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師新血報到 差派作主精兵

【李信仁專題報導】台南、台灣、玉山等三所長老教會神學院6月中陸續舉行畢業典禮,23至27日將於「新任傳道師職前訓練會」中抽籤分派;長老教會依照〈傳道師分派辦法〉進行傳道師分派,除抽籤外,2010年起增設「多元分派」,同時規定原住民、大專事工與總會特殊宣教事工的選派方式;傳道師分派是牧者養成教育的重點項目。

根據〈傳道委員會聘派條例〉,長老教會傳道師任命條件須具備:1.本宗或總會認定的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畢業;2.取得道學碩士學位;3.通過傳道委員會審核;4.得分派至各中區會與機構。其中「得分派」表示取得道學碩士學位的「準傳道師」,不見得都能分派到教會或機構,也有延派、緩派的可能。

傳道師養成與分派是總會傳道委員會事工之一,傳道委員會3月份與畢業生面談,了解學生在神學院的學習、實習、人際關係與人格特質、專長等,神學院與傳道委員會共同考核審查,決定是否適合擔任傳道師,才能取得資格。道學碩士畢業生必須參加傳道師職前訓練會,訓練會最後一日抽籤分派,但60歲以上不予派任,傳道師接獲派令應於當年8月1日到任。

「多元分派」以事工需求公告申請,不得指定人選,由總會傳道委員會安排面談,依情況進行抽籤或媒合。原住民畢業生派回原屬族群中區會,布農族3中會以及阿美族3中會,比照抽籤方式辦理。另外,大專事工、總會特別宣教事工申請傳道師,經核定名額,優先分派,且不佔該中會分派名額。優先分派區域:澎湖、東中海線、金門、馬祖、客家庄、手語教會等,由志願者中抽籤決定,依優先次序分派。

自神學院新生入學,總會傳道委員會即到各校舉行「聘派條例說明會」。去年9月,前總會傳道委員會主委莊孝盛牧師在說明會中,勉勵踏上獻身之路的神學院新生與傳道師,「無論是什麼背景到神學院受造就成為傳道人,都要謙卑獻上自己,讓祂帶領。」神學生和傳道師最重要的是「學習耶穌」,面對事情要先思考耶穌會怎麼做,明白耶穌基督的愛,緊緊跟隨耶穌,揣摩祂的心意,生命就會得到成長。

莊孝盛強調,長老教會整全的神學與信仰、完備的法規和體制是值得珍惜的特色,傳道委員會與神學生、傳道師與牧師關係密切,陪伴神學生、傳道師裝備與成長,培養成熟的情緒管理與信仰生命。有時不見得每位傳道師都能順利差派,傳道委員會全力協助。

傳道師訓練會於2011年起,由3天改為5天。今年是6月23至27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前3天是靈修和靜默操練;第4天由傳道委員會主委徐信得牧師、幹事蔡南信牧師介紹「教會再發展與事工更新」,以總會2003年翻譯出版的《教會再發展與事工更新手冊》為教材,這是由美國聯合衛理公會發展部推出,美國長老教會採用的「教會再發展的計畫」,使教會更新成為「有活力的宣教教會」,內容包括「參與者個人靈命成長的方法」、「事奉者的再教育」與「宣教計畫的擬定與行動」,讓新任傳道師進一步了解教會宣教與社區的關係,為服事做預備。

最近幾年,新任傳道師人數經常比申請教會還多,截至6月13日,今年待分派傳道師,平地52位、原住民20位,共計72位,傳道委員會懇請眾教會為新任傳道師的分派、信仰與服事代禱。

蔡南信鼓勵傳道師要謙卑學習

&nbsp

【林宜瑩專題報導】總會傳道委員會每每為了傳道師分派開會時,總是有到底該自由選擇還是抽籤分派的兩種意見。美國及加拿大長老教會的神學院畢業生都是自己向各中會面試,經錄取後才赴教會擔任傳道師;不過為了讓神學院畢業生能在2年傳道師過程中學習、累積經驗,傳道委員會最後還是決定採以抽籤分派的方式。

「以往抽籤分派方式,是因為教會數太多,傳道師太少,教會未必能抽到傳道師,經時空變遷,現在是教會申請少,傳道師變多了,有申請的教會都能分派到傳道師,卻可能有傳道師沒有分派到。」總會傳道幹事蔡南信牧師表示,從2010年開始,總會就決定採多元分派制度,期望所有神學院畢業生都能擔任教會傳道師。

