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支持文字傳道 廣傳福音

公報社文字事工主日分享 &nbsp今年前進蘭陽上街發送《耕心》 &nbsp分享主愛

【陳怡萱專題報導】繼2010年台灣教會公報社「耕心一路發」遠赴花蓮,今年選在6月24日至26日前往宜蘭,與七星中會蘭陽區13間教會牧長兄姊交誼,並進行文字事工報告。25日下午,公報社同工計40人分4組到羅東、宜蘭、礁溪、蘇澳,與各教會兄姊上街發送《耕心》週刊,共發出近6000份。

目前《耕心》週刊每週印刷超過18萬份,是超越教派、地區而廣受歡迎的福音刊物,它的起源與發展過程可說是充滿信心與上帝恩典。《耕心》始於1996年,那年台灣教會公報社舉辦座談會,邀請多位牧長集思廣益探討「宗教、宣教教育」,引起熱烈討論,大家不約而同思考「如何將教會週報轉變成宗教及宣教教育的材料」,最後得出共識希望能籌備1份刊物來做為週報夾頁、也可成為傳福音的好幫手。

座談會結束後,七星中會中崙教會的林元生長老主動邀請當時公報社社長張立夫牧師、以及台北中會城中教會林嘉興長老留下來。林嘉興問張立夫:「出版這樣1份週報夾頁刊物,需要什麼樣的經費?」當時初步估算,每年編輯人事及郵資等約需100萬、印刷成本約30萬。林元生接著說:「我願意出前3年的編輯費用,請嘉興兄支助印刷成本,來開始這項事工。」

2個禮拜後,第1筆300萬元的奉獻款匯入公報社的帳戶,指定用在這份嶄新的週報夾頁刊物上,也就是後來誕生的《耕心》。同年8月,經過2期試刊號後,《耕心》終於在9月正式發刊。猶記得當時2位林長老曾叮嚀:「希望這樣的事工能持續長久。」雖然當時只計畫有限度的發行,沒想到至今《耕心》已經滿15歲,每年經費需要1200萬元以上;不僅只是原本設想的教會週報夾頁,更成長為以真實見證鼓舞人心、小巧而精美的心靈福音刊物。

為感謝多年來全台各地教會對《耕心》的支持,公報社陸續舉辦多次「耕心一路發」活動,由社長、總編輯帶領社內同工前往各地與地方教會兄姊上街發送《耕心》,學習在主裡共同服事,也促進信徒彼此的認識與交誼。今年「耕心一路發」前進宜蘭,公報社同工在蘭陽區兄姊的陪伴下,分別前往羅東夜市、宜蘭市區、礁溪溫泉公園、蘇澳教會附近發送《耕心》。面對店家、路人、等待紅綠燈的汽機車等,兄姊先以笑容親切問候「平安!耶穌愛你」,再送上寫有感人見證故事的《耕心》,絕大多數的民眾都樂意接受。

第1次參與「耕心一路發」的蘭陽教會林淑娟姊妹表示,正因長期閱讀《耕心》而受感動,今年終於跟媽媽一起受洗;她期許《耕心》中的美好的故事能有更多人看到,「希望今天拿到《耕心》的人也能得到相同的感動!」

現任公報社社長陳祐陞牧師指出,1996年《耕心》剛開始只印刷5000份,到現在2011年已經達到每週18萬1000份,期待年底能達成每週20萬份的目標,「看完的《耕心》不要丟,可以放在鄰居的信箱,分享出去,因為上帝的種籽何時會發芽我們並不知道。」

《耕心》主編哀玉梅則表示,目前推動「幸福光點1688」的《耕心》定點展示架,全台已超過1000個店家認養,第1000點就落在澎湖,公報社預計要到這個地點舉辦「耕心一路發」,與當地兄姊相見歡,也衷心獻上感恩給上帝,感謝祂這15年來的保守,使《耕心》成為全台民眾的祝福。

公報社、總會合作 發展多元宣教事工

讀經運動、祈禱會、廣播公報與研習營 &nbsp以文字提升信仰質量

【李信仁專題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和長老教會總會合作推動「新眼光讀經」、「舉目向山祈禱會」以及廣播「有聲公報」,並舉辦作者研習會,提升內容品質,幫助教會和信徒進行讀經、祈禱、靈修,配合「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用文字使信仰的「質」與「量」都能成長。

每季《新眼光讀經手冊》發行超過4萬8000本,邀請牧者撰寫每日讀經與每週信息,2007年起新眼光以普世教會所使用「共同經課表修訂版」(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做為每日讀經的經文,與全球的基督徒同步靈修。

