小組,事前台灣與德國的媒體宣傳、事後媒體報導、節目內容與節目單、活動攝影與錄影、PCT事工宣傳等,由她與台灣教會公報社分工;佈置設計、儀式音樂部分則由她與禮拜中擔任司禮人的王貞文牧師負責。

問及過程是否有不愉快,吳信如拉高嗓門說:「當然有啊!各式各樣的雜事、國內外的聯絡,誰會沒有情緒。」但她隨即豁達地表示,平信徒想要參與、影響教會,本來就應承受此壓力,如果教會能夠提供更多平信徒參與的空間,將能激發更多宣教創意。

綜觀德國教會日 &nbsp活動吸睛有特色

【方嵐亭專題報導】2011年6月1日晚間,易北河上的煙火為今年德國新教教會日揭開序幕,接下來5天,河畔的德勒斯登市湧進20萬人次以上的遊客。共有超過2000個禮拜、時事評論會、查經、詩歌表演、事工介紹攤位,令人目不暇給。行人身上都繫著本屆主題「我的心也在那裡」的綠色絲巾。

大會時間、場次和位置的安排讓整個城市熱鬧卻不吵雜,有些熱門場次,開放進場前1小時便大排長龍,待人數一滿,工作人員便毫不客氣地將門關上。固定的事工攤位則提供很多創意宣教小物,令人想起2007年科隆的教會日,台灣攤位以毛筆字、烏龍茶吸引人們駐足,並介紹台灣迄今無法加入聯合國、WHO的困難。也有很多攤位請人吃蘋果、免費使用早期油墨印刷機等。

教會日也有明星人物,古倫神父就是其一。除受邀主理PCT的禮拜,也有許多單位藉其聲望吸引目光,有趣的是一場重金屬搖滾樂,中間由古倫擔綱分享;所到之處,爭相簽名合影,受到熱烈歡迎。因酒駕事件辭去主教的前德國福音教會女主教瑪歌‧凱絲曼(Margot K&auml&szligmann),仍是鎂光燈焦點,她在評論中質疑德國政府出兵阿富汗政策。

德勒斯登位處薩克森邦,邦教會的報紙當然也為教會日出專刊,就連當地報紙除了運動、廣告和社會消息,教會日的議題和花絮也占了大半版面,原本基督徒占少數的德勒斯登,受到了非基督徒的重視和接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教會不是安慰劑 負責任回應社會

富勒牧師促成柏林圍牆倒塌 &nbsp和平祈禱會努力以信仰面對社會議題

【方嵐亭專題報導】此次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在新教教會日主持的禮拜,除了叫好又叫座,還受到當地媒體大篇幅的報導。除了禮拜本身「心靈關懷與社會責任」議題夠吸引人,不可否認的就是富勒牧師與古倫神父在德國當地的受歡迎程度。這幾年,台灣基督宗教界透過書籍與2010年PCT辦的心靈分享會,對古倫神父較為熟悉。以聖經彌迦書4章「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為名言,鼓舞前東德人民和平祈禱對抗軍備競賽,促成柏林圍牆拆毀的富勒牧師則較少被提及。除了認同PCT對社會的關懷,透過這次禮拜,富勒改變了不同宗教難以對話,更別說是同台禮拜的觀念。

在禮拜中,富勒牧師慷慨激昂地闡述1989年之所以會產生「蠟燭革命」,源於1983年起就常有非基督徒青年對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前途徬徨,而找他協談;每週一下午5點的和平祈禱會自此開始。持續到1989年,在祈禱會上的講道有愈來愈多的社會議題加入,聚會中國家警察一次比一次多,直到1989年10月9日推倒柏林圍牆那晚,是耶穌基督精神的體現之夜。富勒牧師說,「我們有幸經歷這一切,上千人來到了教堂,上百萬人走到了市中心的街道上,卻沒有見到任何一片櫥窗的碎片。因此,基督徒應該讓教會成為對社會有責任而非安慰劑的地方。」富勒牧師這段勾起德東人民記憶的話語,立刻引來如雷的掌聲。

事實上,為了使德國友人能更容易的對台灣處境與PCT在宣教、社會正義的努力有所了解,台灣代表除了事先準備好PCT德文宣傳單,更於會前先連續播放由台灣教會公報社製播的山腳教會、加拉教會兒童宣教事工,反國光石化、台東聖誕反核祈禱會等,以德文字幕介紹的事工影片;會後富勒牧師、牧師娘表示,這樣的安排很成功,讓與會者很容易了解台灣和德國相近的情境。

台灣代表團在禮拜日上午由古倫神父的陪同下,到距離德勒斯登120公里的萊比錫尼可拉教堂參加露天禮拜,並且參觀這座建於1165年的教堂。令人感動的是,和平祈禱會從1983年至今,依舊於每個禮拜一下午5點舉行,努力以信仰回應德國社會各項議題。&nbsp

尋求台歐教會合作 &nbsp擴大事工交流

【方嵐亭專題報導】期待藉由一場受到教會日重視的禮拜,引起德國教會對PCT事工議題的全新觀點,激發事工交流的意願、擴大事工交流的場域;這是PCT團員們在行前會議的共識。因此除了主持禮拜、觀摩事工攤位、參加活動,教會日期間對PCT最大的意義之一,便是緊鑼密鼓地拜訪各教會領袖,談論各項事工交流與合作的可能性。