為何近年教會提出申請傳道師的興趣不高?蔡南信表示,由於待聘牧師相當多,加上多數教會期望能找有經驗的牧師牧會,擔心剛畢業的傳道師經驗不足,可能無法短時間勝任,甚至有教會因長老群已形成服事團隊,寧願邀請不同牧者來主日講道,順便藉此了解,等時機成熟才提出邀聘,這也造成傳道師分派機會的減少。

「培養傳道師成為牧者,是所有教會的責任!」蔡南信說,若教會能付出心血與關懷,培育優秀傳道師,也是榮神益人的見證。傳道委員在2010年提出多元分派制度,讓有心培育會友成為教會領袖的教會,能先透過中會、總會及神學院的認可,使該教會培育的傳道師再回到教會去服事。

在2年傳道師期間,總會也輔以傳道師在職教育制度,依據「婚喪關懷」、「節期禮拜」、「信徒培育」、「社區宣教」、「母語文化」、「信仰教制」等6項,委請各中會指派6位牧師,組成指導及關懷傳道師團隊,來執行實務指導及考核,通過者才能進一步受封立成為牧師。「盼望傳道師在2年期間能謙卑學習。」蔡南信說,就好像碩士生必須「主動」找指導教授討論一樣,既然上帝帶領傳道師到教會學習牧會,就應該有委身心志,這樣才能真的有學習成長與提升自己牧會經驗,因此,無論是多元還是抽籤,只要態度正確,就必能獲得上帝的賜福與帶領。

徐信得談實習傳道師制度優點

&nbsp

【陳韋鑑專題報導】為解決許多傳道師差派到地方教會後適應不良的各種問題,10餘年前總會就提出「實習傳道師制度」來因應,該制度卻因實施上的困難,在2007年總會年會中議決暫緩,最後由目前的「傳道師在職教育制度」所取代。

前總會傳道委員會幹事徐信得牧師任內曾參與推動該制度,提起該制度的精神,他說,主要是希望傳道師能一步一步來,如同一般企業都有職前訓練,到各部門實習後才正式分派工作,但是我們的傳道師畢業後常要直接負責一間教會,在領導統御、教會運作及人際關係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學習。

徐信得說,當初的設計是由各中會推薦牧者擔任師傅,以師徒制的方式來讓傳道師學習,「可惜大家都覺得實習制有必要,願意擔任師傅的牧師卻太少。」每年至少需要60間以上的實習教會,60位以上的督導牧師,但當年只有16間教會及牧師願意擔任「實習教會」與「督導牧師」,差距甚大。此外,還包括神研所學生畢業後既非學生也非傳道師的身分認定問題、實習是否計算年資、實習金每月只有1萬2000元、實習與派任時,2年搬家2次的困難等。

雖然最後該制度暫緩實施,但徐信得依然覺得實習傳道師制度是有幫助的,「這個制度是從教會好幾年的回應中所提出的對策。」以他的經驗來看,有些傳道師不是在教會長大,因此對教會組織及運作不熟,雖然神學院有法規教育,但缺乏實際運作;此外,包括教會的各種婚喪喜慶如何進行,新任傳道師也常有專業度不夠的批評。

另一個問題在於人際關係,徐信得認為,人際關係是牧會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是少子化的關係,人際歷練較少,要面對教會內不同的人際關係容易出狀況。他說,教會現在對年輕傳道師的回應已經不是講道好不好,教會普遍願意給年輕傳道師在講道上有成長的空間,「問題在做人,讓人摸不著頭緒,私下溝通也無效,教會長執不知道怎麼幫助他。」徐信得表示,從他的經驗看,這種狀況這幾年越來越多,而他認為這些狀況是可以藉由技巧的學習來改善的。

泰國籤:跨文化宣教 體會上帝的愛

【林家鴻專題報導】回憶起自己1998年從台灣神學院畢業,分派教會時抽到長老教會(PCT)為開拓新事工的「泰國籤」、成為首位派往泰國的畢業生,高雄德和教會力宗暐牧師不禁笑說:「當時抽到那支泰國籤時,現場一陣歡呼,感覺就像當兵看別人抽到『金馬獎』那樣。」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他並無退縮,反倒是「心裡很平安,相信神真的有預備」。

力宗暐說,當時正值PCT為初次開拓泰籍移工的事工做預備,因台灣30萬外籍移工中,已有一半來自泰國,成為不可忽略的羊群。在總會與泰國基督教會(CCT)協調下,他承接使命,赴泰受訓近半年。