2010年起,長老教會推動「舉目向山祈禱會」,《台灣教會公報》專版刊登講章與祈禱會程序,獲得良好迴響,6月19日彰化中會「舉目向山王功漁港祈禱會」就是顯著的例子,從「向山」到「望海」,為反國光石化、反核等議題祈禱。

「新眼光讀經」、「舉目向山祈禱會」的作者是一群對文字宣教有熱情的牧者,他們是事工推動重要關鍵,教會公報與長老教會總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推動中心合辦寫作研習,集思廣益,豐富內容。

「新眼光讀經」由聖經信息回應實況,從教會、歷史、社會、文化、經濟、政治、族群、兩性、環境、人權、青年等多種角度切入,但公報社有時接到讀者建議「《新眼光讀經》不要談太多政治!」對此,推動「新眼光讀經」、「舉目向山」的新倍加中心執行長、總會助理總幹事林芳仲牧師指出,先體認和認同自己是台灣基督徒身分,從台灣實況做為詮釋聖經的起點,在靈修中體認上帝對台灣的心意,加上「舉目向山」為「新倍加運動」及台灣主權、多元平等及民主政治來祈禱,祈求上主引領教會和基督徒落實愛與公義,這是長老教會落實「上帝國宣教」的精神。

公報社與長老教會總會合作的事工朝向多元發展,每週六晚間9時~10時在快樂聯播網「真心真情疼台灣」節目開設「有聲公報」時段,透過廣播分享《教會公報》消息;今年8月17日至19日教會公報社、長老教會總會青年、教社、大專委員會、新眼光電視台、長榮大學等合辦「在地記者研習營」,為文字與媒體宣教儲備人才,「在地記者研習營」已經開始報名,簡章請上總會青年事工網站查詢:youth.pct.org.tw,報名詳洽:02-23625282轉248,柴毓美姊妹。

傳道師心聲 寫給眾人知

【陳韋鑑專題報導】2011年開始,《台灣教會公報》推出新專欄「牧聲初啼」,提供新赴教會上任的傳道師寫作的機會,不管是事工分享或是心情體驗,都讓會友們有更多認識新傳道的管道,也藉此認識更多地方教會,甚至是了解各教會的需要以及狀況。

策劃該專欄的《教會公報》總編輯方嵐亭牧師表示:「一開始的構想是希望剛到教會的新手傳道們能保持寫作的習慣,也能分享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所以2010年傳道分派說明會時,已分享這個訊息,到目前約有20多個牧會1~3年的傳道師投稿,從文字的運用來看,有些傳道對寫作很熟練,但是有的還需要多加油。方嵐亭強調,「神學院有要求傳道們養成書寫習慣,但是要繼續保持;這是讓更多教會認識新傳道們的方式,同時也是在替公報找『舉目向山』或是『新眼光讀經』的寫手。」對於內容,「其實大家還是會避談一些困境,」方嵐亭也鼓勵傳道們寫出困難,才能獲得更多的幫助與奧援。

曾經在「牧聲初啼」專欄分享的台南中會中洲教會蕭怡君傳道師表示,自己是文學相關科系畢業的,所以寫東西有點龜毛,加上又有陣子沒寫了,所以交稿的時候有點難產,「當初是希望自己不要寫得跟報告一樣,盼能將事件背後感動人的部分寫出來,這才是文字事工的價值;當然在某些敘述上,仍需保留文學性的修飾。」

彰化中會草港教會楊善雄傳道師則表示,「很高興有機會投稿,對教會有正面幫助。」楊善雄在草港教會第3年,推動弱勢家庭課輔班,在社區獲得極大迴響。他在專欄中分享了課照班事工,「很多人拿著該期公報來關心,有遠從台北來的兄姊,也有完全不認識的人。」而這些人的回應,除了有實質上的奉獻以外,對同工的鼓勵也不小。他說,「真的可以感受到教會界對課照班的認同與關心,也有許多人帶來很棒的建議,讓我們繼續做下去。」他強調,「真的很感謝公報社,讓鄉下教會有機會得到這麼多幫助,並因此有機會去其他教會事工報告,在這些報告與書寫的過程,會有反省,也看見新的未來。」

