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塑化的台灣 該怎麼辦?

食品安全問題肇因經濟掛帥價值觀 &nbsp國人應回歸簡樸生活用信仰眼光面對

【林宜瑩專題報導】今天,一提到「塑化劑」,不僅使全台民眾人心惶惶,也代表人民對食品安全的重重疑慮。2011年初,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執行偽劣假藥的檢驗計畫,在查驗益生菌時,該局楊姓女技正發現儀器顯示的數據有異,在反覆使用不同儀器檢查後確定,竟於食品裡發現用於工業的塑化劑(DEHP)成分。這個事件除了是台灣首度查出的案例,放諸四海,全世界也罕見把工業原料當作添加劑加入食物中的例子。經過台灣媒體在5月23日全面揭露後,引發大量消費者關注。

在塑化劑風波越演越烈,嚴重打擊台灣國際形象,並造成食品業重大的衝擊與損失之際,行政院衛生署長、七星中會大安教會執事邱文達,也特別懇請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張德謙牧師為他迫切代禱。張德謙表示,邱文達擔任萬芳醫院院長時,也是倚靠基督信仰的力量,讓營運不善的醫院起死回生,當他面臨塑化劑風波時,更時時以信仰為根基處理各樣危機。他盼望眾教會牧長兄姊能多多為邱文達代禱,使該事件能成為見證上帝榮耀的印記。

截至6月20日止,衛生署因應塑化劑事件,已召開18次跨部會專案會議,總共查到3978家廠商、2萬8952項產品因含有塑化劑而被要求下架、銷毀;在塑化劑污染食品之健康諮詢門診中,有128家醫院、共服務了3586人次,並通報美國、中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越南、菲律賓、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南非、汶萊&hellip&hellip等21國。

衛生署在6月22日召開「2011全國食品安全會議」,由基督徒、台灣大學食科研究所孫璐西教授主持該會議,討論我國食品業管理現況、面臨的挑戰、食品添加物及食品製造業管理改革方案等;邱文達也宣布,將依專家意見採歐洲標準,訂出台灣國人每人每日塑化劑容忍量,期盼藉由政府衛生體系的運作,讓該事件的負面影響與傷害降至最低。

因塑化劑事件引發台灣民心不安,長老教會總會也在22日發表公開牧函,認為該事件已對國人同胞長久以來造成生命、健康嚴重危害,並且重創台灣工商界信譽及台灣良善勤奮形象,呼籲馬政府要查究政府失職官員法律責任、予以嚴懲,並重新檢討食品安全政策及訂出國際食品安全標準;並期望國人反省自身的消費方式,能夠重新回歸簡樸生活。

牧函更直指,類似塑化劑毒害台灣人身心靈的事件層出不窮,肇因於執政的國民黨長期以經濟利益掛帥的結果,甚至在國家認同上刻意混淆,與中國勾結共舞併吞台灣。讓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才能克盡世界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當塑化劑事件讓國人處在不安之際,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除了為台灣這塊土地、國家、社會、人民,特別是衛生署長邱文達等舉手禱告外,也應該在信仰中,藉由神學反省與社會連結,並從這個事件獲得寶貴的成長,學習用信仰的眼光來面對。

在醫療宣教可以努力的方面,除了提出數據,證明塑化劑可在24至48小時排出體外,或配合各門診,用更多醫學檢驗讓心有疑慮者得以安心外;也是宣教的好機會,基督教醫院能否讓許多看病民眾焦急等待時,能夠看見耶穌基督才是一切平安喜樂的所在?

有人稱這次的塑化劑事件為「藏在細節裡的魔鬼」,除了藏在食品裡,到底魔鬼還藏在哪裡?其實,人的心裡也有魔鬼的藏匿處。政黨惡鬥以意識形態、族群對立來獲取認同或選票,難道沒有魔鬼的作為?國家認同、敵我意識薄弱,終極統一的毒素,豈不都比塑化劑的毒性更劇烈?媒體不斷灌輸錯誤的認知與訊息,難道不比塑化劑更讓人心被毒化?