起初,力宗暐住在泰北清邁,了解當地風俗民情與經濟情況,以進一步探討,為何有這麼多泰國百姓不惜代價,也要遠渡重洋來台賺錢。除了清邁,力宗暐也到清萊、金三角等地觀摩教會事工,進入山區最是難忘,每隔3、4天就得翻山越嶺到下一個教會,曾造訪阿卡族。他說,後來到曼谷學泰語,參與台灣人教會的服事。隻身在異地,難免思鄉、遇困難,他都靠信仰調適。

回台後,在總會安排下,力宗暐與一名CCT傳道人在台北板橋教會出借的小辦公區裡,開始「泰勞關懷中心」的工作,常到監獄、公園、醫院、工廠關懷泰籍移工,工作忙,幾乎24小時不休。他說,PCT當時因移工宣教經驗不多,相關機制少,加上自己非社工出身,確實挑戰重重,但也因這樣的熬煉,獲益匪淺。2000年7月離開關懷中心後,力宗暐分享服事經驗,總會經他建議,將關懷中心併入高雄勞工關懷中心,讓後者同時關心本地和外籍勞工,彌補先前的不足。

因為有過跨文化宣教的經驗,力宗暐對「上帝愛所有人類」有更深體會,他微笑說,德和教會長執和會友起初以為他開設華語禮拜是為了青年,但事實上不僅如此,更是為了體恤移工、新移民、都市原民或華語背景出身的多元族群,當中有幾個也已受洗了。

對於自己赴泰的經驗,力宗暐充滿感謝,「除了信仰、堅持台灣主體性,多元社會關懷也很重要。」期盼總會能再為神學院畢業生安排跨語言、文化、族群的服事工場。他說,他還記得一些生活化的泰語,牧會之餘,仍繼續關心勞關的跨文化事工。

金門籤:不要怕離島 忠心能結好果

&nbsp

【陳怡萱專題報導】「不要怕小教會、去離島,擔心資源少,而是要做忠心的僕人!」現任嘉義中會鹽水教會牧師王中武,2005年台南神學院畢業時抽籤受派抽到「金馬獎」──即位於金門的台南中會沙美教會,一開始不敢告訴太太,還被朋友笑說因為「金門王」才會抽到姓「王」的。剛到沙美教會時,僅21位會友、1位青年,第一排6位長者加起來近500歲。後來他從兒童事工著手,週末品格營打響名號,獲得2006年全國績優宗教團體社會教化獎,更曾21人同日受洗,破百年記錄。

王中武的母會是壽山中會新興教會,40歲才讀神學院,中年換跑道已經不容易,沒想到還派到金門,對他來說是個大意外,太太、兩個女兒也一度難以接受。當時王中武的大女兒正要考高中,第一志願是高雄的學校,曾禱告:「請上帝把爸爸派到屏東以北、台南以南!」結果王中武抽到沙美教會,他笑說:「沙美教會屬台南中會,上帝沒有不答應妳啊!」

在沙美教會服事近3年,為了兼顧牧會、孩子的教育及全家的情感維持,當時是傳道娘的李素貞每週都在當「空中飛人」,週六搭最早班飛機到金門,協助王中武牧會也幫忙帶教會用品過去,常常大包小包上飛機,直到週日晚上再飛回高雄。寒、暑假時,全家就一起在金門生活、服事,兩個女兒會幫忙帶主日學和兒童營。

「雖然很意外,仍然要順服!」王中武引用聖經的比喻說,只領一千的,憑著忠心服事與上帝恩典,可賺得一千,就有兩千,然後再做兩千的事工,以後就會有四千。他鼓勵每位「準傳道人」不要怕抽到小教會或離島教會,就算資源少、處於福音硬土,只要做上帝忠心的僕人,盡心盡力,就會結出意想不到的好果子。

現任沙美教會傳道師王信安是王中武的學弟,王中武笑說:「又是姓王的抽到『金馬獎』!」常與王信安分享牧會經驗、給予鼓勵。沙美教會目前約65名會友聚會、青年團契則增長到20人。

同儕團體支持

擴大訓練 &nbsp建立跨區支持系統

【陳韋鑑專題報導】幾位目前在偏鄉教會牧會的牧者,從傳道師到封牧,持續在偏鄉服務,他們分享關於傳道師在職訓練,對中總會的建議。

「傳道人需要支持團體,全國性傳道師訓練是必須的。」有人直說,目前總會傳道師訓練變成「四選二的技巧性課程訓練」由牧傳會在各區舉辦,有需要此技巧的傳道人再去受訓,或要求傳道人拿到「訓練證書」即可,實在可惜。