代表團於當地時間6月2日會晤與PCT關係良好的柏林差會主席Pfr. Roland Herpich和幹事Dr. Theilemann,3日再度與Theilemann談雙方青年志工交換、文字與新聞合作計畫;並且提及1983年在柏林差會的慷慨贊助下,台灣教會公報社得以新建大樓一事,表示由衷致謝。

同日接續拜訪薩克森邦教會,薩克森邦教會相當於PCT的一個中會,卻有80萬信徒,在百忙之際仍以高規格接待,參加者除了主教Bischof Bohl之外,還包括薩克森邦教會總會事務所第5處主任Reinhard Kersten、薩克森邦教會媒體中心主任、德勒斯登教會醫院負責人、邦教會音樂事工部主任等人,雙方一一介紹各項事工。薩克森邦教會有著豐富的馬丁路德神學、巴哈音樂與社會服務工作等傳統;從共產到民主的政治轉變,也讓他們積極找回基督徒,並且將過去從西方得來的幫助轉為幫助與之相比更東邊的地區。2012年將慶祝巴哈在教會工作800年,也是教會的大事。

6月4日下午4點,PCT代表拜訪下屆教會日主席Dr. Robbers,表達PCT可以在2年後再為教會日呈現跨文化禮拜,Robbers除了表示與他想法不謀而合,更感謝PCT此次的付出為整體教會日的貢獻。

在新教教會日之前,總會議長石連城牧師、總幹事張德謙牧師分別結束蘇格蘭與奧地利的行程,兩人分進合擊的歐洲行程,為PCT的普世宣教與凝聚歐洲台灣人教會共識而努力,值得獻上感謝。至於緊湊的教會日行程,團員們打趣的說:「好像勞改團!」

彰基相助讓台灣走出去 &nbsp分享醫療經驗回報世界

【方嵐亭專題報導】PCT此次得以成行,石連城與張德謙都表示,要感謝彰基醫院董事會、院方全力支持並派副院長張文信參與。張文信表示,很高興能代表PCT參與此盛會,台灣的政治環境與過去的東德多有類似之處,能夠獲得很多啟發,對PCT主辦的禮拜能有跨宗教對話引起巨大的迴響充滿感動。而在與薩克森邦教會的事工對談中,與會者對這位代表「世界走進來、彰基走出去」的醫院副院長,也有著高度的關注和興趣。

張文信個人行李箱帶滿彰基的英文簡介、海外醫療單張,PCT拜訪之處人手一份。「我們是PCT的醫院,超過5500位員工和3300床病床&hellip&hellip」此話一出,讓德勒斯登教會醫院負責人驚訝不已。原來這間教學醫院等級的薩克森邦教會慈善醫院,也只有250張床位。

德國醫療的趨勢愈來愈重視精神照顧,身為基督教醫院,責無旁貸地要發展靈性照顧的醫療;此外,薩克森邦教會目前也支持一家北韓平壤的醫院。張文信則分享彰基到聖文森、聖露西亞的海外醫療傳道經驗,和德東過去受人幫助,如今負起普世責任的經驗相當類似。張文信也透露,目前有相當多國家紛紛送優秀人才來彰基接受訓練,期待雙方也能在海外醫療傳道上有更多的合作與互動的機會。

台灣教會日的可能性

【方嵐亭專題報導】透過這次德國新教教會日的參與、觀摩和學習,看到很多不同的方式禮拜,呈現出上帝的愛和文化的多元性,4年後的2015年就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0年的紀念;個人很期待也能有台灣教會日,讓大家思考合一的可能性與共同的認同。總會議長石連城牧師在參加教會日的活動後,有所感觸的表示。

德國教會日的活動中,有開放申請也有主辦單位邀請。邀請的部分大都以時事談話性講座為主,誠如薩克森邦教會主教Bischof Bohl所說,他們的神學偏愛保羅田立克對社會的實踐。這和長老教會致力於對本土關懷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拜訪下屆教會日主席Dr. Robbers的過程,他曾表示2010年在慕尼黑舉辦的7年一次合一教會日中,已經從第一屆原本的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又加上正教了;最後一天甚至舉辦了場超過一萬人參加的三教聯合擘餅聖禮。讓Robbers 感到驚喜的是:選擇在德國東部邊城的德勒斯登辦教會日,並沒有期待很多人會來參加,沒想到比預期的還多了4萬人;這使得很多非基督徒也提供民宿,接納基督徒的住宿,因此有許多好的回響都來自非基督徒,這實在是聖靈的運行。

台灣教界並不乏德國新教教會日的參與經驗,2007年6月6至10日科隆舉行的第31屆德國教會日就有當時世界台灣人教會協會(WATCC)主席陳信良牧師、副主席李孟哲牧師及委員張德謙牧師、趙有源牧師、張瑞雄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潘慶彰牧師和王愛蘭醫師等人;同時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亦派5名代表參加6月1至10日之青年大會;高雄中會當時要與德國教會科隆中會簽訂夥伴教會關係,也由議長林敬順牧師帶領共5位代表,所以總共有將近20人參加。

有理念、有經驗、有多元之美的長老教會,主辦台灣教會日值得期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