為了貪圖便利、快速,興建核四、興建環台道路台26線只因要運送核廢料,就甘願把阿塱壹古道的生態環境給破壞殆盡,讓後代子孫再也看不到綠蠵龜棲息,看不到原始森林、野生動物生命的延續,難道,人的私欲,不比塑化劑可怕?&nbsp

從根源把關 &nbsp政府負重責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對於這次塑化劑風暴,「政府應該要負最大責任!」現任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的陳祐陞牧師,獻身前曾於食品界服務20多年,以「曾是無辜下游廠商」的過來人身分,認為面對目前消費者的擔憂,政府應「從源頭徹查」;他指出,不可能每家小廠商都有能力自備檢驗儀器,衛生單位必須從原料供應源頭就嚴格把關檢查。

陳祐陞30年前擔任位在台北淡水的百樂乳品公司廠長,上任不久公部門來函指出,公司生產的巧克力牛奶含有當時尚未合法的「紅色40號」色素,由於紅色40號被認為有致癌可能,情節嚴重,依照當時法規,公司負責人即百樂公司董事長必須被「移送法辦」。

陳祐陞認為事態有異,因為公司向來只用法定色素紅色6號、7號,調查後發現,原來是巧克力牛奶用的一種美國進口香料內含紅色40號。「明明是經衛生署准予進口的香料,卻變成我們的問題。」陳祐陞同時發現紅色40號在美國是合法食用色素,大量被使用;市售蛋糕上常見的鮮紅櫻桃均由美國進口,即使用紅色40號。因此他積極蒐集資料提出證據,在近1年時間的努力下,經檢察官裁量不予起訴。不久紅色40號被列入法定許可使用色素,目前台灣合法紅色食用色素為6號、7號及40號。

「政府應在第一線就把關!」陳祐陞說,現行食品法規只對單品食品添加物發出許用許可證,卻對2種以上混合添加物(複方)要求廠商自主管理,讓不肖商人有機可乘。他相信這次塑化劑風波,一定有無辜廠商、市面糕餅業者、餐飲店不知道慣用原料含有塑化劑。「不可能每家廠商都有檢查設備,政府必須從食品添加物的『總根頭』就嚴格把關。」他認為,事後才一家家廠商去調查塑化劑,根本只是「抓尾巴」;政府應從食品法規上修法,從源頭管理,讓百姓在食品安全上有保障才是正途。

無確診病患 &nbsp不必太恐慌

【陳韋鑑專題報導】「民眾真的不需要太恐慌!」負責彰化基督教醫院塑化劑門診的湯豐誠醫師一再表示,從塑化劑風波開始,彰化基督教醫院就配合當局要求,開設塑化劑門診,成立2週以來有100多位民眾求診,但是到目前為止,尚無發現塑化劑中毒而導致病變的確診病例。

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分別由湯豐誠負責塑化劑成人門診,另外由王育美、柯瑜媛醫師負責塑化劑兒童門診。塑化劑事件發生後,彰化基督教醫院就積極思考如何回應社會的需求,在塑化劑事件越滾越大的情況下,彰化縣衛生局也前來與彰基商討成立塑化劑專門門診,「目前進入事件爆發後第3週,每週成人與兒童門診加起來約有50人前來看診。」由於塑化劑對兒童的影響較大,因此由家長帶兒童前來看診的比例也較成人來得高。

由於人體吸收塑化劑後,會自然排出體外,在事件爆發後,公部門展開調查,未來後續累積毒素的情況也將因而停止,「門診中主要是看神經、肺、消化道、生殖與內分泌等部分,生殖與內分泌方面的影響比較大。」湯豐誠表示,如有感到身體異常,應趕快到醫院求診,但是不需要恐慌,畢竟這些毒素都會排出體外。

「我們的環境中有太多化學物質,如硬化劑等,即便拍攝X光也有致癌的可能,甚至健行時在高山上的礦石也存有游離輻射&hellip&hellip,」湯豐誠強調,在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許多毒物,若是察覺異狀,還是要由醫師來進行評估,再做進一步治療比較好,不見得一開始就要做塑化劑的相關檢驗。

「而且相關疾病的發生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基因的問題或是其他方面的影響,」他說,「到目前為止,由塑化劑引起的確診病患,一個也沒有,大家真的不必恐慌!」

社會參與

醫界聯盟演講 &nbsp公民團結來督政

【陳韋鑑專題報導】塑化劑風暴在媒體爆料下持續延燒,民眾面對大量資訊常常手足無措。參與彰化醫界聯盟,同時也是彰化中會蘭大衛紀念教會的長老黃敏生醫師提到,有關添加物的相關法規,早在2000年蕭萬長擔任行政院長時,便通過取消食品添加物列管,加上不肖商人為了減低成本使用不該添加的塑化劑,才造成這次的事件;對於事件爆發後政府的作為,黃敏生認為,只針對含起雲劑的5大類食品來檢驗是不夠的,其他如泡麵等可能含有塑化劑的食品,也未涵蓋在檢驗範圍內。

