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在自媒體時代,為幫助教會更理解如何記錄、分享事工與見證,屏東中會大傳部於2月11日上午假潮南教會舉辦「公民記者寫作工作坊」,邀請台灣教會公報社記者林婉婷主講,上半場分享文字事工理念和專題報導實例,下半場邀請與會者們分組討論,提出感興趣的教會或社會議題並發展成為專題報導主題。

林婉婷在分享中提到文字事工的價值,如何透過報導與傳播讓社會認識教會實況及需要。另解說多則《台灣教會公報》代表性專題誕生過程,例如去年5月爾灣槍擊案後,公報推出「成做台灣人」專題,分別從文學、神學角度探討「台灣人意識」,並採訪在美台灣人教會的傳道人分享牧會實況。「你知道你所信的嗎?」專題靈感源於網紅在Podcast節目講述自己離開教會原因;「台海情勢」「全民國防」「台灣國防軟實力」則是回應國際局勢動盪、中國圍台軍演等時事。

(攝影/林婉婷)

在問答時間,與會者提問「教會經營自媒體的定位?」林婉婷指出社群媒體定位可大致分為「型式」和「風格」;型式指發文內容、頻率、影像為主或文字為主等,風格則包含小編是否主動與留言者互動、以什麼樣的態度互動等。

她提醒,如果有「人設」,更容易讓社群媒體變成「對象」,或許對讀者而言這樣的媒體更有趣、更吸引人,但如有爭議也不免引來更多針對性攻擊,也可能會在一來一往的留言中讓討論失焦。如何取捨則看各教會的人力安排和承受能力。

(攝影/林婉婷)

屏東中會大傳部部長、潮南教會牧師陳佳佳也認同文字事工的影響力,並分享一則見證:潮南教會名譽長老陳采玉,因為潮南國小附設幼兒園曾在20多年借用教會場地一年,於是她至今都會主動騎著腳踏車、送《台灣教會公報》給幼兒園主任;這件事連小孩子們都知道且印象深刻。而潮南教會也會帶著小朋友們去認識社區,期許以圖文方式記錄社區故事、建立與社區連結。

分組討論中,有組別聚焦「是否繼續線上聚會?」,規劃採訪不同教會、弟兄姊妹對於發展線上聚會、雲端教會的想法;有組觀察到青年、社青面對信仰議題猶豫、難以維持教會生活與個人生活平衡等現象,於是制定「Z世代的校園團契」主題,希望設計相關問卷並加以分析。

以兒少為主的組別則呼應時事,提出「土敘地震」災情彙整;長輩、兒童和傳道人共組的小組,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題,呈現長輩和孩子面對性別平等、生態保育、司法正義和優質教育等議題的關心。

(攝影/林婉婷)
(相片提供/屏東中會大傳部)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