百年老店 穩健中求變化

《台灣教會公報》回應時代議題 &nbsp加強網路媒介 &nbsp服務教會與社會

【李信仁專題報導】對於《台灣教會公報》的角色和發展,台灣教會公報社董事長胡忠銘牧師說,公報不只消息報導,還有靈修、神學、見證、基督徒回應當代議題等內容,角色不是其他媒體能夠取代,網路時代來臨,公報要加強使用網路傳播訊息;社長陳祐陞牧師強調,文字能超越時空使福音廣傳,公報用文字服務眾教會和社會,百年不變。

創立於1885年的《教會公報》,今年邁入126年。胡忠銘說,教會公報是超過百年的老店,歷史性和時代性兼具,除了教會最新動態,還有神學思辨、信仰見證、普世觀點、時事議題回應等,不只是長老教會,全台灣和世界各教會都需要《教會公報》。

網路媒體是當今趨勢,「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TCNN:www.tcnn.org.tw已經上線,對此胡忠銘表示,網路興起衝擊紙本閱讀,紙本加上網路可使《教會公報》傳播更加廣泛;他進一步說,媒體利用網路同步發佈消息非常普遍,《教會公報》目前是週刊,重視編輯和內容的精緻,未來要再加強網路即時性消息,提升訊息傳播速度,爭取時效性。

目前《教會公報》每週發行超過2萬1000份,同時發行英文電子報,胡忠銘肯定《教會公報》致力與國際和普世教會接軌,他期許能對不同年齡層編製專屬公報,對年輕人發行「青年版」,而「親子版」已經在籌劃中,要讓更多人從《教會公報》得到心靈餵養。

文字宣教是公報社事工重點和使命,2年多前現任社長陳祐陞上任,先使公報社財務健全,《教會公報》、《耕心》、《新眼光讀經手冊》、《頌音集》的發行量持續增加,書籍、教材、月曆、週曆手冊的出版,以及公報社書房的服務不斷進步中。

陳祐陞說,感謝眾教會對公報社的關心支持,目前每週發行18萬1000份的《耕心》很受歡迎,他提醒:「看完《耕心》記得放到鄰居的信箱,或送給親友,」有許多人經由閱讀《耕心》得到福音,它是傳福音與充實心靈的最佳刊物,希望年底達到每週發行20萬份的目標。

此外,為教會詩班發行的《頌音集》,每期發行1萬份,長老教會被喻為「唱歌的教會」,各教會重視詩班與音樂呈現,《頌音集》主編鄭明堂認真選曲編輯,配合教會節期與需求,提供詩班豐富的曲目選擇,陳祐陞與「聚珍堂男生四重唱」到各教會獻唱《頌音集》歌曲,分享文字宣教,讓許多人獲得感動。

福音月曆好吸睛 顯揚愛人愛鄉情懷

【邱國榮專題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所製作出版的月曆,就是巨大的福音單張!」台灣教會公報社的出版部主任林雯茜牧師說,公報社出版的月曆,最大特色是以「書」的概念去設計主題,然後企畫分為針對信仰教育的教會版月曆,以及傳揚福音的社區版月曆,尤其後者受歡迎的程度,不僅銷售量在教會的市場獲得倍數成長,工商企業也十分愛用。

社區版的福音月曆,為何能夠獲得民間企業的青睞,而大批訂購?林雯茜說,社區版月曆是以主題故事的方向編輯,接著便構思每禎精美圖像的企畫案,以1年的時間完成12大張月曆的計畫,此開發模式是從2008年開始,首版《用心分享愛》於翌年推出,次年則是《愛點亮世界》,今年主題《彩虹的應許》,明年2012的企畫是《台灣之愛》及《生命之光》。

林雯茜透露,2012年社區版月曆的企畫概念是「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台灣之愛》以12位將生命的愛與熱情獻給台灣的人為主題故事,搭配台灣大地之美的攝影。《生命之光》談的是生態保護,因此以12則約翰福音經文搭配世界第1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的攝影。她說:「這具有啟蒙環保教育的意義,也是潛移默化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的信仰信念。」林雯茜進一步說,這有別於其他教會機構出版名畫家或名攝影師作品的月曆,尤其以「書」的概念設計,更見特色。2012教會版的月曆《教堂之美》,每日均有讀經進度與留白的空格,方便基督徒每日讀經及計畫使用;至於社區版的月曆,目的是顯揚基督教所秉持「愛人與愛土地」的信仰情懷,搭配聖經經文以呼應故事內涵,並且有台語羅馬字對照中文字一併呈現。