面對政府亡羊補牢的做法,黃敏生說,「政府應主動且全面的掌控相關的檢驗,目前的反應看來都是過於被動的,甚至只是表面的掌控,」他強調「政府應該主動公布相關的資訊」,相較起中國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他認為這次的塑化劑事件更為嚴重,政府相關單位的失職更明確。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雖然塑化劑3天就會排出體外,但是環境賀爾蒙會長期累積,政府應該好好的針對台灣人體內累積的相關問題做調查,相對於事件的影響,目前的資料還是太少。」

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黃敏生認為,這個時代科學提供我們許多的便利,但是我們還是要付出代價,「這些加工品都是無可取代的嗎?」黃敏生質疑,「還是要降低我們的消費慾?」「這次的事件是人性慾望的展現,是商人的貪慾與人類無限制的消費慾望。」他認為還是要以信仰來反省,不能讓慾望不知不覺中無限制的發展。

法律是道德的最底限,如果沒有道德良心上的譴責,「驗了一個塑化劑,還不知道有其他什麼毒會加在食物裡,」但是道德要如何與社會作連結?黃敏生認為,公民意識的覺醒就是最好的方法。他說,「遇到這些事情,恐懼是人的正常反應,第一步是要自己尋找正確的資訊,」此外,公民不是自己一個人在面對這些龐大的問題,「一群人一起面對就有力量,這正是為什麼這個社會需要NGO的原因。」「正因為有NGO來監督政府與社會現象,所以我們要了解、要支持、要參與NGO的活動,這樣才能對政府更有效的監督,公民的力量比法律有效」,他舉了不久前的例子:「反國光石化不就是如此嗎?」

7月17日下午2時30分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由彰化醫界聯盟主辦塑化劑的相關演講,也歡迎兄姊參與。

以假說為本 &nbsp檢驗受限不是萬能

【特稿/呂宗學】台灣的公共衛生學者很早就發現,台灣民眾體內的塑化劑成分濃度遠高於國外,更是美國民眾的5倍之多。公共衛生學者大多假說:因為台灣外食人口很多,大量使用塑膠袋裝熱湯麵,或是經常使用微波爐加熱便當造成許多塑化劑溶入食物中。台灣的公共衛生學者過去從來沒有人提出假說:是不肖廠商人為添加塑化劑於食品與飲料中,造成台灣民眾的高塑化劑暴露。因為學者很難想像,台灣有這樣的「人性」,因此不可能提出人為添加的假說。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假說」?因為許多人對於「檢驗」或「監測」抱著過多的期待。要檢驗食品含有什麼化學物質、毒物、細菌,都是要先有「假說」,才有可能知道要採取哪種檢驗方法去驗證前的假說。公共衛生的例行檢驗、稽查或是監測,都是針對「已知」常見毒性物質或是細菌進行檢驗。

當檢驗人員懷疑某些食品可能是造成疾病流行爆發的元凶時,不可能針對食品將所有的化學物質、毒物與細菌都檢驗一遍,一定會針對症狀與發病時間等訊息,提出比較常見的假說,譬如是大腸桿菌感染或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等等,然後再針對這些假說選擇特定的檢驗方法去驗證。

當檢驗結果沒有辦法驗證假說時,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才會去思考較為「罕見」或「新的」假說,並依此假說使用較為特殊、新穎的方法去驗證,譬如大陸奶粉含三聚氰胺的例子。

因為塑化劑不會造成人體急性危害,只有長期相當量暴露才會對人體荷爾蒙濃度有影響。所以這次發現飲料與食品有添加塑化劑,不是先有疾病流行爆發才去推測可能原因假說,而是食品檢驗局的檢驗人員在例行檢驗過程中「意外」發現某些塑化劑成分濃度很高,然後才開始啟動調查。其實不是「意外」發現,因為已經有台灣民眾高暴露於塑化劑的假說,所以才有這種檢驗程序,也因此才可能發現食品中含有「意外高」濃度的塑化劑。

很多人把台灣的低生育率、男生變得娘娘腔等現象,歸因於人民長期暴露於高塑化劑的假說;其實不只如此,台灣公共衛生學者還提出很多其他老生常談的假說,譬如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水果種植與雞鴨魚養殖使用荷爾蒙與抗生素等。