年輕傳道師需要的「支持性團體」,在2009年之前的全國傳道師訓練才辦得到,不僅可與同學敘舊、分享事工,休息時間也可以真正實踐open space的技巧,觸發很多新的事工構想、跨中區會的合作可能。這不是中會性的傳道師訓練能提供的,特別是中會裡往往有些尷尬的比較心態,很難敞開心分享。

當然,過去全國性傳道師在職訓練被譏為「大拜拜」,可能是因內容太「課程化」,因此,若要發展全國性的在職訓練,有幾點建議如下:

1.不要有過多大堂演講,應按所屬教會類型分組交流討論,刺激對自己牧養教會的想法。當然,仍需由資深牧者來帶領,才不會淪為互吐苦水。

2.自由時間可引導傳道師進行「open space」的討論,並在訓練結束前,請傳道人個人或自行營造的小組,寫下腦力激盪的成果,帶回教會中使用。

3.傳道師需要靈裡的休息,建議大堂課程可規劃靈修活動,而非只是上課。

另外,有牧者建議傳委會可以安排「國外宣教服事」的參與,要求傳道人在傳道師期間,至少要自行安排一趟至少為期一週的國外宣教服事,類似大專泰澤靈修的在職訓練,總會可以提供其中幾項:如1.泰澤靈修一週;2.印度垂死之家服務一週;3.日本東北災區救災服務一週;4.成為PCT暨有海外宣教師的協助一週(當然要宣教師也能接待、有事工可配合);5.自行計畫海外服事一週行程,寫服事計畫報告並連繫對方之可行性,再由傳委會審核後接納。

這樣的實際訓練,才能讓台灣的傳道人有國際觀,牧養教會時不會觀點狹隘。至於經費安排,可由總會、地方教會補助一部分,其餘由傳道人自籌。

&nbsp退休牧者勉勵

從零開始 &nbsp到哪都是上帝旨意

&nbsp

【陳韋鑑專題報導】對神學生來說,傳道師受派抽籤是決定接下來幾年去處的關鍵,也許在都市長大的年輕人會派去偏鄉,也許要與女友分離兩地,心中難免徬徨,曾經歷過這些的退休牧者洪伯宗則是勉勵年輕人,「倚靠主,不要怕!一開始一定會怕,主會帶領一生的道路。」

洪伯宗畢業於倍加運動的最後一年(1965),當年他已經29歲,牧師娘是台北的學校老師。回憶起當年,洪伯宗說一開始被派到台中中會中興教會時,心裡是排斥的,畢竟當時的中興新村算是偏鄉,因為倍加運動時,台中中會希望在當地開設教會,因此中興是只有10幾位會友的佈道所,「可以說是從零開始,什麼都沒有。」

當時洪伯宗的岳母期待他能到岳丈開設的愛愛救濟院從事社服事工,而他自己則希望能成為職場傳道。不過洪伯宗的父親,同為牧師的洪萬成卻告訴他:「你已經獻身,不管被總會派去哪裡都是上帝的旨意。」順服的他就這樣開始在中興教會服事21年半的經歷。

從佈道所開始,洪伯宗在中興教會的服事歷經建堂、升格堂會等,當時的中興教會會友以公務人員為主,他在會友間推動一日存1元建堂運動,當年公務員的月薪約800元,傳道人的謝禮也是800元,可以說是教會的經濟能力比較弱。為此,洪伯宗也體貼教會的經濟狀況,當了13年的傳道才封牧,當他封牧時,他的神學院同學不只都當牧師,有的已經當過中會議長了,對此他說:「我是我,我與其他人不同,我們不要看重名利。」

牧師生涯只待過2間教會的洪伯宗,給年輕傳道人的建議是,偏鄉雖然沒有資源,但是偏鄉的會友很重視探訪與關懷,牧師要付出足夠的關心;事工前一定要與小會員溝通,他強調:「要找能做的事工,不要勉強做,勉強做會覺得人家都不配合,這才會出問題。」

洪伯宗也鼓勵年輕傳道,不要擔心未來會去那裡,在鄉下做得好人家一定會知道,「去哪裡都是上帝的旨意,端看你獻身時的心態,如果是以上班的心態來面對,很容易做不下去。」

&nbsp

&nbsp

&nbsp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