2010年《愛點亮世界》深獲教會好評,隔年《彩虹的應許》在教會市場的銷量更成長2倍,達到2萬份。為此林雯茜指出,這是教會開始懂得使用福音工具的好現象,並且也認同公報社所製作的月曆有信仰教育的功能,更是傳福音的好工具。「我曾經在一間診所,看到社區版月曆掛在醒目的牆面上,所有進出的人都看得到。」她說,公報社在文字事工上努力做工,盼望福音能夠透過月曆撒種,撒種的結果,則端賴聖靈做工。

《耕心》讀書會課程 對話代替放話

【陳韋鑑專題報導】從辦報紙開始,100多年來公報社一直為教會兄姊服務,除了出版業務,公報社也將服務延伸至推動閱讀的相關課程。2011年開始,在出版與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了「對話」的訓練課程。

負責推動這項事工的公報社經理蕭旭青表示,出版是公報社多年來的核心事工,但是同工們也持續為兄姊提供更多服務,包括2006年開始的「讀書會帶領人培訓班」、「見證寫作班」及「天路讀經課程」等。從2011年開始,公報社則是更進一步推出以「對話」為核心的「《耕心》讀書會帶領人」訓練課程。

蕭旭青分享指出,所謂的《耕心》讀書會就是藉這份目前全台發行量最大的福音週刊當作讀書會文本,借此與人展開對話。「過去《耕心》是當作單張在發,強調的是如何將《耕心》發到陌生人手上,而現在則是利用與身邊的人一起閱讀《耕心》,彼此分享讀後心得,從中提出對信仰的看法,有更多的理解與傾聽,也能在信仰上有更具體的代禱。」他強調,這些課程都是免費的,「期盼大家透過更多的對話,更能互相接納,放話與嗆聲就都會減少。」

從今年初開始推廣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已經有竹中山腳教會、星中雙連教會、南中萬榮華教會及彰中大傳部等單位邀請前去分享,甚至在台中也有基督徒開設的店面邀請前往分享。

蕭旭青說,「公報社很樂意為教會設計貼身相關的訓練課程,有的教會甚至一開始是邀請前往向主日學老師分享,希望藉由這樣的訓練課程,協助主日學老師發展教材。」相較於「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計畫」需要大半年的時間,「《耕心》讀書會帶領人」課程的時間彈性更大,最短可以先有體驗班後,再加上技巧班各2個小時即可,7月份在南中文賢教會與高中茄萣教會也有相關課程。有意推動的教會,請洽:06-2356277轉167,蕭旭青弟兄。

切莫好心做錯事
當起現代小警總

【特稿╱方嵐亭】在2011年6月15日,台南神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本報前總編輯林培松牧師(1979年至1987年)被表揚為傑出校友。校方肯定他擔任《台灣教會公報》總編輯期間,面對戒嚴時期的言論箝制,依然堅守信仰,不懼壓力用愛心說誠實話,宣揚人權公義,見證基督徒信仰;這讓人想起當年教會公報被沒收的事件。

1987年2月22日出刊的第1825期《台灣教會公報》並沒有如期的寄達讀者手中,而是在印刷處即遭到警總的扣押。理由是,在當中刊載多篇關於228的文章「扭曲史實」。經過整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和228公義和平運動的參與者抗議、遊行與交涉,最終在4月5日逼使政府將該期公報重印歸還。如今論起,莫不讓人感佩當年的參與者,絲毫不畏懼戒嚴時期的肅殺氣氛,誓為言論自由橫刀向天笑。

20個年頭過去了,教會公報由訂閱到贈閱、從不到5000份攀升至2萬1000份;對時事的信仰反省依舊犀利,但不再聽聞因「扭曲事實」遭政府沒收。耐人尋味的是,常有教會好心做錯事當起了小警總。何以此言,全是因為公報時有挑戰教會傳統的議題討論、讀者以愛心提出針貶得罪有力人士言詞,或是藝術尺度超出保守眼光,動輒整批數十份、甚至上百份公報,便遭教會牧師以「避免會友跌倒」為由,加以關心收起。其實,這無非掩耳盜鈴、剝奪信徒知的權利。

「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這是已故前法務部長、前宜蘭縣長陳定南的名言,自我期許以良知下筆為言的《教會公報》亦有此覺醒。用一段聖經中的話請求教會界的牧長別當小警總,使徒行傳中迦瑪列對以色列人說:「對於現在這件事,我告訴你們,不要跟他們作對,由他們去吧!如果他們所計劃、所做的是出於人,一定失敗;如果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夠擊敗他們。你們所做的,恐怕是在敵對上帝了!」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