我們應該禱告台灣多一些楊技正檢驗員?禱告台灣少一些黑心商人?還是禱告台灣民眾不要只喜歡吃沒有蟲咬的蔬菜,或是只喜歡吃很肥的肉雞?(作者為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信仰反思

長老教會牧函 &nbsp心靈塑化更可怕

【林宜瑩專題報導】塑化劑風波讓台灣人民對食品安全起了很大的疑慮,長老教會總會對此也發表公開牧函,提出應追究失職官員、商人法律及道德責任等呼籲;同時也表示,政府應讓人民免於恐懼的義務。

塑化劑的事件除了對健康的傷害外,更暴露出執政黨以經濟利益掛帥,毒化台灣人民的身心靈,台灣民眾失去過往簡樸生活的美德等。牧函中一共4點的呼籲,期盼大家改變原有拼經濟的價值觀,回歸簡樸節約生活,才能讓台灣有永續發展的生機與盼望。

「其實,心靈的塑化,比塑化劑更可怕!」總會總幹事張德謙說,當大家因食品摻入塑化劑而驚恐不已時,有沒有人注意到,其實我們的心靈長期處在媒體渲染、政黨為謀求選票刻意分化族群、灌輸意識形態來毒化我們的環境中,造成的傷害不比塑化劑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來得小。

張德謙指出,從小到大,我們便被國民黨政府灌輸要「全民拼經濟」的錯誤價值觀,才會有不肖商人,以工業用的塑化劑,取代起雲劑中原本應以植物油提煉的成分,昧著良心大賺黑心錢,罔顧社會大眾的健康,導致生育率下降、不孕症、致癌率的提高;甚至連軍隊中的口糧也含有塑化劑,更可能造成國軍戰力的削弱。

但是黑心商人卻連一點悔改的心也沒有,「一味拼經濟,讓人敬天愛人的心都剛硬、徹底摧毀了!」張德謙說,塑化劑原本是讓硬的塑膠變軟,黑心商人卻用在食品裡賺暴利,「柔軟的心反而變成剛硬,心靈被塑化,豈不比塑化劑更可怕?」

「當人的心剛硬,所行所言就變得沒血沒淚了!」張德謙感嘆,要是台灣國人繼續沉迷在拼經濟的錯誤價值觀裡,那麼,心靈被塑化,真的比塑化劑的毒害更可怕!

省塑化風暴 &nbsp謹慎與自然界共處

【特稿/楊順從】塑化劑風暴至今不斷延燒,沒有停止的跡象。負有監督之責的政府單位,似乎無法提出有效方案解決問題,致使危機不斷,全國民眾一直處於人心惶惶之中。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如何看待此事呢?我們可以從信仰的角度出發,重新反省人類的角色問題。也就是說,塑化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來看,可說是針對人類無限的追求科技文明的心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更是對於我們這種只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挑戰。

塑化劑事件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人類本身是處於一個由於自己的科技文明發展所帶來的風暴之中。塑化劑帶給人類極大的方便,特別是運用在塑膠產品中,可以有效塑型,為產品增加使用上的可能性。然而這次的風暴中,有不肖的商人為了追求暴利,加上人性要求物件便宜、好看的軟弱,廠商為了賺錢節省成本,竟然不顧著會造成人體本身危害的道德問題,添加了原本不應當使用於食物中的物質。

塑化劑具有環境賀爾蒙的作用,會影響人體機能,造成癌症和對生殖器官的諸多影響。且會累積於環境中,透過食物鏈,使得位於所謂「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無形中累積過量會影響健康,這使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人的角色問題。

科技文明的發展固然帶給人類極大的進步,生活也更加便利;但我們不能否認,這些發展幾乎都是建立在開發,甚至是不當的破壞大自然生態環境,或未經處理而留給大自然極大污染的後果。其結果是環境遭受破壞,自然生態無法提供人類包含食衣住行的安全環境,污染透過食物鏈的傳遞,最後還是會累積在人類的身上。

塑化劑風暴讓我們反省,自己只是上主創造的一部分而已,人類應該要好好思考自己的角色,當我們在使用自然所提供的一切資源時,更應該謹慎小心,不是只有以自我為中心,而是需要以包含自然界在內的整體為出發點來做全盤考量,否則最後人類還是要承擔自己所造成的後果。(作者為台南神學院倫理學老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